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歌剧 > 资讯 >

在传承中创新地展现革命经典——新版歌剧《白毛女》观后

2015-12-08 发表|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张颐武

当大幕拉开,《北风吹》熟悉的旋律响起,我们不禁感慨,歌剧《白毛女》已经站立在中国舞台上70年,到今天仍然让人激情澎湃。它的成功演出,体现了在传承中创新地展现革命经典的独到魅力。

70年的岁月中,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这部中国现代文艺的经典之作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展现了历久弥新的魅力。2015年11月至12月,由文化部组织复排的新版歌剧《白毛女》进行全国巡演,这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文艺事件,彰显了这部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它一方面展现了经典对于当下的启示,另一方面也让今天的年轻观众有了一个亲近这部作品的机会。作为20世纪40年代中国新文艺发展的典范之作,作为文艺“为人民服务”的重要作品,歌剧《白毛女》在21世纪的今天依然能够让人们回到那段历史中去感动和思考。

这部新歌剧从今天来看,其故事情节和表现形式都仍然保持着自己的魅力,这部剧的“民族气派”是其永恒魅力的基础,而它所展现的“中国精神”是其美学创造的内核,新一代的创作团队表现出了对原著的高度尊重和深入理解。这是对中国现代文化宝贵遗产的一次完整的传承,是对中国新文艺所具有的历史意义的展开,也是对中国新文艺“为人民服务”主旨的准确把握。曾经在抗战和解放战争时代激励过许多中国人为了正义和公平而奋斗的《白毛女》得到了今天的创作群体的生动再现,70年来几代人的演出所积累的成功经验和表现魅力在当下得到了充分的展开。这种传承的魅力感染了今天的观众。

观众深受触动的是,喜儿的悲惨命运体现了中国人在贫弱时代的苦难遭遇,而她的抗争和勇气也凸显了中国人追求美好生活的强有力的信念。新版歌剧《白毛女》再现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平和弱肉强食的状况,把不公正的社会和悲剧性的民族命运展现得异常真切,把中国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和为穷人翻身而奋斗的正义性凸显了出来。那些让我们曾经记忆犹新的故事片段,如杨白劳带回红头绳所表现出的中国劳动者对美的追求和对幸福的渴望,喜儿变成“白毛女”时发出的“我要活”的呐喊,大春和革命队伍带来了新生活等等,都凸显了这部剧的艺术魅力。“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这让今天的人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回首中华民族的苦难遭遇和艰苦奋斗,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更加努力地为了更高远的梦想去奋斗。历史不是虚无缥缈的,它是一个个不能省略的环节,中国的奋斗其实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曾经有过的一切都是今天向前发展的宝贵财富。雷佳等青年演员的精彩传神的表演正是通过重新排练和演出这部剧与中国革命的历史有了深入的沟通,让他们能够在演出中通过精彩的表现触摸到当时历史的灵魂,传递历史的真实和对当下的期许,最终也感动了台下的观众。这就是人民文艺的民族气派和中国精神的跨越时空的力量。

在传承经典的同时,新版歌剧《白毛女》也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无论是词曲还是表现方式,都有许多值得一提的新亮点和新创造,如新谱曲的唱段既承接了传统的风格特色,又在贴近当下社会和年轻观众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更加注重把握演出的节奏。中国的新歌剧作为一个从革命文化中成熟起来的类型,既吸取了戏曲和民间说唱等多方面的传统元素,也吸收了西洋歌剧的元素,是一种融合中西、以民族气派和中国精神为中心的创新类型,它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的一次重要的创新,今天仍然需要以创新的精神精彩而准确地诠释这部作品,让它能够为新一代的观众喜闻乐见。现在看来,演出完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台上台下几代人都被这种中国的情感和中国的风格所感染。和当下观众的心灵对话是这次演出的最大的特色,过去时代的痛苦和奋斗,让今天的人们感受到中华民族的顽强生命力和生生不息的活力,让他们沉浸在历史和时代的启示中久久回味,同时,也激励我们深刻理解当下中国的发展和进步,使所追求的“中国梦”有了来自历史和过去的坚实支撑。

民族气派一脉相承,中国精神发扬光大。新版歌剧《白毛女》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创作自觉追求,达到了向当下观众传递认同国家和社会的正能量的目的,既具有对文艺发展的深刻启迪作用,也是优秀作品感染人的精彩范例,将在当下的文艺发展中凸显出自己的意义。

(作者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