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歌剧 > 资讯 >

歌剧:艺术质量显著提升

2019-02-11 发表|来源:文艺报|作者:陈志音
《尘埃落定》
《檀香刑》
《松毛岭之恋》
《罗密欧与朱丽叶》

回顾2018

因第三届中国歌剧节跨年举办,2018年1月1日、2日,雷佳再度领衔《白毛女》,由此开启新年伊始国内歌剧舞台大幕。有这部民族歌剧经典“第一戏”强势引领,本年度歌剧舞台继续高扬“民族歌剧”大旗。国内有影响的某媒体平台,根据国家艺术基金结项剧目测算,2018年原创歌剧(包括大型舞台剧里歌剧和室内歌剧),已然接近80部。这个开创新纪录的数字,大大超越笔者首次采用“井喷”形容2011年歌剧创作20余部及2015年30余部,再用类似词语未免了无新意。

高产:从基础叠加攀升

自2017年开始文化部启动“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遵照习近平总书记“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探索中国民族歌剧在新时代传承、发展和创新的举措。5月组成“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指导委员会,12月跨年举办第三届中国歌剧节,全国23台剧目开创历届之最。讲述中国故事,注重中国题材,突出时代主题是为歌剧节鲜明标识。《二泉》《玛纳斯》《有爱才有家》等在2018年1月轮番上演,《拉贝日记》作为闭幕大戏,从而成为本年度歌剧舞台首批作品。

歌剧节余音未散,文化和旅游部趁热打铁,2018年3月又在北京举办“全国优秀民族歌剧展演”。因曾组织专家“一剧一评”,虽仅相隔数月,仍可看到有些作品在艺术质量上获得有效更新与显著提升。其中《呦呦鹿鸣》《楚庄王》《檀香刑》等剧相对突出也更具代表性,引动业内专家和普通观众高度关注与广泛好评。

2018年5月4日-6日,原创歌剧《马可·波罗》为广州艺术节·戏剧2018开启大幕,5月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再度登场。广州大剧院首部自制原创歌剧特邀编剧韦锦、英国导演卡斯帕·霍尔滕、汤沐海统帅中外联军跨国组合。最大的热点应该是德国作曲家第一次接手中文歌剧及全剧采用中文演唱。恩约特·施耐德为马可、传云和文天祥、忽必烈等所有角色写出了美妙动听的独唱、重唱,为歌队、乐队谱写出感人肺腑的合唱、音乐。琵琶、二胡、竹笛在管弦乐队中穿游出入点染色彩,有序适度地发挥着描摹环境、表情达意的功能,浑然天成交融贯通。

上海歌剧院原创歌剧《晨钟》,通过五四运动、二七大罢工等历史事件,穿插教授为女生入学担保、同夫人生离死别等人文细节。作曲家许舒亚有意识建构个性化语言系统,大量地域性的民族民间DNA,在歌剧化结构与成熟技法中自然贴切融会贯通,力求多侧面多角度塑造先烈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同样是红色题材真人真事的原创歌剧,福建省歌舞剧院的《与妻书》则呈现出另一种艺术气韵。福建作曲家章绍同在遵循歌剧艺术的规律与法则基础上,有意识突出音乐的时代性、民族性、地域性。他自觉将表现性与功能性置于首位,所以音乐入耳走心特别感人。

根据茅盾文学奖得主阿来同名小说编创、重庆歌剧院举力推出新作《尘埃落定》,春季入选2018年“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重点扶持剧目名单,初冬即在寒意深浓的巴山夜雨中开启大幕。面对“另类”题材,有“旋律高手”之称的作曲家孟卫东,坚持“好听是第一位”的原则,所有角色唱段顺畅流丽,自然亲切不乏新意。可以说这是一部演员喜欢唱、观众喜欢听的新作,艺术上超越了某些同类题材的高度。

纵览已经亮相舞台的新作,感觉某些颇受“热捧”“好评”的剧目名不副实,仍不可避免地暴露了粗陋潦草的痕迹。在音乐与文本上,希望创作者更加能动地遵循歌剧生产的规律,将“歌剧思维”的概念融入创作的自觉。希望编剧让文辞更讲究、人物行动更合理、剧情推进更流利。音乐上应避免“言不由衷、语不达意”,真正做到“民族化”还需要老老实实向传统民间学习,在专业功力和写作章法上认真修为。

