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迷北路梆子的90后忻州女孩
2016-04-05 发表|来源:山西新闻网|作者:何光晖
太雨琴的定妆照

唱念做打样样精通

学习要从化妆开始

辛苦排练

练功房里水袖飞舞

传统与现代结合之美
北路梆子,形成于16世纪中叶,至清嘉庆、道光年间的19世纪初叶已趋于成熟,与中路梆子(晋剧)、上党梆子、蒲州梆子并称山西四大梆子。2006年5月20日,北路梆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虽然在戏曲发展史和地方文化史的研究中,北路梆子具有不可替代的史料价值,但和许多地方戏曲一样,受到传承缺人、演出市场萎缩等问题的长期困扰。
就是这个濒临消亡的剧种,却仍有人在不懈地坚持传承着。太雨琴,一位22岁的忻州女孩,坚持学习并演出北路梆子已经10年之久了。她13岁时开始学习戏曲,凭借精湛的技艺,获得了第十五届全国少儿戏曲小梅花金奖。她被北路梆子这个非遗剧种深深吸引着,唱、念、做、打,不知不觉中10年的光阴在练功房中度过。
如今的太雨琴是一名北路梆子剧团的演员,随着走向社会,她越发感觉到肩头的重任。传统戏剧,尤其是北路梆子这样的地方少数剧种,那种万人争睹的景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除了一些县乡的节日庆典,很少有人愿意花钱到剧场观看。这样一来,北路梆子也就面临着演出市场萎缩、大量演员流失的状况。与其说太雨琴在靠戏曲吃饭,不如说她在用信念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