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话剧 >

去掉“国际”标签的老舍戏剧节更纯粹

2018-08-13 发表|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张悦
话剧《老舍赶集》将作为第二届老舍戏剧节开幕大戏

—— 打造属于北京、属于中国的戏剧文化品牌

去年秋天举办的首届老舍戏剧节,当时还贯有“国际”二字,在北京戏剧家协会秘书长杨乾武看来,本届去掉了“国际” ,只保留老舍+戏剧就足够凸显这个节的分量,更加纯粹,没有“国际”的标签但其实蕴含国际精神。“起点高,有理想,有明确定位,有文化底蕴,且非常充分地彰显戏剧的文学精神。我们应该自信地去肯定这个戏剧节的价值,敢于肯定也是一种态度。 ”杨乾武在第二届老舍戏剧节的新闻发布会上这样表示。

由北京市演出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北演)策划发起、天桥艺术中心共同主办,中国老舍研究会、北京戏剧家协会、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都剧场协办的2018第二届老舍戏剧节将于9月7日至10月27日亮相首都舞台。

以老舍作品中的历史精神和时代愿望自警

“民众情感、人文关怀、民族语言、国际视野”作为老舍戏剧节独树一帜的主题词,努力打造一个具有鲜明个性特色的戏剧节。此次北演、天桥艺术中心两大专业演出品牌再度强强联手,举办第二届老舍戏剧节,不仅是因为老舍对中国现代话剧的巨大贡献,更是因为老舍作品所展现的文学风貌和孕育的文学精神,这也是老舍戏剧节的创办宗旨。

“选择国内外具有文学性、思想性、符合大众审美的戏剧作品,坚持输送高品质、高水准演出,在国际语境下凸显戏剧节的文化辨识度。此外,老舍先生的作品更多地是对社会底层人物的描写,将喜怒哀乐、微妙心态描绘得有声有色,老舍戏剧节也希望通过经典的剧作观照当下现实、关注中国民生、贴近民众情感,形成大众共鸣。以老舍作品中的历史精神和时代愿望自警。 ”主办方相关负责人表示。主办方同时表示,这个戏剧节将一直立足于弘扬戏剧文学精神,秉承观照当下现实、关注本土文化的理念,延续老北京深厚的戏剧文化传统、展现北京文化融合的魅力、彰显首都城市的人文情怀,用世界语汇讲述中国故事,树立属于北京、属于中国的戏剧文化品牌。

拥有精神养分和戏剧担当

对经典的致敬和解构,是当下戏剧文化发展国际化状态下的大势所趋,也是老舍戏剧节的艺术命题。据主办方透露,在此次戏剧节剧目的征集过程中,先后收到了来自海内外众多的戏剧作品,为了确保这一届戏剧节在文学精神上的观照以及作品的质量,特别组成了专家组对所有申请的作品进行多次甄选。本届戏剧节将有11部经典剧目陆续上演,更有戏剧论坛、剧本朗读会、主题展览等多场戏剧线下活动全面铺展。

作为老舍戏剧节的核心,“致敬老舍单元”包括一部话剧和一部戏曲作品。开幕大戏《老舍赶集》根据老舍六则短篇小说创编而成,按照老舍的语言特色,以幽默作为整体风格,用现代人的视角解读几十年前的故事。从2011年创作《我这一辈子》 ,几年来方旭坚持做老舍作品的重新解读,被誉为改编老舍作品的“专业户” ,谈到最吸引他坚持改编老舍作品的原因,正是一种“骨子里的幽默感” 。去年带着《二马》参加第一届老舍戏剧节到今年的《老舍赶集》 ,作为两部作品的导演和编剧的方旭认为,“老舍戏剧节独到之处就是以老舍先生的名字命名,这也标志着戏剧向文学的回归。 ”在方旭看来它是一个拥有精神养分和戏剧担当的戏剧节。

除此之外,本届老舍戏剧节还将上演一部戏曲作品,也是戏剧节中唯一一部戏曲作品——北京市曲剧团精心打造的大型北京曲剧原创史诗剧《翦氏夫人》。这部作品同时是2018年度国家艺术基金和北京文化艺术基金双重资助项目。由谢柏梁编剧、梧桐导演,卢雪文、盛国生主演的这部剧以朱元璋初建大明为背景,聚焦其义女吐叶公主(翦氏夫人)汉维通婚的心路历程,阐释中华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主题,选择北京曲剧为展演剧目,也是对当年为北京曲剧命名的老舍先生的一份怀念和致敬。

