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壮山河云水情——评北路梆子现代戏《云水松柏续范亭》
2015-12-18 发表|来源:中国晋剧艺术网|作者:李文德为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2015年8月19日夜,北路梆子新编现代戏《云水松柏续范亭》成功首演,在闪光亮相并取得普遍好评之后,在广泛征求各级领导、京、晋诸多专家与业内外各方面意见与建议,并经进一步精心打磨加工之后,于2015年9月14至15日赴并并在并连续献礼演出,从而成为忻州弘扬历史优秀文化的又一张靓丽名片。
戏曲作为一种扎根于民间的综合性艺术形式,在传媒、资讯空前发达的今天,早已今非昔比,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而作为以戏曲事业为终身事出并为之努力奋斗的艺术家们,则仍在披荆斩棘中奋勇前行。王国维说,“一切文学吾爱以血书者。”戏曲艺术工作者们不更是如此吗?众所周知,艺术创造难,综合性艺术戏曲尤难;戏曲中现代戏愈难,而表现知名政治人物的戏,则无疑更是难上加难。此次本剧组的主创人员们,为迎接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伟大胜利七十周年胜利日的到来,讴歌民族英雄,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正气,决心在这彰显中华风骨的关键节点,献上一台气壮山河的好戏。值得庆幸与高兴的是,曲老先生的这一动议,在极短的时间即七月初,得到了省、市两级党委、政府的认可与鼎力支持。在时间紧、任务重的精况下,在国家京剧院名导李学忠先生为核心的主创团队真正做到了“以续范亭精神打造《云水松柏续范亭》”的承诺,终于历尽艰难,日夜兼程,团结奉献,齐心协力,精雕细刻、兢兢业业,终于在2015年8月19日夜首演成功。笔者作为始终如一的关注者,深感这成功的来之不易。四十多天时间!愚以为,这完全是一场剧组创作团队以续范亭将军的云水襟怀、以抗战精神搬演抗战戏,以铁血精神挑战不可能所创造的一个非凡奇迹!
作为本剧编剧的曲润海先生,剧本、评论等著作多多,年近八旬,本来早已功成名就,完全可以安享清闲与晚年天伦之乐,而先生却雄心勃勃、宝刀不老,一直以弘扬戏曲优秀文化为己任。对三晋,尤其对故乡忻州的戏剧事业心有所系,情有独锺。并身体力行、激情四射,零距离地介入、参与家乡有关名士贤达如程婴等救孤三义士、元好问等的戏曲艺术创新之中。持之以恒,从容不迫,不屈不挠,从不言退。这次更是因先生身为范亭中学走出来的学子身份,心怀感恩与崇敬,以多病之身,数易其稿,放低身段,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积思广益,几次延迟因病亟需手术的院方要求,夜以继日,苦心孤诣,用心血写出了《云水松柏续范亭》初稿。为本剧的成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笔者作为游走在农文商之间的一个区区边缘人物,对曲老这样一个事业有成的戏曲界“泰斗”式人物,一直心向往之,顶礼膜拜之。故于续剧成功立诸舞台后即兴赠先生打油诗曰:《赞编剧曲润海老师》:“情系桑梓赤子身,八旬老树碧若新。怀揣吊袋心难老,驼背霜头酒愈纯。热血歌讴乡俊士,丹心撰写国贤人。常春藤蔓葳蕤久,锦绣华年过百旬。”聊表贺意与景仰之情。
导演乃当代新创剧本搬演排练中的统帅与权威。此次尽管主演由梅花奖获得者杨仲义挑梁,却毕竟依托忻州市职业技术学院(原梅琳)北路梆子艺术团这样一个民营团班底担纲如此重任。身为国家京剧院名导兼名编的李学忠先生可谓勉为其难,却也是先生对自我的一次挑战。面对这样一次非同一般的重大挑战,先生从修改完善剧本开始,殚精竭虑,全身心投入,为本剧的精彩亮相做出了突出贡献,也为忻州弘扬地域文化与义薄云天的优良传统,留下了一笔光辉的精神与艺术财富。作为北路梆子戏迷,笔者满怀敬意赠诗如下:《 贺北路梆子新编现代戏<云水松柏续范亭>成功上演并致敬李学忠导演》:“京都巨导降忻州,身手敏捷妙招修。点石成金皆为精,呼风唤雨尽思周。苍松彩绘巍峨立,翠柏精描料峭浮。铁血丰碑横绿野,扬名何用细筹谋?”以致谢忱。
