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地方戏曲 > 二人台 >

让二人台这颗明珠更加璀璨夺目

2015-10-17 发表|来源:包头日报|作者:赵遐 张东辉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一座城市的名片。二人台艺术是中国西北地区民族民间文化的瑰宝,是绽放在土默川大地的一朵绚丽奇葩。

前不久,土右旗首届“美丽乡村”旅游文化节系列活动之“相约敕勒川话说二人台”二人台艺术发展论坛在佳禾度假村二人台大学堂举行。40余位二人台艺术权威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研究探讨二人台艺术的传承、创新、推广发展,让“二人台艺术”这张地区文化名片内涵日益丰富。

■新人接力传承二人台艺术

二人台艺术的形成、发展,在以土右旗为中心的广袤地区,已经有近200年的历史,在漫长的传承过程中,因为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一直在民间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然而到目前为止,资深的二人台表演艺术家还为数不多,整个队伍还有青黄不接,断档等现象。

包头市漫翰艺术剧院国家一级作曲家李鸿斌说,“二人台尖端专业人才匮乏也是导致二人台发展缓慢的一个严重问题。特别是剧本、音乐、舞美创作、导演和尖子演员这几个专业,几乎成了每个团体最头疼的问题。”面对这种困境,有着深厚的民间文化底蕴,优美动听的旋律、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的二人台艺术,其传承更需要重视培养二人台新人。

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包头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包头市文新广局专家组成员、研究馆员马凤钰说,“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可以看出,无论是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的传承发展,都离不开一代又一代的新人接力。二人台艺术发展至今,在国家和二人台艺术工作者的努力下,在培养人才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在2006年开始招收二人台表演方向的本科大学生,著名二人台表演艺术家武利平先生创办了集培养、演出为一体的二人台艺术剧团,霍伴柱老师创办的‘西部民间艺术学校’,包头市文新广电局专门成立的二人台、漫瀚剧‘导师工作室’,还有土右旗文化馆的‘二人台艺术培训中心’等等,这为二人台的发展搭建了平台,也为培养这门艺术的接班人提供了发展的空间。”

呼和浩特市旺旺中等艺术学校校长杨存旺也认为,保护二人台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就是保护传承人。他说,“呼和浩特市旺旺中等艺术学校自2003年成立以来已有毕业学生1500多名,其中100多名学生考入了各地二人台专业文艺团体,另有200多名学生被天津、北京、深圳等地录用。我们不局限于过去‘一带一、一带二’口传心授的收徒传艺方式,要运用课堂教学与演艺实训相结合的方式,科学化、系统化地传授二人台艺术知识,探索完善二人台艺术表演人才培养机制和模式。”

新人是希望,孩子是发展的未来。马凤钰说,“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府对作为祖国未来事业接班人的青少年教育的重视。也给我们培育二人台接班人带来了好的学习机遇。我们要抓住机遇,多形式、多渠道、下大力气狠抓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二人台艺术优秀人才。要重视从孩子抓起,把他们逐步培养成为优秀合格的二人台艺术工作者。只有这样才能既保持二人台艺术自身的发展,又能适应新的形势,给人民群众带来好的作品,从而实现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双丰收。”

■精品创作打造二人台品牌

文化奇迹源于精心打造的文化品牌,而文化品牌离不开一批精心创作的文化作品。打造品牌人物,推出精品剧目是二人台艺术繁荣发展的根本。

马凤钰说,“我们在传承弘扬二人台艺术的同时,要实施精品战略,注意创作大量的文艺精品,从而带动二人台艺术在新形势下走向市场。因为品牌意味着它必须具有良好的声誉和更多的受众,强调演出团体或个人的品牌是因为他所提供的服务是直接面对观众的。上乘的表演,优质的服务更有利于打造文化品牌。”

内蒙古自治区文联副主席、剧协主席、内蒙古二人台学会会长、国家一级演员、二人台非遗传承人武利平也表示,在突出观赏价值的同时,要注重挖掘二人台艺术的学术价值,打造符合时代精神、百姓喜闻乐见的精品二人台节目,推动二人台艺术向更高层次发展。

精心打造的二人台品牌剧目是文化产品,它的发展和推广离不开文化企业,而文化企业的品牌权质划分概念也非常适合于二人台的推广和营销。在马凤钰看来,还可以将二人台文化服务社团单位名称或营业场所字号作为品牌来展示自己所从事的二人台文化艺术服务活动。从创作出好的作品,到把它提供给观众这个中间的关键环节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因此,二人台工作者不仅要懂得如何创作好的作品,也要学会怎样将好作品推销给观众,两者是紧密相连的。

