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底层的炽热暖流——简评话剧《热泉》
2017-02-20 发表|来源:中国晋剧艺术网|作者:王笑林在2017年山西省新创优秀剧目展演的第二天,大同市歌舞剧院冒着省城寒冬凛冽的北风,演出的话剧《热泉》引起省城戏剧界的专家学者和广大观众的极大兴趣。该剧编剧王俭,总导演宫晓东,都是来自部队的著名戏剧艺术家,在全国戏剧界颇有影响。把真人真事搬到舞台上难度是相当大的,把真人真事在舞台上表现的催人泪下、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打动观众更是难上加难。我们在艺术创作中往往要避开真人真事的局限,以艺术真实取代生活真实,才能达到观众所期望的艺术高度。令人兴奋的是,大同市歌舞剧院的艺术家们在主创人员的努力下,用来自社会底层的一股炽热暖流,融化了省城话剧舞台的冷清和观众对搬上舞台的真人真事的冷淡,打破了戏剧舞台无法塑造感人至深的艺术形象的坚冰。我们为大同市歌舞剧院的演出喝彩,也为他们所取得的艺术成果而骄傲。
话剧《热泉》在戏剧结构上采取的是开放式的手法,把真实的人物李培斌的动人事迹用展览的手段展示给观众,避免了因为缺乏高潮所带给观众在观赏性上的不满足。实际上做为一个“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一位“时代楷模”,李培斌的事迹是很多的,而又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故事情节,基本都是一些基层群众的琐碎小事,不加任何艺术构思是成不了艺术作品的。可是编导就是这样把一个凡人的小事情编织成为不失生活真实而又充满艺术魅力的戏剧作品。从演出开始上场的孟富贵、张师傅,到后来出现的胡小海、胡秀秀等,直到已经双目失明的宋大娘的出现,都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群众,而他们的生活、他们面临的艰难困苦又是最需要我们各级领导关注和关怀的。但是,做为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又不能时刻关注底层的社会情况,这个任务就义不容辞的落在了象李培斌这样的基层干部的身上。党和国家对百姓的关怀体贴不是仅仅印发在文件上就行了,而是必须有无数基层干部、基层的工作人员去落实才能使百姓感受到党的阳光雨露,也就是要成为一股“暖流”才能使底层群众体会到温暖。在舞台上表现、塑造这样一个基层干部,也只有用开放式的戏剧手法最为高明、最有艺术震撼力。
我非常欣赏在剧中穿插山西民歌来烘托舞台情节发展的气氛。无论是表现李培斌和杜润梅的夫妻关系还是乡亲们对李培斌的感激之情,这几段民歌无论是唱段还是音乐都运用的恰如其分。是剧情和人物的需要,也是对观众欣赏心理的满足。只是在运用这个手段的时候最好明确人物的身份,避免观众对剧中人物和烘托舞台气氛情节的混淆。
当然,该剧也还有可以继续提高的余地。比如开放式结构成功的塑造了人物,完成了编导所要求的艺术氛围,但是也带来一些在艺术上不够完美的感觉。剧中一些人物没有前后呼应,好像是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就拿一开始出现的那个表妹,编导没有发挥她的个性特点在后面戏里的作用,这样就有些可惜了。其实这个人物的戏不多,但是个性很突出,好像是编导用寥寥几笔的情节、对话就把人物表现出来了,并且引起观众的兴趣。如果在后面的戏剧情节中再让她出现并参与到对主要人物的塑造中,会起到更好的艺术效果。剧中的好几个情节发展都是断断续续的,有些问题提出后解决了,有些没有解决,会给观众留下遗憾。有些社会问题单靠李培斌的一个人的力量是解决不了的。比如假种子的问题,三角债的问题等等。特别是宋大娘,她的问题其实是反映了我们国家面临的及其复杂而又艰难的社会问题才形成的。在对她的问题上,如果李培斌的真实身份没有暴露出来,开发商会轻易放弃对宋大娘的威逼吗?群众对自身利益受到伤害提出要去上访,是否都是没有道理的,也要区别对待。就连李培斌也认为上访是因为老百姓被逼的。那就牵涉到社会的深层次问题,看到这里观众一定会想到当地政府的职责和作为。而在一出戏里,这些问题是不会解决也不可能解决的。那我们向李培斌学习,学习什么呢?解决不了产生使李培斌废寝忘食拼命工作的社会基础,我们单单歌颂一个李培斌是远远不够的。更何况,我们看到李培斌所处的地位和工作环境是一个大多数职能部门和工作人员都不能负起责任的地方,这些又显然不符合我省的实际情况。所以,希望编导在这些方面做一些弥补,不要让观众产生如此消极的感觉。乡亲们卧轨阻拦火车那场戏是剧中仅有的群众激情场面,如果能让村里或者乡里的部分领导也出现,但是解决不了问题,乡亲们的怨气和怒火压制不下去,让李培斌出面解决是不是更好一些?这样既反映了当地政府的参与,也体现了李所长的工作能力,可以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
另外,有些小的细节处理上铺垫也不够。比如李培斌参加女儿婚礼那场。其实,观众开始也和女儿的心情一样,希望父亲这次一定来参加自己的婚礼,可是眼看时间的流逝却看不到父亲的身影,再加上母亲为父亲的一再解释,女儿几乎已经放弃父亲能来的愿望,但是还是不甘心,这些情节安排都很不错。等到忽然看到父亲竟然出现在自己面前,那种高兴是无法用语言和动作表现的。我想在这里应该是女儿拿着马扎拥抱着父亲嚎啕大哭,而不是当女儿进入婚礼殿堂后父亲的大哭。在这里,首先应该是女儿的心情,其次才能是父亲内心的流露。如果要在这里哭,也应该是父亲满脸笑容把女儿劝进去以后,他在笑声中喜极而泣的哭,这样才能感动观众。
大同市歌舞剧院创作演出了如此完美的话剧作品是值得可喜可贺的事情,以上一些意见仅仅是做为一家只见的参考。希望在今后的创作演出中能把这出反映真人真事的剧目修改的更加符合时代的要求,符合戏剧艺术的创作规律,成为一出优秀的话剧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