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二人台 > 资讯 >

二人台《打樱桃》赏析

2018-08-17 发表|来源:巴彦淖尔晚报|作者:马兰花

《打樱桃》是一部反映山西、内蒙古西部地区一对农村男女青年淳朴爱情故事的二人台。巴彦淖尔非遗杂志主编张维国先生编著的《八·五撷趣集》中,这部二人台只有四十四小段对唱,一小段合唱,剧情跌宕起伏,唱词朴素而优美。它在河套地区已被传唱了七八十年,我相信它会被继续传唱下去,而且从内容上、演奏上、唱腔上、表演形式上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从《打樱桃》的结构上分析,这部小剧剧情完整,结构严谨,重点突出。开头的前两段对唱,交待了哥哥与妹妹相约上山打樱桃的情景;紧接着后面的八小段对唱,表达了哥哥与妹妹相扶相携来到山上樱桃树下准备打樱桃的过程;再接下来的四小段对唱,描写了哥哥打、妹妹捡的快乐开心的场景。

看过这部小剧的人都能理解到,这部小剧不在樱桃能打多少,而是这对男女青年要在这个阳光明媚、樱桃成熟的季节,借上山打樱桃这个机会,互诉衷肠。剧情一环扣一环,当樱桃打满一篮篮,该歇一歇的时候,这正是剧情发展的关键时刻,因此,这里不惜笔墨,用了十八小段对唱来表达互相的爱慕之情,思念之意。当然,这对青年男女爱情故事的发展和许多爱情故事一样,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着很多干扰和坎坷。小剧又用了六小段对唱鞭挞了女方家长嫌贫爱富,要求门当户对的世俗观念。小剧的结尾干净利落,恰到好处,只用了四小段对唱表达了这对男女青年对爱情忠贞不二、永不变心的意志和信念。

《打樱桃》的唱词通俗易懂,朴素直白。每段唱词的合辙押韵也非常严谨。

在《打樱桃》的唱词中多用叠词,在全剧的四十四小段唱词中,几乎每一小段都有。念唱起来让人感到更亲切,更通俗,更具有地方特色。比如开头的第二小段,妹妹唱道:“红彤彤的阳婆婆满山山照,手提上竹篮篮抿嘴嘴笑。哎哟,我跟上哥哥去打樱桃。”六个重叠词,用得十分贴切。特别是那个“抿嘴嘴笑”极为传神,这是一种不出声不露齿的笑,这是一种发自内心深处情不自禁的笑,这是一种真情实意开心迷人的笑。如果换上一个其他词汇,都不会有这样的效果了。

唱词中还多用比兴的手法,念唱起来更能给人带来联想,更便于理解,更能加强语言的表现力量。比如哥哥在表达对妹妹的爱慕之情时唱道:“黑圪锭锭的头发白圪生生的牙,小嘴嘴说出知心话。哎哟,毛葫芦芦眼眼该叫哥哥咋?”这里把妹妹的眼睛比作“毛葫芦芦”,这是十分生动的。有着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也表现出作者对地方语言高超精湛的驾驭能力。这种比兴,让人一下子就会联想到一颗刚刚开花坐果、通体长满细细的茸毛毛,鲜嫩欲滴,像一颗明珠,像一粒翡翠的葫芦芦。如果没有农村生活经历的人,恐怕让他想上十天,也不会想出用“毛葫芦芦”这个词来比喻一个少女的眼睛。更让人能够引起联想的是这一唱段最后“该叫哥哥咋?”这一发问,这里并不是哥哥面对这样一位美丽动人、善解人意、心直口快的姑娘不知该怎么办。而这一发问的潜台词,正是道出这位姑娘有着不可抵挡的魅力,哥哥会下定决心。排除干扰,以更大的勇气去追求美好纯真的爱情。

《打樱桃》唱词中,夸张的手法运用得也得心应手,使剧情诙谐幽默,更具感染力,更具地方特色。比如,在表现哥哥和妹妹互相思恋的心情时,哥哥唱道:“想妹妹想得手腕腕酸,拿不起筷子端不起碗。哎哟,三天没吃半碗饭。”妹妹又紧接着对唱道:“想哥哥想得心慌乱,半后晌才想起吃早饭。哎哟,煮饺子下了一锅山药蛋。”把两个人相互的思念之情刻画得活灵活现、淋漓尽致,达到无以复加的境地。

《打樱桃》的流水板唱腔曲调也是十分优美的。加上扬琴、笛子、四胡、四块瓦等民间乐器的伴奏,随着剧情的变化,激奋时如珠落玉盘,舒缓时似风扶细柳,变化自如,和谐贯通。用一句河套话说,就是让人感到非常黏和,带给人一种纯天然原生态的听觉享受。

《打樱桃》剧中的舞台表演动作极具北方憨厚、粗犷、质朴的特点,让人感到大方简洁、有棱有角、刚柔相济,既有当地民间舞蹈的朴素风格,又有晋剧中一些传统的手势步法,歌舞并茂,活泼自然。

《打樱桃》结尾,剧情达到高潮。这对农村男女青年唱出“铜瓢铁瓢水瓮上挂,至死不说拉倒的话,谁要变心钢刀扎”的海誓山盟,唱出“你变鱼来我变水,鱼傍水来水傍鱼,咱二人永远不分离”的天长地久。

二人台是河套艺苑中的一支奇葩,这是文化前贤留下来的一笔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深深植根于河套人民的心中。我们相信,将来一定会有更多更好的二人台来讴歌我们伟大的新时代、传唱人民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