而对于如何打造二人台品牌,提升二人台艺术发展水平,杨存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说,“首先,建立政府牵头,宣传、文化、广电、教育、文联等部门联动,以演艺为主体,积极参与的传承与发展二人台艺术的活动。其次,结合二人台发展现状,制定二人台教育发展规划,设立教育发展资金,用于二人台艺术的挖掘。再次,以二人台艺术节、民间小戏大赛等载体,带动和促进二人台的发展与繁荣,形成文化产业品牌。”

在研讨会,一些专家学者也认为实施打造“精品工程”,也不失为二人台艺术发展的一个契机。

内蒙古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内蒙古军区创作组编剧茅耀光说,“在强调二人台传承发展的时候,也必须要在二人台剧目创作上获得突破性进展,从而对二人台的创作形成有效积累,就不能完全靠各地自由生长,任其发展。我们真切的期待着随着时代的发展,几年或几十年后,能出现新的质变。那时的二人台艺术可能出现多形式、多风格、多组合、多变化的艺术形态。”

■不断创新焕发二人台活力

一个民族要兴旺发达,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能没有“创新的理论思维”。“文化创新”和“理论思维创新”,这正是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发展时代赋予每一个艺术工作者神圣的历史使命。

马凤钰说,“真正有学术价值、艺术价值,能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作品,才能获得较高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才能更多地占领人们的精神文化消费市场,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

那么,如何才能通过创新,让二人台迸发出活力?

内蒙古艺术研究所研究员、《内蒙古艺术》刊物副主编、硕士研究生导师刘新和说:“二人台艺术要想取得突破性的成就,必须解决主创团队的问题,其中居于中心位置的是策划、编剧和导演。回顾近年来二人台创作与舞台呈现,我们不难看出,前期策划如何?编剧的水平与素质如何?导演对剧目的总体把握能力及创新意识如何等,至关重要。如果我们有能力考虑和解决这一系统工程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当然是好的,也是我们所期待的。但如果受各方面条件与因素的制约,一时无法或者难以全面兼顾,那么围绕主创团队的培养、建构研究二人台,不失为一种比较好的选择。”

马凤钰认为,“创新机制要按照党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有关精神的要求,首先是观念上的更新,加强内部管理,完善规章制度,建立市场意识,创作生产‘适销对路’的艺术产品。还要把宣传营销作为艺术生产的重要环节。在宣传上,要加大投入力度,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广告宣传之外,还要结合现代媒体互联网等,利用微信公众号,随时发布新剧节目排练的进度、演出的时间,演员的介绍。利用演员和创作人员的知名度,建立各自的朋友圈,聚集起一批志趣相投的二人台戏迷和粉丝。还可以利用微博、qq等,能迅速扩散信息的现代通讯设备,在最短的时间里能让最多的观众知道。如果我们抱着‘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老观念原地踏步,必将造成想看戏的观众看不上,想看戏的时候也已经过了档期。”

不仅在宣传上要推陈出新,还要通过创新,创作出适应具有时代气息的新作品,才能让“二人台”这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老树,在今天长出令人欣喜的新枝来。

李鸿斌则说:“艺术门类的发展速度永远不会与人的视听需求并进,这也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艺术总是要让人听、让人看的,其生命力直接联系着百姓的好恶程度。二人台能否通过发展与时俱进,达到真正的传承目的,官方的扶持、认可只是一个方面,关键还得看百姓的认可度,做事要有的放矢。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时代气息和今天的观众层面。二人台也如此,无论在继承方面还是发展方面,首先要考虑八零、九零、零零后的主体观众,在确保二人台风格的前题下,让他们从接受到喜欢,直至一代一代的传下去,这才是目的。”

包头市文新广局艺术总监、包头市二人台研究会会长、国家一级作曲家王星铭更是一语中的,“在现代都市多元文化的冲击下,二人台只盯着戏曲一条路是不行的,观众的流失和市场的萎缩已是不争的事实。二人台只有从多元属性的视角出发,分别推出符合年轻观众观赏口味的新作品,或戏剧、或歌舞、或音乐,创新特色,和时代接轨,才能真正使二人台重新焕发生机。”

二人台艺术是“敕勒川文化”的典型代表,是“敕勒川文化”链上众多闪光点中一颗最为耀眼的明珠。40余位专家围绕二人台文化所展开的深入广泛的交流探讨,将让这颗明珠更加璀璨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