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地方戏曲 > 二人台 >

观照随礼之风——评二人台现代戏《同喜同喜》

2019-09-09 发表|来源:山西戏剧网|作者:王嘉

9月6日晚,前往忻州剧院观看了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资助项目——由王勇慧编剧,席凯导演,河曲民歌二人台艺术团演出的聚焦现实生活中上礼、收礼,“事多礼重”问题的二人台现代戏《同喜同喜》首演。

二人台以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优美、明快、清新的音乐特点,深受观众的喜爱。从原先的歌唱,发展到辅以表演的演唱,再到用歌、舞、念、做表演故事,在形成完整故事情节的同时将传统说唱艺术的第三人称“叙事”变为戏曲舞台上第一人称的“扮演”,二人台一步一步地发生了质变,由当初的说唱艺术转变为当下的戏曲艺术。作为一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戏曲艺术形式,二人台目前作品仍多以新鲜、质朴、活泼、简洁的小戏居多,像京剧、晋剧一样动辄演出两个小时的大戏,并没有特别广泛、广为流传的展现在舞台上。二人台能不能唱大戏?这是业界不断讨论的一个话题,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二人台就尝试移植《玉堂春》《双蝴蝶》等大戏,但没有受到观众的认可。有人认为,二人台搞大戏会失去二人台的艺术特质,丧失它活泼、明快的风格,同时面对二人台的发展现状,搞大戏的条件还并不成熟,盲目拔高二人台,“踮脚够大戏”会让二人台艺术变质,不仅无法让新观众喜爱,还将丧失老观众。另有人认为,二人台没有大戏作品很难得到更好发展,无法在戏剧舞台上占有显著位置。近十几年来,广大观众对二人台的大戏很是期待,二人台的艺术家们在创作实践的道路上也并没有止步,排演出了很多二人台的新创大戏。

《同喜同喜》是一出二人台大戏,从目前来看,是体现了二人台的艺术气质的,也是较为成功的。这部戏聚焦现实生活,选择社会上人人都会面临的“随份子”问题,故事并不深奥与复杂,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从上礼,到想方设法收礼,又到没钱上礼而躲礼,再到向随礼习俗说不的拒礼,几个层次逐渐推进,既表现了社会现象,也演出了家长里短。

《同喜同喜》的舞台呈现突出的强调了歌舞化的表演,对戏曲传统程式进行了运用,在现实题材戏曲作品中避免了“话剧假唱”的困窘,充分展示了二人台舞台调度与表演更加活泼、灵动的特点。尤其是第一场和第二场的表演,从上礼时拿着的笑脸红包,同各个群像舍不得上礼又好于面子,身不由己跟着随礼的内心矛盾形成讽刺;再到舞台上悬挂着的礼桌,每个红包飞向空中的桌子,把上礼、收礼的情境表现的别出心裁,让人眼前一亮;再到喂猪时将剑花、探海儿等等戏曲表演手段进行运用……表演动作连贯,协调,既有展现众人内心活动的群像,也有单人心理活动的突出。还有表现开骑车的表演,用四把能够舞动起来的伞型道具来表现汽车的四个车轮,用写意化的手段表现出汽车的形象,其间的表演动作对汽车的行进过程有着很好表现。

《同喜同喜》的一个可贵之处在于这一题材对现实生活的捕捉,是敏锐的,可贵的,更是有现实意义的。剧中为了突出上礼问题的恶性循环和观念的扭曲,就连小猪儿下崽儿都要办事儿收礼了,这种夸张的手段颇有讽刺意味儿。在结尾时,以“唱上一出二人台”的方式移风易俗,拒接收礼,喜事新办,从对礼金社会问题的回应来说,则更加理想化。最终让礼金问题回归常态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否把办喜事儿收礼金的习惯彻底去掉就是好的,当然不存在对错,也无法太过绝对。办事儿上礼是长期以来形成的约定俗成,即使是在当下也仍然存在,作为一部现实题材戏曲作品,以村主任来带头让大家办事儿完全不收礼、不上礼,剧中所表达出这样的态度显得不符合实际,不符合当下。为了戏剧需要,剧中把上礼办事儿的繁多夸张到极致,最后又一刀切的把上礼办事儿改掉,呈现了两个极端。如果能够找到一个更加契合现实的回应,则不会让结尾与现实脱离太远。

全剧的后半部分在已经说明上礼问题的严峻性,以及观众了解了作者表达意图的情况下反反复复对送礼收礼进行强调,显得过于赘长,使剧情显得不饱满、不深刻,如果对演出台本予以精炼,观赏效果应该会更好。一些与剧本主题无关的台词也完全可以去掉,比如为了收礼假离婚却假戏真做了的小蔓说她的前夫——之前就已经有了小三、小四、小五……这些台词,根本没有必要提及,因为这往往会引向另一个社会话题,与戏的主题无关。

伴唱演员上场也没有必要。喂猪时由人装扮的小猪也效果不好,由演员通过手中的道具,进行歌舞化的表演完全可以表现出喂猪的场景。剧中包括主要演员在内的唱腔在二人台的韵味儿上还没有表现的很浓郁。剧中的舞美、服装显得比较“土气”,似乎还停留在当年二人台上穿着小肚兜进行演唱的年代,没有现代感的展现和视觉角度的审美发展。

河曲民歌二人台艺术团是个基层表演团体,但这个基层院团却并不简单,因为河曲民歌二人台是享誉全国的,河曲民歌二人台传承发展的重担也是倍加艰巨、责任重大的。《同喜同喜》是河曲二人台发展道路上具有非常意义的一出剧目,河曲二人台不仅要把传统剧目曲目传承好、传唱好,还要发挥好二人台擅长表现现实生活的特长,创作出聚焦现实,把握生活,关怀当下的优秀作品;更要在保持乡土气息的同时,追求二人台的时代审美和舞台品质,以更高的定位发展打造二人台艺术,精益求精、至善至美。

希望我们可以从《同喜同喜》今后不断地演出与打磨中,从一部戏中为二人台艺术的发展赋予更多动能与实践,以此在传承发展二人台艺术的道路上向更高、更远、更广阔的方向迈进,使二人台艺术能够不断地与广大观众一起“同喜同喜”。(作者系山西戏剧网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