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广播剧 >

广播剧《闽宁镇》:时代的记录

2020-04-30 发表|来源:山西戏剧网|作者:赵晓丽

由福建省委宣传部、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山西省委宣传部联合报送的三集广播剧《闽宁镇》荣获中宣部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作品主要讲述福建援宁人才队伍深入宁夏贫困地区,用智慧和心血无私助力当地贫困群众发展生产、改善生活、脱贫致富,创造了我国东西扶贫协作的经典样板“闽宁模式”的故事。

该剧成功之处就是塑造了一群典型、有特色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都是根据生活中真实的原型而来,所以具有强烈的现代人物质感,使听众能够和人物命运产生强烈共振,从而欢喜着他们的欢喜,苦乐着他们的苦乐,进而达到外化于行、内化于心的强烈艺术感染力。

剧中海原县副县长雷春桦是全剧的核心人物,剧作者匠心独运、巧妙地设定了她的生活背景。她是一个“连家渔民上岸”的亲历者。二十年前,是党的“渔民上岸”政策使她受益,全家搬迁到一个有水、有电的新环境;二十年后,她主动要求到宁夏去做移民搬迁工作,把党的温暖带到了这里。因为她要让更多的贫困百姓摆脱生活带来的凄苦和悲凉,感受党的移民搬迁带来的幸福生活。从沿海到西部,从连家渔船到寒水村搬迁,雷春桦与当地群众从情感上有共通,相同的心理历程使她的行为更具说服力、穿透力,因此她的使命担当更可信,人物形象更生动。

剧中来宁夏办厂的王老板是雷春桦的同学,因为宁夏办厂的优惠政策和用人条件的优厚,他远道从福建而来。他潜心办厂,安排从贫困县搬迁到闽宁镇的农民。然而面对一批要得特别急的服装订单,他把培训工人的时间从两个月缩减到一个月。因为掌握和接受程度的不同,在生产过程中有些人完成的产品出现了残次品。因为涉及质量问题,面临退货、赔偿的风险,情急之下,他开除了寒水村的残疾人马有雨,从而引发“辞退事件”。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厂内人心惶惶。雷春桦知道后当机立断,亲自找到他,动之以情并晓以利害,使王老板认识到自己的问题。然后两人亲自到寒水村请人,并赔情道歉。其情节之真实、生动、感人,听众无不为之动容。

剧中曾副镇长的原型是福建援宁干部、闽宁镇副镇长曾培煌,在他准备到宁夏工作时,突然得知妻子怀了二胎的消息,面对妻子的苦苦挽留,他有些动摇和彷徨,走还是留?他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中。可当他面对贫困村一双双渴求的眼睛时,他义无反顾,全身心地投入到移民搬迁的工作中。

这种群像式塑造人物的创作手法是在话剧舞台中常用的,因为舞台空间的长度、广度和宽度,适合多层次、多侧面塑造人物。而用在广播剧中是少有的,因为这本身增加了创作和表现的难度。广播剧的时空虽然转换自由,但它的篇幅不长,结构相对也不能太繁杂,这是由广播剧自身的特性所决定的。但创作者却大胆采用这样一种群像塑造人物的手法,通过人物背景关系和故事千丝万缕的交织,使每个人物都具象丰满。而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功,就是创作者找准和打通了人物情感的脉搏和开关,因为人类的情感是共通的、是具有普世性的。于是在我们的听觉世界里,就呈现出了一个个生动感人、催人泪下的扶贫移民工作中的典型的艺术形象。

时代需要被记录,记录需要被传播。广播剧《闽宁镇》艺术展现闽宁政府在搬迁和移民工作中取得的成就,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意义。我们坚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有能力带领中国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中华民族也必将实现伟大复兴。

(作者系阳泉市艺术研究室二级编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