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北路梆子 > 资讯 >

《野史亭》前的元好问

2015-11-30 发表|来源:中国晋剧艺术网|作者:董志伟

不知不觉,作为一名戏曲演员,已经从事舞台表演工作二十多年。期间也曾在传统剧《走边》、《血手印》、《四郎探母》等剧目中塑造多个角色,并担任主演,也荣获多个奖项。但是我仍然渴望塑造更多新角色,让自己的艺术履历更加完美。《野史亭》就是近年来就是经我策划、组织演出的一个比较成功的新编历史剧目.剧目参加2014年第十四届山西省“杏花奖”演出,获优秀新剧目奖,囊括表演、编剧、导演、音乐设计、灯光设计等六项奖。自己也因在戏中成功塑造了元好问这样一个地方历史文化名人而荣获二度“杏花”表演奖。

一、新创剧目《野史亭》的前世今生

元好问,忻州韩岩人,金、元两代的汉学一代宗师,被誉为“诗坛巨星”,著有《壬辰杂编》,流传至今有1360多首诗歌,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故乡有元好问这么一个赫赫有名的历史文化名人,自己作为后生晚辈,将其搬演舞台是我自己组团以来的梦想。2011年,我主动寻找本地两位剧作家,合作完成以元好问为题材的《野史魂》,并于2012年首次搬演舞台,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各位关心剧目成长的领导、专家和老师同时也提出了很多意见,希望经过重新锤炼打造一部新的地方文化名片。

高要求意味着高起点。剧本作为一剧之本,也需要另起炉灶。于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又重新开始新的一轮剧本创作、导演排演、演员演出等剧目创作。在专家提意见和不断修改、完善后,由老师执笔的面目全新的《野史亭》于2013年5月搬演舞台。此次演出获得大家一致认可,一致认为用地方文化演绎地方历史文化名人,是本剧的主要艺术特色,演员演的到位,今后只要在剧本和唱腔方面精心推敲,使之更具地方剧种特色,定会打造成为一部精品力作。

《野史亭》上演至今获得多项殊荣。作为奇芳北路梆子剧团的保留剧目一直坚持下乡演出。2014年2月26日参加了第十四届山西省“杏花奖”评比演出获得多项奖项。2013年《野史亭》剧本荣获“第八届中国戏剧文化大型剧本铜奖”。2014年《野史亭》省剧协报送中国文联与中国剧协开展的中国历史文化名人戏剧创造工程。2014年10月15日、16日赴省城太原参加了建国65周年山西省优秀新创剧目展演,获得社会好评。

二、演历史文化名人的真心感受

在搬演过程中,为了饰演好元好问,使其有血有肉地在舞台上呈现出来,我事先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大量的准备工作。首先,为更好地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对剧本和人物性格进行全面具体的理解与分析,同时仔细大量地阅读有关元好问的史料,弄明白元好问这个角色的地位、身份及性格。元好问是一介文人,才气卓绝。年轻时受过良好的教育,生活比较安定。但是在中、晚年时适值金灭元兴,内心是不得意的,对金代是留恋的,对元朝是内心抗拒的,因此他选择“金亡不仕、矢志修史”。《野史亭》就是基于这样的现实,本着“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开展剧情的。讲述的是金朝末年,蒙古入侵中原,汴京沦陷。蒙古亲王忽必烈为筹建大元王朝,欲拜元好问为相,元好问却拒绝相邀以忠实著史为己任。在漫长的著史生涯中,他经历降将孙义的出卖与算计,又历经三年牢狱之苦,在爱女元严的帮助下最终完成了金朝野史。而元好问关于《雁丘词》的吟唱,激发了忽必烈对中原文化的仰慕之情,化解了两人之间的隔阂。最终元好问虽未入元朝为官,但他推荐的五百儒生却为汉蒙文化的融合做出了贡献。

其次,在研读大量资料,揣摩、体会元好问这个角色的同时,我又为元好问的精神所感动、感染。自己作为一个民营剧团的团长,虽然有政府和社会各方的支持,但依靠有限的力量排演一台像样的戏,方方面面具体的事情也需要亲力亲为,更会常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而元好问在民族大义面前克服各种困难选择以著史为己任,体现出一种以史为鉴启迪后人的无私奉献精神值得自己学习;还有那种视修史为己任、国可亡史不断的自觉自愿的担当,更有为著史克服种种困难、爬山涉水求真精神,点点滴滴感动、激励着自己在排演过程中克服各种困难,努力把元好问这个人物鲜活地立到舞台。而且在体验、饰演元好问先贤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也变得更加坚韧。我想,这就是艺术作品的力量吧,让我不断向上、向善、向真、向美,朝着梦想一路前行。

三、塑造元好问的真实体验

作为一名专工须生的北路梆子演员,如何利用自身优势,与所演角色高度统一,这是我舞台实践中一直思考和琢磨的问题。只是,元好问这个文人角色更具有挑战性,因为过去没有纯文人气息的角色饰演体验;北路梆子诸多剧目中,也没有类似的角色可资借鉴,塑造这样一个文人是比较难的,塑造一个“鲜活”的元好问更非轻而易举。

通过研读各种资料,我对元好问这个人物有了较为全面的理解,是一个有状、有棱、有角、有个性、有民族气节的文人。首先他在金灭亡后,虽遭遇国难,但却不畏权贵,自觉肩负修金史的重任。但是在修史过程遭遇很多波折,先是面对已经投降元朝的亲家孙义的劝降,然后劝降不成遭受迫害被投入牢狱,在人生的最低谷仍能坚持自己。而面对忽必烈这样的权贵,元好问仍然不卑不亢,这样一个有民族气节的文人形象通过这样一些具体的事件立刻展现出来,立刻和现代人的心灵打通,接了地气。

掌握了元好问性格还不够,还的把自己的艺术悟性和艺术触角深入到人物的性格深处。将细微末节的刻画,通过外部肢体动作表现出来,真正呈现出有生命力的艺术形象。道白也是刻画艺术形象的重要手段。在《雁丘词》一场与忽必烈的对话,是整个剧的升华,既突出了千古名诗的魅力,也展示了元好问的大气和包容。这种将不同立场对立的人通过精炼的道白交流显示出元好问宽广的胸怀。

程式的运用也是刻画元好问的重要手段。作为一个演员,必须将固定程式“化”在具体的演出中,既要“化”得自然,也“化”有形为无形,活学活用,巧学善用,更要有创新.

最终通过多种艺术手段成功塑造了一个鲜活的元好问艺术形象。

《野史亭》演出成功了,但是还需要在今后更多的演出实践中继续打磨,真正成为艺术精品,而我也将继续与“元好问”这个角色同行,携手共创《野史亭》的美好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