高度:从积累继续翻新

在民族歌剧繁荣兴盛的2018年,西方经典歌剧演出相对偏低。但上演的剧目基本都达到了精良制作反响热烈的现场效果。

北京歌剧舞台开年大戏《泰伊思》,因“世界三高”硕果仅存的多明戈领衔而票房走高。国家大剧院新版让古埃及的绝代名姬和青年修士重获新生,现场聆听从古稀迈向耄耋的歌者,舒展他那奇妙的歌喉,最后以戏剧性的“啊!我只记得无法平息的渴慕,唯有你是解药”,表达出内心隐秘的深层痛苦,带给观众一份深透心底的莫名感动。而法国作曲家马斯奈用以贯穿全剧的“泰伊思冥想曲”,让一个灵性与人性交织的爱情故事,因此而变得格外神秘莫测引人入胜。

上海歌剧院用全新制作的《图兰朵》为其2018年舞台演出开光。意大利导演罗贝托·安多及团队力求达到亦真亦幻如梦如诗的视觉效果。在简短的序奏中,舞台纱幕后影影绰绰戴着竹斗笠的人群,很有东方味、很富民间化。悬空横截的廊桥替代高大森严的城墙,宣读告示的传令官歌声仿佛来自天宇。同样来自普契尼家乡的意大利指挥家雷纳托·帕伦博以其丰富的经验与成熟的造诣,为音乐注入精妙的特质与高贵的灵魂,带给观众美的想象与体验。

经典剧目新翻杨柳,基本套路多以视觉效果标新立异而引人瞩目,国家大剧院2018版古诺歌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无出其右。在尊重原著精神、保留音乐全貌的前提下,舞台呈现“翻天覆地”。同所有版本开场舞会大相径庭,导演为舞者设计的肢体语言,奇特拧巴怪诞诡异。舞者像被点穴般的僵直、僵化,在强拍重音上,突然神经质的痉挛抽搐发力,棱角分明的舞姿,似在无声传递着“抗拒、对峙”的信息。但主要角色的形象与灵魂,终归要靠音乐来塑造提升。

莫扎特歌剧《唐璜》把“天堂的乐音和地狱的呼啸,和谐地融合在了一起”(萧伯纳语)。全剧男女二三、四五乃至六重唱的篇幅段落,穿插更叠交织何其繁复密集。这给演员和乐队带来太多麻烦,稍不留神就犬牙交错。面对如此“高难”与“绝妙”,吕嘉指挥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实现了新的攀升与超越,全剧音乐体现出致敬经典、忠实原作的艺术精神。

全世界歌剧演出时长之最《纽伦堡的名歌手》,2018年5月公演四场。吕嘉指挥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与合唱团,历史性地开创国内班底担纲该剧的全新记录,这场首秀的高品质越来越彰显出独家品牌效应。而中国歌剧观众群体正在健康成熟发展壮大,他们不仅喜欢熟悉的普契尼、威尔第,同时越来越理解并接受更多富于深刻艺术内涵与人文情怀的世界经典。

高地:从替补进入主力

在2018年歌剧舞台上最为活跃的二度创作人才、演员阵容中,已然挑大梁挂头牌的青年一代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好。

曾几何时,从音乐学院出来的毕业生,中国人演外国戏占绝对多数。2018年却稀有罕见,一位比利时女高音在中国歌剧里扮演中国侠女。《马可·波罗》从广州到北京,女一号传云这个角色的饰演者换成中国青年女高音歌唱家周晓琳。而在此之前,周晓琳已领衔主演过《诗人李白》《山村女教师》《赵氏孤儿》《大汉苏武》《郑和》《白鹿原》《骆驼祥子》《茶花女》《水仙女》及《游吟诗人》《西蒙·波卡涅拉》等数十部中外歌剧。

最近几年的国内歌剧舞台,中国军团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实力。笔者早在2010年的《茶花女》听后感中写到,中国组张立萍演薇奥丽塔胜于国际组,而在2017年的《拉美莫尔的露琪亚》听后感也有同样的评价。更重要也更可喜的是,继“50后”、“60后”甚或“70后”的田浩江、魏松、戴玉强、廖昌永、和慧、孙秀苇等之后,现在“80后”优秀青年表演人才,已开始成为歌剧舞台的顶梁柱、主力军,周晓琳仅为其中之一。

