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儿童剧 >

用戏剧搭建中外文明交流桥梁

2023-07-28 发表|来源:中新社|作者:刘洋

“谢谢您对所有演员的支持!我们的中文水平不高,但您常和我们交流。您的热情让我们想努力下去。”这是美国版《东海人鱼》排练结束后,中方执行导演廖伟收到的一封手写信。

日前,“中美青少年国际中文和戏剧交流”项目在北京启动。15名美国中学生经过一年多中文台词学习和舞蹈培训,为观众带来《东海人鱼》演出。

美国版《东海人鱼》

感受中文魅力

廖伟介绍,参演的孩子们来自美国落基山芭蕾舞团,短时间内让她们理解中国戏曲表演方式很难。因此,为了不让表演“失真”,他采用芭蕾舞表演形式,但在舞蹈情节设计上强调“中国味道”。

“对彼此文化予以尊重才能使文化交流更通畅。”廖伟说,“排演结束后,很多孩子说,想继续学习中文,这让我感受到跨国戏剧交流的意义。”

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院长冯俐认为,以戏剧为媒促进中外文明交流有两条路径:一种是中文戏剧在海外多亮相,另一种是结合中文教育的戏剧学习。在“中文+戏剧”的教育模式下,其他国家的青少年可以深度感受中文魅力。

“归根结底还是要有好作品。”冯俐说,在对故事进行戏剧化改编时要考虑情节发展的逻辑性,比如《司马光砸缸》故事中,小孩子为什么爬到水缸上。创作者需从孩子视角,完成对故事前因后果的补充,使故事更生活化、合理化。

讲述华人故事

如何在戏剧中刻画华人形象?应用戏剧工作室Luofulli创始人、英国皇家中央演讲戏剧学院应用戏剧硕士罗乐瑜认为,海外戏剧中的华人形象普遍比较单薄,不够真实。工作室另一名创始人罗蕴佳说,在海外做戏剧交流首先要关注华人群体的表达需求。不同代际的华人有不同的经历和想法,他们需要一个交流空间,让彼此的故事都被听到。

基于此,二人与当地侨团合作,走进英国社区,邀请华侨华人到工作坊,围绕关键词讲述自己的故事:有人儿时获得过长跑冠军,有人白手起家创立时装店,还有一名讲述者是第一位考取英国皇家测量师的华人……罗乐瑜和罗蕴佳将这些故事编排成话剧,搬上英国皇家中央演讲戏剧学院的舞台。

突破刻板印象

意大利表演研习工坊Yizhong Art负责人岚心也用相似的方式将中国留学生聚集起来,通过戏剧和行为表演向当地观众展现中国年轻人形象。

在一场演出中,演员们目光低垂,被一根绳子捆绑着出场。随后,他们解开绳子走近观众,用中意双语重复自己设计的台词。

岚心说,这场表演的寓意是开放的。解开绳子意味着挣脱刻板印象标签,向公众表达更加真实的自我。

类似这样的先锋表演是海内外戏剧人不断创新传播方式、通过戏剧推进中外文明交流的尝试。“我希望能通过戏剧连接更多华侨华人、中国留学生和海外朋友,一起搭建文明沟通桥梁。”岚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