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出忻州不一般
2022-01-05 发表|来源:山西戏剧网|作者:佚名以前,大户人家娶媳妇,小孩过满月,老人庆寿都要请戏班子唱戏。戏,是人们生活的仪式感。
高亢激越的北路梆子,带着边塞风骨,唱得淋漓尽致,荡气回肠。郭沫若都为之赞叹:听罢南梆听北梆,激昂慷慨不寻常。北路梆子中管弦乐部分称“文场”,是“歌唱艺术”的命脉;打击乐部分称“武场”,是“表演艺术”的命脉。北路梆子分红、黑、生、旦、丑五大行。声如闷雷者为净角,清秀文雅归小生行;举步娇娆算小旦;眼神滑稽定丑角。
老话说,生在蒲州,长在忻州,红火在东西两口,老死在宁武朔州。北路梆子的根算是扎在了忻州的大地上。
老艺人们代代相传,留下传唱经典,如《算粮》《哭殿》《血手印》《金水桥》《打金枝》《劈殿》《穆柯寨》《四郎探母》等现存抄本达400多个。这些,皆来自历史的沉淀。
庙会一起,老老少少的人便奔走相告。老大爷们最熟,拿着小板凳,早早等在戏台下面。
锣鼓一敲,好戏便开场了。戏中人一蹙一笑,挑拨掸甩打抖,步移身形神行兼备风韵十足。水袖如涟漪出水收放自如,翎子千姿百态技绝百丽。
忻州古城里有四座戏台,分别在泰山庙、关帝庙、财神庙、秀容书院,时时有戏声萦绕。
经典重现,皆是忠于传统的表达。在忻州古城,他们不仅有辉煌的过去,还会有延绵不绝的未来,戏剧艺术的未来是人的艺术,等待他们的是越来越多驻足聆听的后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