旅欧海归青年女高音歌唱家宋元明曾在郭文景歌剧《骆驼祥子》中饰演小福子;2017年5月和2018年12月主演莫言原著编剧、李云涛作曲的山东艺术学院歌剧《檀香刑》女一号孙眉娘。“一朵花就是我的一句情话”,这是女主人公无法倾述的“爱的独白”。深情未完而激情偾张的咏叹调,表现眉娘热烈如火温柔似水的内心世界,宋元明将这个人物塑造得真实丰满栩栩如生。

曾经一度无戏可演的民族声乐演员,因民族歌剧创作的繁荣而获得越来越多的机会与空间,越来越活跃于歌剧舞台施展才华声名鹊起。青年女高音歌唱家雷佳仅为代表之一。王庆爽、吕薇等也从“几年没有一部戏”到“一年主演几部戏”。

继2017年国家大剧院原创新作《金沙江畔》之后,青年女高音歌唱家王丽达2018年连续在湖南的《英·雄》、山东的《沂蒙山》等新创民族歌剧中担纲女一号。青年男高音歌唱家王宏伟2018年初在江苏无锡《二泉》中饰演一代民间音乐大师华彦钧,2018年末在山城重庆领衔《尘埃落定》男主二少爷。而在“80后”青年男高音歌唱家王传越声名之后,王传亮(《马向阳下乡记》男一号)和青年女高音歌唱家龚爽(《二泉》女一号)等后起之秀,通过舞台不断实践也在迅速成长。

青年男中音歌唱家孙砾是公认主演歌剧角色最多最好的代表人物。从北京回到家乡,他举力扛起歌剧大旗,一肩担负福建大剧院、福建省歌舞剧院双料院长。2018年复排歌剧《松毛岭之恋》等,更亲自主抓新作《与妻书》并主演男一号林觉民。一位更年轻的男中音歌唱家张扬,2018年赴俄领衔主演中国歌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男一号准尉,更成功地全力挑起国家大剧院新版《唐璜》的大梁,相当部分观众更认可更喜欢这个中国面孔的男主角。张扬是这代男中音歌唱家中首位挑战唐璜的成功者,他的角色塑造非常具有说服力。

可喜的是重庆歌剧院等地方院团不甘落后,从2011年《钓鱼城》到2016年《辛夷公主》再到2018年《尘埃落定》,既有了本院专属的上佳作品,还有了本院团队的男女一号。青年女高音歌唱家赵丹妮和青年男中音歌唱家刘广等,从青涩到成熟,已经撑起了民族歌剧舞台一片天。湖北歌舞剧院曾经的头牌花旦“韩英”刘丹丽,2017年、2018年担纲《有爱才有家》。而“小韩英”马娅琴手持接力棒,在《楚庄王》里与秦德松分饰男女一号,带着B组“庄王”和“樊姬”青年演员王敏、陈小艺不断进步。

可贵的是青年歌剧表演人才的佼佼者,既能在民族歌剧中不负众望,又能在西方经典歌剧里挑梁担纲,同“外援”平分秋色齐头并肩,从B组到A角,梦想正在变为现实。如,青年男高音歌唱家张英席、薛皓垠等都是中外歌剧“两下锅”,自由穿越驰骋疆域。中央歌剧院、中国歌剧舞剧院在不断推出民族歌剧的同时,也培养锻炼出自己的精锐团队。歌剧舞台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阮余群、李爽、於敬人、刘怡然、毋攀、蒋宁、王一凤等青年表演艺术家,他们的实力与风采,他们的成长与成熟让原创新作神气活现前景可观。

应该说,2018年民族歌剧创作不仅是题材的扩展、数量的积累递增,而且相当比例的作品在艺术质量上有显著提升。可见“专家指导委员会”切实发挥了指导作用,有十余部新作经过精细打磨反复修改而焕然一新。更可喜的是,但凡有条件的地方院团都在积极抓创作、推演出。从三五年前盲目跟从一哄而上,开始逐渐变得成熟理性。“民族歌剧”的概念也从开初的模糊、局限变得更加开放多元。重要的是创作者自觉端正态度,更多考虑本土受众的审美取向与精神需求,努力让音乐语言真正民族化、中国化、艺术化。歌剧这种“舶来品”艺术形式,在普通人中产生的影响力与普及率,可能已达及从未有过的高度与深度。

2018年12月24日至2019年1月21日,“全国优秀民族歌剧展演周”在福州举行,更名后的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2018年度有4部重点扶持剧目和3部滚动扶持剧目参加展演。这7部戏着力围绕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大时间节点创作,开启新年歌剧舞台大幕,带动生产佳作精品。

我们热切期待2019有更多更好的歌剧新作、有更多更好的经典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