在世界语境之下深化民众关怀

本届戏剧节“文学剧场单元”纳入了北京人艺经典话剧作品《天下第一楼》和《天之骄子》 。另外首届老舍戏剧节上演了根据张爱玲小说改编的来自香港话剧团的话剧《金锁记》 ,今年,香港话剧团将带来颇具中国诗意文本的话剧《亲爱的,胡雪岩》,很受戏迷关注。这部剧的导演司徒慧焯谈道,亮相本届戏剧节的《亲爱的,胡雪岩》是复排的版本,新剧本、新演员和新设计,将以更精炼的舞台语言呈现胡雪岩的传奇一生。另有来自陕西人艺的现实主义话剧《平凡的世界》也作为“文学剧场单元”作品参演。

本着扶持新锐青年戏剧人才的目的,本届老舍戏剧节在“小剧场单元”纳入了两部青年戏剧人的作品。来自武汉江湖戏班剧团的《呐》首次来到北京, 《呐》源自《呐喊》却无“喊”可言,带着鲁迅的文学精神与当代青年的社会思考,深触当下的一些社会现象。青年导演张肖的《认真的重要性》则把英伦文豪王尔德笔下的两个精神贵族放在列侬的摇滚音乐时空里对望。

此外,老舍戏剧节也一直以锋利的美学眼光关注着世界范围内的名团名作,力求将观念新锐、个性鲜明的戏剧作品引进来,在世界语境之下深化民众关怀。本届戏剧节“国际单元”中有首次登陆北京舞台的《酗酒者莫非》 ,由陆帕根据中国著名作家史铁生的《关于一部以电影做舞台背景的戏剧之设想》改编,并以欧洲当代文学剧场的理念方法,创造出了影像和心理时空的奇妙结合。另外,还有巴黎城市剧院首次重磅访华演出的《围城状态》,是法国荒诞派大文豪加缪所作,由巴黎城市剧院总监、法国著名当代戏剧前卫导演伊曼纽埃尔·德玛西-莫塔担纲导演。还包括圣彼得堡科米萨尔日芙斯卡娅模范剧院带来的《日瓦戈医生》 ,根据苏联作家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的诺贝尔文学奖同名长篇小说改编。

相关链接

“赶集”、“点戏”,严肃地做戏!

——老舍戏剧节总顾问、老舍之女舒济谈戏剧节看点

“以老舍先生命名的戏剧节本身是一件严肃和隆重的事情,一定要进行好,因为这不是开玩笑。 ”老舍戏剧节总顾问、老舍之女舒济开门见山地谈道,她特别谈到了这届戏剧节的几个亮点。

近几年方旭对老舍作品的改编令舒济大为赞赏,最近一些年,很多观众会把方旭的名字和老舍联系在一起,从《我这一辈子》 《猫城记》 《老李对爱的幻想》 (原名《离婚》 )三部老舍作品,到改编自老舍长篇小说的《二马》 ,再到今年5月方旭第五次改编老舍作品,将老舍第一部短篇小说集《老舍赶集》搬上舞台,全剧由6个故事组成, 《话剧观众须知》《创造病》 《牺牲》 《黑白李》 《邻居们》《我的理想家庭》组成了“赶集”的主要内容,舒济说,“作为北京人的方旭特别能够把握老舍作品的幽默性,这部《老舍赶集》所用的老舍的文章,有的还不到1000字,能够将这些短小的作品搬上舞台很难也很见功力,感谢方旭对此的坚持。 ”

“北京曲剧是老舍先生根据人类戏剧发展史这个高度来看待的主体剧种,经过中国悠久文化历史所发展,国内大部分地区都拥有自己的剧种,唯独北京没有自己的剧种,但是北京拥有自己民间优秀的曲调,在老舍先生的支持和极力的倡导下与曲艺人合作,由此命名了北京曲剧” 。舒济认为北京曲剧作为本届老舍戏剧节上唯一上演的戏曲作品,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本届戏剧节没有把戏剧舞台仅仅局限在剧场之内,精心策划的“老舍点戏”主题展览令人眼前一亮。舒济介绍道,上世纪50年代初戏曲改革时,老舍先生拟写了68出京剧剧目提纲,每出平均用字250个,简明扼要,写明该剧的故事纲要,由当时最流行的京剧剧目中选出,推荐为可以继续演出的剧目。这组68出京剧剧目提纲手稿为毛笔书写且有多处涂抹修改墨迹,除剧情简介外还有他本人的判断和评论。这些剧目的选择以及提纲编写方式恰好又是对老舍自己文学主张的一次精确的检阅和良好的印证,在老舍文艺生涯中为新开辟的特别领域。这次“老舍点戏”主题展览也将是老舍先生手稿第一次在北京展出,舒济也希望梨园界、书画界都能够关注到这样一个特别的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