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奋斗的主旋律响彻时代天空 ——我省话剧《右玉》进京展演获成功
2024-08-08 发表|来源:山西日报|作者:李婷婷
近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公布了“与时代同行 与人民同心”——新时代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名单,我省话剧院精心创排的话剧《右玉》入选,并如期进京展演。
7月19日、20日,我省话剧《右玉》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成功上演。经典的题材、精彩的演绎,引得演出现场气氛热烈、掌声雷动、高潮不断,艺术再现70年来党领导右玉人民坚持不懈植树造林、把昔日“不毛之地”变成“塞上绿洲”的人间奇迹,大力弘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迎难而上、艰苦奋斗、久久为功、利在长远的“右玉精神”,深刻表达了右玉人民听党话、跟党走的真挚情感。
一段难解的情缘
创排《右玉》诠释昂扬的奋斗精神
从1949年10月右玉植树正式开始,时任右玉县委书记张荣怀响亮地提出:“右玉要想富,就得风沙住;要想风沙住,就得多栽树;要想家家富,每人一棵树”。从那时起,“换领导不换蓝图,换班子不减干劲”“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目标,就在一任接一任的右玉县委书记带领干部群众植树造林的更迭下延续至今。经过70余年的奋斗,右玉的森林覆盖率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0.3%提升到56%。在创造人间奇迹的同时,铸就了“右玉精神”。
2021年,恰逢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山西省委宣传部决定组织创排话剧《右玉》。山西省话剧院院长张凯介绍,在省委宣传部、省文旅厅、山西演艺集团的支持和指导下,话剧院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深入挖掘“右玉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并将其融入创作全过程。2021年3月17日,话剧《右玉》建组开排。
该剧由我省知名编剧、电视剧《右玉和她的县委书记们》编剧马连伦担任编剧,国家话剧院原副院长、著名导演王晓鹰担任总导演,所有演员均来自山西省话剧院。这也是我省近年来继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为有牺牲多壮志——右玉和他的县委书记们》、电视剧《右玉和她的县委书记们》之后,推出的又一部反映“右玉精神”的作品。
马连伦认为,右玉首先是一个有意义的题材,但越是有意义的题材就越有挑战性,这就需要在剧作中深入挖掘人物真实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命运的跌宕与坎坷。话剧《右玉》将恶劣的植树环境和家庭矛盾这两条线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好看又有意思的故事,最终表现出来的是所有人的牺牲和奉献,以及右玉改天换地的变化,这种浸透着热血、泪水、青春、理想以及悲欢的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所展现出来的精神和情怀,就是此剧的意义所在。
“这个戏给我最大的冲击,不只是植树的故事,也不只是一个县委书记的故事,是一代代右玉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为改变现状、战胜恶劣环境的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精神,我感受到了一种生命的坚韧。”导演王晓鹰从深入右玉采风创作的那一刻起,就对右玉人、“右玉精神”有了一种难以割舍的感情。
王晓鹰第一次带领主创团队到右玉采风,虽然那个季节还看不到绿色,但更有一种荒凉美,他彻底被震撼到了!看着成片成林这样倔强地活着的“小老杨”,想着它的每一个树坑里都曾种过至少14棵树,王晓鹰在心里无法不强烈地将它们与右玉人的性格品质紧紧联系在一起。
“当我到了右玉的黄沙洼,看到那一眼看不到边的郁郁葱葱的林子,我简直无法想象几十年前它是一片黄沙。当我看到那些扭扭曲曲的小老杨,我感受到树木本身的那种力量,它就是一种精神,似乎和人的精神呼应,太强烈了。”他表示,“我希望在我的戏里,把这么多的感动一点一点地表现出来。”
王晓鹰表示,“如今的右玉林海茫茫,满目苍翠,种树收获的不仅是青山绿水,更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这都是一座座绿色的丰碑!我们就是要将‘右玉精神’带来的震撼和敬佩传递给更多的观众,让奋斗的主旋律响彻时代的天空。”
显然,右玉人民做到了,话剧《右玉》做到了。
一首写意的诗篇
演绎《右玉》构思艺术的诗化意象
大幕拉开,呈现于舞台上的是20世纪50年代山西右玉的风貌。
风沙肆虐、黄风蔽日,贫瘠的土地上没有一丝绿意,这个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只有11万人的小县城被风沙逼迫到举县搬迁的危急关头:天大旱,3个月没有下雨,刮了九天九夜的大黄风,把他们辛辛苦苦种下的六万亩树苗,糟蹋得就剩下百十来棵了,黄沙洼的党支部书记柱子带领群众在找水途中被风沙埋了,牺牲了……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党员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一同谋划、一同商量、一同劳动、一同流泪——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理念,谱写了党史的光辉一页。
