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话剧 >

太原理工大学三毛话剧社:一群工科生,5年拍了28部大剧

2018-11-22 发表|来源:山西青年报|作者:张丽 苏娇娇

《研究室的故事》《杨靖宇》《暗恋桃花源》……每个学期,三毛话剧社都会在大学有两到三场巡演,平均每场观众人数达到600人次,场场爆满,风靡校园。

令人想不到的是,这些又燃又爆的剧目全部来自于太原理工大学的一群工科生,他们创作的每一个剧本,都一直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并肩而行。

讲好工大故事 记录时代精彩

这28部话剧,类型不尽相同,既有文学名篇,比如《骆驼祥子》,又有民国气息的情怀,比如《茶馆》,还有讲述现代生活的 《两只蚂蚁在路上》以及被称为三毛经典的谍战剧 《风声》。涵盖移风易俗、诚实守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等多个题材。

《晓明研究室》就是一个原创剧本搬上舞台的活范本。

该剧以晓明研究室暑期集训为背景、以学校多个专业的优秀学子为人物原型,讲述了一群朝气蓬勃、奋发进取的青年人在晓明实验室共同度过美好暑期时光的故事。

这个由太原理工三毛剧社自编自导自演的话剧于2018年1月2日、3日分别在该校明向校区学生活动中心、虎峪校区同泽会堂上演,一票难求,反响空前。

“我们都是小白,但我们用最大的热情来创作太原理工大学第一部反映优秀教授和他的研究室的话剧剧本。”樊家晖是该剧的主创,也是三毛话剧社的第19任社长,目前是太原理工大学电力学院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大三学生。

樊家晖向记者坦陈了创作的初衷,晓明研究室由太原理工大学常晓明教授于2000年6月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创建,近年来,晓明研究室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已成为该校的一个品牌,把身边的故事搬上大舞台,是创作团队的初衷。

为了更好地宣传常晓明老师的教学理念和晓明研究室良好的学风,在校团委的指导下,2017年6月,三毛话剧社组织编剧组开始了剧本创作,准备将原创剧本搬到舞台上进行表演。

剧本创作是一个艰辛的过程,整个暑期,社团负责人和编剧人员来到该校虎裕校区和常晓明老师进行交流,了解晓明研究室创建前后的种种、常晓明老师的育人教学理念,近距离感受研究室里学生的风采。

张洪涛是话剧《茶馆》主演,剧中王利发的扮演者,当谈及参演《茶馆》的感受时,他说感触最深的是旧中国的落后与现在欣欣向荣、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中国的鲜明对比。

在剧中,他作为裕泰茶馆的掌柜,是一个精明能干、谨小慎微、委曲求全的小商人形象,在旅馆被国军收走之后,不得已悬梁自尽。张洪涛的父母是个体户,他深知做生意的不易,剧中自己所扮演的王利发的茶馆被收走时,张洪涛不由得同情过去旧社会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民众,更庆幸自己今天生活在法治的新中国。

值得一提的是,张洪涛在本科就读的专业是思想政治教育,他说,处在时代之交的当代大学生,没有经历过旧社会的黑暗、社会秩序的混乱,他希望能通过话剧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感染更多学子,让大家理解新中国建设的不易,更加发自内心拥护党的领导,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从小白到剧场大咖

冯丽、任立洋、秦峰峰、尚俊呈、赵瑞祺,小组成员来自五湖四海,有的负责道具,有的负责音效、统筹、编剧……虽然专业不同,但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能够成为校园话剧的拓荒者。

“为了给观众呈现最好的三毛,对于每一个角色,编剧都倾注了自己的心血,无论是名字还是性格,都是在编剧小组集中开会后,才最终敲定的。”冯丽告诉记者。

对于一群工科生,要学习唱腔的发声、舞台表演并非易事,经常要进行连续一个多月的排练,功课不能耽误,因此所有的排练集中在了晚上、周末。

教学楼的楼道里、学生活动中心的教室里,都留下了同学们认真排练的身影。

《晓明研究室》仅仅是三毛话剧社成果的一个缩影。

过去的十八年中,三毛话剧社先后上演了《雷雨》《茶馆》《白毛女》《白桦林》《暗恋桃花源》《骆驼祥子》等多部经典话剧;还出演了《国魂》《杨靖宇》《大刀魂》《祖传秘方》等爱国剧及 《紫藤花开的日子》《生如夏花》《七十二家房客》等体现社会主旋律的剧目。此外还出演了《寝室的故事》《大哥你好》《毕业那天一起失恋》《研究室的故事》《寻找春柳社》等反映大学生生活的话剧。2018年1月,该校获得了山西高校戏剧季优秀组织奖。2018年1月原创话剧 《我们的1977》荣获山西高校戏剧节一等奖和优秀指导教师奖。2018年话剧《雪山的召唤》荣获山西高校戏剧节三等奖。

除此之外,三毛话剧社每年还会参加各种晚会、比赛,出演各种自创型的小剧本,有喜剧、悲剧、歌舞剧甚至加入戏剧色彩,曾受邀参演校庆和各大晚会,深受全校师生的喜爱。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在理工大,三毛话剧社有着诸多铁杆粉丝,周动便是其中一位。

周动读本科、硕士、博士期间,一场不落看完了三毛话剧社的每一部话剧。对他而言,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三毛话剧社在2014年和2018年都演过的《暗恋桃花源》。

时隔四年,舞台在变,演员在变,但却总能带给他相同的感动。

特别是剧中最后一幕:老年江滨柳和云之凡在病房相见,饰演江滨柳的演员一声带着哭腔的“之凡”使人鼻头一酸。明明他们也是处于花季的大学生,可演起小老头、小老太来却是有模有样。

周动说,他喜欢看三毛话剧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三毛话剧社每次选剧都很有深度,看完之后会让人情不自禁地去反思,这对于大学生三观的塑造是很有帮助的。

太原理工大学三毛话剧社成立于2000年,是在太原理工大学校团委的指导下,在学生社团联合会管理下,以话剧表演为主,兼有曲艺等其他艺术表演形式的学生社团。成立十多年来,三毛人始终坚持“打造校园文化精品,丰富学生文化生活,展示三毛戏剧风采”的宗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活跃在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中,成为深受广大师生接受和喜欢的校优秀社团代表,是学校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毛已经走过了18年,这离不开学校的大力支持。”樊家晖说。

事实上,三毛话剧社每一部剧的成功演出,校团委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从剧本创作到录制、协调演出甚至经费,对于一个学生社团,这种支持给他们带来了无穷的动力。

办话剧、小品、相声作品征集;朗诵、表演、形体讲座及培训;排演话剧、放映优秀影视作品;拍摄校园DV剧。这就是三毛社团的日常。

“关注青春、校园、社会、历史,三毛话剧社的每一部剧都向观众传递出一股积极向上的精神,也让大家在追剧中获得了成长的力量。”太原理工大学校团委老师王慧、王昕璨见证并陪伴了三毛话剧社的成长,对于“三毛”,她们倾注了更多的心血。

近年来,太原理工大学聚焦思想引领,该校团委深入实施 “中华经典传承工程”,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滋养学生心灵。其中,三毛话剧社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己任,传递青春正能量,5年共排演了28部主旋律大剧。2015年9月3日晚,当话剧《我所认识的鬼子兵》落幕后,全场观众久久不愿离去,一位在场的退休老教师点赞道:“你们把思政课堂搬到了剧场,搬上了舞台。”

如今,三毛话剧社已成为表达大学生心声、反映大学生精神与思想的舞台。这种良好的传统,在一届又一届三毛人的不断奋斗与努力下,友谊和戏剧并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