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北路梆子 >

李万林,情系北路梆子

2019-11-13 发表|来源:山西戏剧网|作者:田长水
李万林(左)、任建华(中)夫妇二人为学生倾心传授技艺。

李万林是北路梆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从艺65年来,唱、做功底扎实,嗓音高亢,善于扮演各类角色,刻画人物性格精准,形成了自己的演艺风格,在观众和同行中有广泛的影响。同时通过传帮带,为北路梆子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演员,为这个古老剧种的传承和弘扬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艺术的魅力是无穷的,它感染并熏陶着人们爱美的心灵。李万林从小就喜欢戏。他是兴县城关人,每天和小伙伴们挤在人群中看戏看得如醉如痴,演员们表演完了以后,舞台就成了李万林和小伙伴们的天堂,他们在舞台上模仿着剧情、唱腔,唱、念、做、打表演得也是有板有眼。

天道酬勤再加上对戏剧的酷爱,由李万林主演的《告御状》等梆子戏一炮而红,被人称为“十六红”。李万林的妻子任建华比李万林小8岁,进入剧团后拜郑玉凤为师,主攻青衣,常常和李万林在舞台上演夫妻。“我演县令,她就演县令太太;我演丞相,她就演老夫人;我演皇帝,她就演皇后。只有演杨家将时,我演的是杨六郎,她演的是佘太君,我得叫她妈。”李万林幽默地说,他和任建华常常在唱功、做功上互相切磋、共同进步,最终把舞台上的夫妻关系“延续”到了生活中。

在忻州北路梆子剧团,排演的第一部北路梆子戏是《红灯记》,李万林饰李玉和,任建华饰铁梅,塑造舞台上的艺术人物,李万林觉得用假嗓唱不能很好地表现英雄人物的形象,就坚持用真嗓演唱,好在李万林天生的金嗓铁喉,但是光靠好嗓子是不能完全把握剧情和人物的思想情绪的,李万林唱腔艺术最大的特点在于“唱情”,一个舞台人物的塑造,唱好唱坏都要根据舞台人物的思想感情进行认真的推敲研究,把舞台人物的感情唱出来。李万林正是准确地把握了李玉和、杨白劳、李世民、杨六郎、林有安、田云山等戏剧人物的思想情绪、性格特点,以及剧情发展中人物的思想变化,才唱得那么百转千回、酣畅淋漓。夫妻二人为《红灯记》下的辛苦只有亲身体验才知道其间的酸甜苦辣。付出的辛苦终于得到回报,《红灯记》一炮打响,同行的认可、群众的肯定、社会的赞誉,夫妻二人的舞台事业从此蒸蒸日上,李万林也逐渐形成独具一格的“万林腔”。

春色满园关不住,桃李芳菲竞争妍,李万林获奖无数,但他对此看得很淡,他最注重的就是传、帮、带,给予青年演员多实践、多锻炼、多演出的机会,把北路梆子这一传统剧目传承下去,将北路梆子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在新编历史剧《画龙点睛》中,李万林饰演李世民,让青年小生演员成凤英饰演马周,在排练和演出过程中,他身体力行,不断提携成凤英。为了支持成凤英摘取“梅花奖”,他毅然把李世民改为小生,自己从戏里退出来,让成凤英担纲主演,从唱腔到戏路悉心传授,终于使成凤英凭借《画龙点睛》夺得了中国戏剧第十四届“梅花奖”。成凤英摘“梅”之后深情地说:“过去有句话,宁让十亩地,不让一出戏。没有李老师的培养,就没有今天的我……”

曾获第25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等众多奖项的詹丽华说,1986年她从忻州艺校毕业后,李万林、任建华就一直对她及其他年轻演员认真扶持、大胆启用。“1987年,有个振兴北路梆子调演的机会,老师帮我排了《拾玉镯》这出戏,我第一次获得了主角金牌奖,给了我莫大的鼓舞,奠定了我此后演出的基础。”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北路梆子代表性传承人,李万林想的更多的是北路梆子的传承和创新。北路梆子,艺术力量不够凝练,剧种的继承和创新不够,后学者不知道北路梆子的核心价值,拿出几部精品剧目还有待时日。李万林常说:“一个演员在舞台上演戏要认认真真,职业道德是立身之本也是艺术创作之本,要努力提高文艺工作者的自身修养,摒弃庸俗、弘扬正气,要珍惜老百姓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