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歌剧 >

《白毛女》:传奇延续 经典依旧

2018-01-09 发表|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薛帅

1月1日晚,由青年歌唱家雷佳主演的新版歌剧《白毛女》绽放南京江苏大剧院,将第三届中国歌剧节推向新高潮。

“喜儿对‘活着’的执着坚持,是其顽强生命观的体现。一切苦难都压不垮她,终能迎来希望和梦的实现。”“这是一场民族歌剧的艺术洗礼,一次对经典充满仪式感的致敬。”“不老传奇在当代延续。”……观众的热评反映出经典作品跨越时代的超凡魅力。

当演员集体谢幕时,一位银发观众脸上挂着泪痕,激动地向演员招手呼应。大幕落下,她久久不愿离去;陪伴她的年轻女士,同样激动和不舍。

“看了几代‘白毛女’,那么多版本,还是看不够!好像这些艺术形象也融进了我的人生,烙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深处。”已近八十岁的高鸿英说,“尽管时代变了,演员表演风格不尽相同,但《白毛女》所蕴含的追求正义和与命运抗争、艰苦奋斗等精神内核,没有丢失分毫。”

“真的很感动,我更能理解母亲这一代人了。”高鸿英的女儿胡颖说,“今天是2018年第一天,剧中主人公是在过春节。都是节庆,歌剧与现实产生强烈反衬,让我油然而生对生命的珍视感、对美好生活来之不易的珍惜之情。”

“我无数次听过《白毛女》唱段,但今天是头一次欣赏全剧。”自称是艺术“绝缘体”的李达坦言,此次也是陪家人来看歌剧《白毛女》,但有了新看法:艺术不能靠转述和道听途说,要亲身走进剧场欣赏、感受、体会,经典作品对当代人仍有指导意义。

“它是几辈人的共同记忆。”在看完歌剧《白毛女》后,南京中医药大学大一学生汤文通说,“这也是我的新年第一课。”

汤文通对《白毛女》有着特殊情结——他孩提时代跟爱听戏曲的外婆生活,从小培养起对戏曲和民族歌剧的兴趣。“《白毛女》的所有版本我或看过影像,或看过文字资料。”在汤文通眼里,新版歌剧《白毛女》的演员们很好地继承了前辈的表演风格和艺术意蕴。该剧的故事性、戏剧张力、艺术魅力保持了一贯的高度与水准,所以能打动人。

为了有最佳的观剧体验,汤文通特意买了第五排靠中间的位子。“不贵,也就100元。”汤文通所在学校社团梨杏飘香京剧社多名同学也提前买了票。“这也是我们社团的一次集体活动。”顾梦凡说,“我想把《白毛女》推荐给更多朋友。民族歌剧在‘90后’‘00后’中也有市场。”

经典总是紧扣时代脉搏,体现时代精神,反映时代诉求。乐评人陈志音说:“从呱呱坠地开始,她就是‘喝百家奶、穿百家衣’生息成长。黄土高原羊倌一句话,改;延河岸边老乡一句话,改……改啊改,这就是《白毛女》求实认真的创作态度。”从延安鲁艺集体创作,贺敬之、丁毅执笔,张鲁、焕之合作谱曲,到马可、向隅、瞿维、陈紫、刘炽相继投入《白毛女》音乐创作,同一部歌剧7名曲作者参与创作,这在歌剧史上也是少有的。

歌剧《白毛女》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公开发表后,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在新秧歌运动中创作出的中国第一部新歌剧,也是民族歌剧的里程碑。为纪念歌剧《白毛女》在延安首演70周年,文化部于2015年至2016年组织开展了歌剧《白毛女》复排全国巡演、3D舞台艺术片拍摄公映和纪念座谈会等一系列活动,旨在为继承优秀传统、弘扬经典作品、引导创作方向、培养艺术新人发挥积极作用。

“复排说明其在当代仍具有超越时间的生命力与影响力。”文化工作者苏斌身着正装前来观看歌剧《白毛女》。在苏斌看来,歌剧《白毛女》就是经典作品在当代再续新传奇的范例,“文化工作者要牢记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推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作为理想与奋斗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