整个戏从著名抗日爱国将领续范亭将军浩如烟海的人生经历与资料中,选取了具有典型意义的几个片断:中山陵剖腹明志;促成西安事变后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引导下赴晋协助阎锡山抗战;认同中共抗日统一战线,任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主任;排除国民党右冀势力干扰,与共产党人合作创建山西新军并任司令;在蒋阎联手准备剿灭晋西北抗日武装的“鸿门宴”上,急中生智,义薄云天,冒着生命危险及时通报八路军方面,及时制止了内战,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壮大,做出了历史性贡献;1940年1月15日成立晋西北行政公署,续范亭任行署主任。其后,他将主要精力用在政权工作。期间由于病情不断恶化,中共中央决定让他到延安医治;行前心怀感恩之情,与妻子许玉侬商议,决定将大儿子送给困守家园、含辛茹苦的空名形式妻子“六姐”;权衡利弊,在民族大义面前,凛然面对南京、太原蒋、阎双方的打压与威迫利诱,唾弃他们许之以高官厚禄等种种拉拢与诱惑,在民族危亡的关键关头,在同晋西北和延安方面共产党人的密切交往中,深受感召,切身体会到,面对日本军国主义的疯狂扩张与侵略,大敌当前,正义与希望在延安,在光明磊落的共产党人方面。在光明与黑暗、前进与倒退、关乎中华民族生存与命运的大是大非面前,续范亭将军以他的一系列思考与实践,迈出了他人生旅程中最关键的一步,最终选择了走向延安,从而完成了将军由一个早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后即献身于民族民主的新民主主义者、普通的仁人志士向自觉高尚的共产主义先锋战士的伟大转换。杨仲义以其过硬的“百炼钢成绕指柔”的唱念做演功夫,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细致形象、令人感奋地完成了这一人物的心路历程转换过程。为忻州与三晋剧坛树起了又一面当代民族英雄典型形象,殊为难得。
尤为难能可贵的是,本剧无论从平面的文学剧本,还是经剧组二度创作立之于舞台的舞台呈现,都紧紧抓住展示续范亭将军为中国共产党领袖毛泽东所肯定的"有云水襟怀,有松柏气节"的云水情怀为贯串红线,有机地组织戏剧行动,外请的国家京剧院名导李学忠,身为“梅花奖”获得者、北路梆子领军人物的主演杨仲义饰演的续范亭将军,旦角主演、北路梆子青衣贾派第三代传人、二度“杏花奖”获得者苏瑞芳饰演的续夫人许玉侬,定襄人花脸演员范俊生纬演的阎锡山,各有千秋,在心灵较量与碰撞中火花迸溅,感人至深;乃至刘俊饰演的滹沱老人,池艳芬饰演的特派员等,也很好地起到了绿叶烘托红花的作用,众多参与者酣畅淋漓的出色发挥,加之铿锵激昂的北路梆子音乐设计与渲染,大气朴素的舞美灯光,本色得体的人物造型设计,职业技术学院得天独厚的“天时、地利、人和”的鼎力支持,陈义青等市委宣传部领导的倾情关注支持,出品人孙永青团长的竭诚努力等,经李学忠导演的统筹把握,将各种有利因素加以揉合并予以综合运用,在最短的时间内立诸舞台,精彩亮相,为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胜利日,献上了一份沉甸甸的厚礼,并将在赴并后晋京汇报演出。堪称奇迹,可喜可贺!
细节的巧妙运用,如剧中借毛先生转送续将军的雁绒被,形象地彰显了战友情、父女情;对将军对前名誉妻子“六妮姐”的追忆与感恩;忻州抗战民歌“槐树开花碎纷纷,当兵要当八路军。”“八路军来了烧开水,日本鬼子来了埋地雷”等民俗民歌的选择与运用,都颇具匠心。尤其通过一个人民与地域代言人身份的滹沱老人跳进跳出的人文情怀展示,既对剧情的发展起到了较好的贯串作用,同时也是对展示主要人物云水襟怀的拓展、陪衬与烘托细化。从而成为本剧一个众说纷纭、不可忽缺的亮点与兴奋点。
本剧的演出单位忻州市职业技术学院(前梅琳)北路梆子艺术团,建团七年来在团长孙永清的带领下,团结进取,拓展市场,自强不息、转战南北,深入基层演出,足迹踏遍晋、陜、蒙三省区,多次参演省“杏花奖”并获奖,为传承发展北路梆子艺术、扩大剧种影响力立下了汗马功劳。此次以承包主办出品方单位身份巧借东风请名家名导攻坚克难,取得历史性突破,让业界刮目相看。而这次打造剧目过程,对剧团本身整体素质的提高与发展,也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依校办团,相得益彰,互创双赢,指日可待。持之以恒,前程无量。衷心期待官方能对民营团的创新发展给予支持,以利戏曲事业的发展壮大。诚能如此,对那些苦苦支撑的民营团来说,则不啻是旱苗逢甘霖矣。岂不亦是戏曲事业之幸事?
名编剧、名导演、名演员联手打造抗战名将形象,气势磅礴,气壮山河。让观众荡气回肠,大过戏瘾。区区戏迷一个,斗胆点评名家名作,难免词不达意。姑妄言之,以求教于方家。概而言之,成就来之不易,唯愿进一步磨合并精细化,以求本剧走得更好、更久远并长久传承下去。乡党戏迷们翘首以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