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歌剧 > 资讯 >

歌剧《江姐》:傲雪凌霜青春美

2020-05-08 发表|来源:山西日报|作者:史涌涛
本文图片均由安志义/摄

2019年,为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同市歌舞剧院重新排演了经典民族歌剧《江姐》,每场演出都令观众为之赞叹,经典的魅力历久弥新,交响乐章恢宏壮阔、歌声优美流畅、和声气势磅礴,充分展现出经典大剧的风采。而更让人铭刻的则是那经久流传的红岩精神,在今天仍有强烈的启迪和激励意义。

这部创作于上世纪60年代的红色经典歌剧,历经岁月淘炼,仍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使大家在享受艺术的同时,重温革命历程和光辉岁月,景仰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接受了精神洗礼,净化了情感灵魂。伴着恢弘的交响乐,聆听气势磅礴的演唱,每每此时,全场观众都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而笔者却在此时,在备受感染和震撼的同时,在江姐坚贞崇高的身影背后,读到一个此前常常被忽略的词——青春。

是的,青春。就像笔者常记得“江姐”,而忽略了她有一个非常美丽而典雅的芳名江竹筠,常常仰望崇敬她高大伟岸的英雄形象,而忽略了她牺牲时其实只有29岁。在亿万中国人的心中,江姐是革命意志坚强的代表,她的一句名言曾激励无数人的心——“严刑拷打算不了什么,竹签子是竹子做的,而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的。”江姐的意志确实坚如钢铁,但她同样是血肉之躯,她还是一位看似文弱的女性,并且她正值原本应非常美好浪漫的青春年华。

但江姐的青春却如此不同。自小家境贫寒10岁即当童工的经历让她饱尝了苦难的滋味,而投身革命的经历又让她养成刻苦学习的精神,树立了坚定的信仰。在动荡多变的时代,她无暇像今天的年轻人一样,追求属于个人的眼前的幸福,而更专注于心中崇高的理想和为之奋斗奉献的激情。于是,我们在江姐身上,看到的是革命的浪漫主义与革命的英雄主义的融合。她是一位充满人格魅力的好女性,于是大家都满怀敬意地称其为“江姐”;她是一位好妻子,与丈夫在斗争中结出的爱情格外美好,当丈夫牺牲后,又强忍悲痛毅然接替丈夫的工作;她是一位好母亲,她在遗书中屡次提到儿子彭云,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非常牵挂年幼的孩子,体现出年轻妈妈内心温柔的一面。但她更是一位坚强的战士,为了她心中的理想与信念,她能毅然舍弃了她难舍的一切,包括正值青春年华的生命。

惟其柔弱,才更显坚强;惟其青春,才更显悲壮,江姐精神能够感染数代人正在于此。而这份青春的力量在今天被大力传承弘扬,也许无须舍弃一切的牺牲,但义无反顾的担当与奉献,同样彰显出新时期青春力量的美丽光华,比如阻击新冠疫情时无数年轻医护工作者的坚定逆行,无数青年志愿者挺身而出的默默付出,亦是对江姐精神的最好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