话剧《右玉》,一首舞台上的诗。地方天圆,绿叶黄沙;现实的生活情境,多重的时空结构;质朴的人物形象,诗化的情感表达;玻璃展柜中的一株小树,悬在空中的一片希望;用时尚的语言讲述深厚的民族故事,用写意的手法创造诗化意象……
话剧《右玉》本着“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和“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高度统一的创作原则,力图体现出舞台文艺创作的新时代特色。该剧运用跳进跳出的方式,把叙事与表现相结合,以浓厚的生活气息、质朴的人物形象、感人的故事情节、现代的空间结构、诗化的舞台表现,将真实与想象、激情与思想共同构成演出中多样的诗化意象。
同样,守住家园,向死而生,右玉人顽强的生命力在舞台上以多元戏剧手段表达得深厚而富有哲理。全剧鲜活生动的“奋斗者群像”,形成充溢全剧的蓬勃精神力量,为思想性、艺术性的有机融合,为同类题材的舞台实践提供了新参照。
话剧《右玉》将右玉人的生命过程和精神化成了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许多台词令人印象深刻:治沙,只有和天斗,才能让树活下去,让人活下去;树活着,人就活着;只有树活得好,人才能活得更好;救树就是救人,保住了树就保住了黄沙洼的根;就像这扎在泥土里的树那样,把我们的根扎在这里,永生永世扎在这里……话剧作品要在舞台上让思想的光芒迸射出来,台词的力度和深刻是重要依托,此剧文本语言的精到和精彩,体现了编剧的概括提炼和重建能力。一般脱贫致富作品,都有搬迁、迁建的内容。这部作品与众不同,右玉人就是不走,永生永世扎根在右玉。这是他们的家,他们的根在这里,他们的爱在这里,这也成为脱贫致富题材和主题开掘的新范式。
值得关注的是,舞台设计以现代视角的回眸,强调工业信息时代特征与传统农耕时代形象的对撞,以此向观者传递剧中所要表达的众多隐喻和象征。服装制作工艺方面,选择了走在时代服装创新前列的新型数码印制作工艺与肌理使用相结合,加以手绘龟裂、裸露树干、层积岩和褶皱等肌理作为意象的实际应用,向观众传达了右玉顽强抗沙人们在艰苦条件下不屈不挠、迎难而上的倔强精神。
话剧《右玉》艺术地将右玉人民70余年的不懈奋斗,浓缩在两个多小时的方寸舞台,让观众沉浸其中,领略到他们的奋斗传奇和一幅幅鲜活生动的奋斗者群像,发掘到精神细节的价值力,体会到自力更生、发愤图强、百折不挠、英勇顽强的意志力,在感受鲜活生动的同时又体味责任重大,令人久久难以忘怀。
有专家认为,这部话剧较好地破解了在写实中艺术化的难题。
一次深刻的洗礼
雕琢《右玉》穿越时空的情感共鸣
在两个多小时的演出中,演员们精心演绎,质朴的人物形象、诗化的情感表达、独特的艺术表现力给现场观众带来了美好的艺术享受,领略奋斗者群像的震撼力,体会自力更生、发愤图强、百折不挠、英勇顽强的意志力,发掘精神细节的价值力,犹如一部鲜活而厚重的党史教案,令人久久难以忘怀,也让不少观众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观众的认可是最高的褒奖。记者在演出现场注意到,话剧《右玉》的每一场演出中,观众落泪场景频频出现;每一场演出结束,观众热情的掌声经久不息。
“知史以明鉴,查古以至今”。在北京工作的魏红老师谈道:“从风沙肆虐到满目苍翠,右玉的历史可以说就是一部植树史、一部生态建设史。话剧这种形式将历史更加生动地呈现出来,带给大学生穿越时空的共鸣,更能直接触动青年一代心底的爱国热情。”
退休职工吕月英观看后表示:“今天在演出现场,大家都是心潮澎湃,可以说这是一次深刻的党史学习教育,我们要将心中的感动转化为奋斗的力量,传承红色基因,让‘右玉精神’开出绚丽之花、结出丰硕之果,真正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北京市民王淑惠看完演出后,激动地说道:“看完这场话剧,我感慨颇多,整场话剧演出精彩纷呈,打动人心,以艺术形式来展现右玉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使我感到身临其境,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了一代代右玉人持续努力、持续奋斗的伟大精神。”
大学生杨宇航这个暑假没回家,他在自己的朋友圈分享道:“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右玉精神’,努力学好专业知识,磨炼顽强意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青春力量。”
该剧演出至今,收获了戏剧界专家学者、各兄弟院团以及社会各界观众的高度认可。他们纷纷表示:话剧《右玉》犹如一首长篇叙事诗,充满了激情,充满了诗意,充满了昂扬奋斗的精神;通过舞台再现了右玉人民坚韧不拔的精神,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是一部有筋骨、有温度、有情怀的话剧;大家坐在剧场两个多小时就可以了解“右玉精神”,这不仅仅是一场精彩的话剧,更是一堂鲜活生动的党课。
尽管演出取得了初步效果,但山西演艺集团、山西省话剧院的愿景远不止于此。“话剧《右玉》主题突出,内涵丰富,意义重大,紧扣时代脉搏,我们在创作、演出中将继续不断打磨提炼,为人民而作,为人民而演,力求打造成一部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优秀舞台艺术精品。”山西演艺集团董事长贺建平说。
在新的历史征程上,山西省话剧院将携话剧《右玉》积极推动“右玉精神”在山西、在全国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全省文艺创作单位和文艺工作者也将持续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情描绘党团结带领人民为美好生活不断奋斗、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崭新画卷,创作出更多文艺精品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