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话剧 > 资讯 >

兵团楷模奏响生命礼赞——观话剧《生命如歌》

2017-05-20 发表|来源:中国晋剧艺术网|作者:■王嘉

由山西省话剧院重磅推出的话剧《生命如歌》日前在山西大剧院首演。该剧以一位山西籍老军垦陈旭刚和他的兵团往事、家庭往事为背景,以与儿子陈保国“背叛”了其父保证自己家人不会离开团场誓言的情感纠葛为矛盾,以陈旭刚愿与儿子陈保国做“了断”时保国突然去世的消息为进一步的冲突,以陈旭刚90岁生日之际为冲突情境,以陈旭刚35年前的无私誓言、儿子陈保国对边疆建设作出贡献并献上生命、陈旭刚承诺终生驻守边疆为全剧升华,展现了父子二人以不同时代的不同形式对新疆兵团、边疆建设作出的伟大奉献与牺牲,奏响了一曲生命的赞歌。

35年前兵团撤销的情况下,时任团场党委书记的陈旭刚为稳定军心与保障生产秩序,逼迫时任团场生产连长的儿子陈保国跪着发誓不会离开五家渠,后当着数千人面承诺家人不会有一个人离开团场,体现了陈旭刚作为一名党员与领导,在关键时刻敢于担当、敢于亮剑,展示了其致力于团场稳定不惜奉献与牺牲的一位兵团模范形象。而儿子陈保国当夜就带着妻子侯素英离开了,他们是应拥有自由选择权的,但或对承诺与孝道则丢掉了些许,而陈旭刚与妻子也一直无法释怀当初犯下的错误,从商成功后在山西为自家重新修筑了祖坟,还常年回到五家渠投资兴业,多年来对边疆的建设作出贡献,同样也展示了一位以不同形式对边疆建设作出贡献的楷模形象。

陈旭刚对儿子陈保国常年来的所作所为都耳闻目睹,但仍一直以来都无法接受儿子对自己的“背叛”,在陈旭刚80岁生日之时就曾将打算重进家门解除恩怨的儿子陈保国拒之门外,并发誓不过生日。当下已是90岁生日之际,在陈旭刚同意过生日并与儿子当面做最后的“了断”时,来之的却是儿子因在从事边疆建设工作中劳累过度而献出了生命的噩耗,老人肯定了儿子所作的贡献,重申了对党的忠诚和对屯垦戍边事业的坚守,嘱托百年之后不回山西。陈旭刚用自己一生的光阴献给了党、献给了边疆建设与兵团事业;而儿子陈保国虽弃兵从商,却仍然用不同的行动继承着父亲的理想,践行着伟大的使命,行至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与之同时,陈旭刚其他的儿女也在遵守着他承诺的不离开五家渠的誓言,他们与他们的家人,也共同谱写了一部情感的牺牲史,民族之担当史,生命之奉献史。最终陈旭刚生日之时,将自己所佩戴的一枚枚勋章放置在了儿子保国的遗物之上,这些荣誉曾经是属于陈旭刚,现在此举是陈旭刚在悲痛中内心与外在相结合的行为与表现,这些勋章属于他们父子,属于他们全家人。天山作证,生命为歌,正是这样一个个饱含担当、勇气、奉献、胆识的家庭开创了新疆兵团与边疆建设的辉煌事业。他们是山西老乡的骄傲,更是全国人民的骄傲。

真正成功的戏剧角色应是从人性的存在与自然的角度出发的。而该剧正是这样,陈保国的“背叛”来自于父亲陈旭刚的强迫与自己与妻子对自由与未来的追求,而陈旭刚多年的积怨也是因无法释怀的“背叛”,这样的人物若是强行的从对与错的角度来理解无非是对人性精神上的强奸,而正是赋予戏剧角色这样人物内心的自由,才是真正戏剧中自然人物的体现与存在。该剧的矛盾主要源自于陈旭刚对兵团与边疆事业的坚守,此时陈旭刚已将兵团与边疆置于对儿女自由或是人性之上,家国同心,承担了一个共产党人与领导者在大局大环境中所需要作出的牺牲与贡献,将个人与家庭利益和牺牲抛之脑后,无疑也是神圣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调研工作时就曾多次强调要推动新疆与内地的文化交流。此剧作为文化援疆的主题剧目,以生命为礼赞,无疑是对兵团人、兵团精神、边疆建设者的弘扬与赞美。兵团文化不是单一的,而其中红色文化就是兵团文化的重要内涵与组成部分。上世纪50年代,党中央决定中国人民解放军驻疆部队集体转移就业并组建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正如剧中维吾尔族朋友阿可别克前来慰问、为老人祝贺生日一样,生动的展示了军民一家的鱼水情、军民团结的手足情,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此外,如剧中山西籍兵团建设者家庭在边疆的常年扎根,互相影响与融合,维吾尔族朋友也爱上了山西的刀削面,内地文化也成为了兵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促进与交流更加为新疆兵团事业与边疆建设的发展与壮大提供了动力。

该剧相比以往舞台则采用了投影与舞台板块移动相结合的呈现,给山西的话剧观众带来了一次新的视觉体验,并为山西话剧的舞美作出了新的、积极的尝试,便捷并干练的解决了表演所需该剧作为现代当下的情境存在,还积极的嵌入了“一带一路”、“新晋商”以及手机、互联网等现代话题与生活方式,体现出了新时期戏剧创作的时尚感与现代感。

整剧剧情发展相对是较为平稳顺畅的,前剧对陈保国之死所作铺垫还是颇为厚重的,然而重孙女儿赵唯唯道破天机之处理则显得较为慌忙且匆乱,这样的噩耗达到的震撼效果或许因此没有发挥的很极致。且,剧中不失经常的把陈旭刚仍然无法原谅儿子之“背叛”矛盾的外在情感表现的很多,而陈旭刚关注儿子常年来对边疆事业作出贡献和心中积怨渐渐平息的内在情感表现的较弱,仅是通过老伴玉凤等侧面的表现了些许,因此陈旭刚不通情理、倔强的外在生硬形象则更多的掩盖了其作为父亲与儿子的内在情感,若在陈旭刚内心情感表述方面上再进行加强,或许戏剧矛盾则更为完善,而当闻保国去世之噩耗时的冲突也会将更为强烈。再如,陈旭刚当知道儿子保国去世噩耗时仍然不能接受他的遗物回家,而夜里梦境或是幻觉中与保国的对话,才使陈旭刚产生了观念的转变,这一观念转变表达在了陈旭刚过90岁生日之时,时已至第二天,或许由于时间的拉长和观念转变时二人情境语境表达的单一,陈旭刚为边疆建设事业积劳去世之死的渲染与烘托则没有更强烈的表达。会总感全剧过多强调的是陈旭刚对保国“背叛”的积怨与积怨的解除过程,然而解除积怨后对保国去世的虽有升华,但有感觉并没有达到很强烈的震撼效果。因此,话剧《生命之歌》或还有很多可以提升与加工进步的地方,这首歌或许还可更加的唱往高潮,还可处理的更加感人。每一位主创都对戏剧有着不同的构思,以上仅是从该剧大体构架中进行思考的一些观点,仅供参考。

全剧将艺术与思想进行了高立意的结合,以陈旭刚的光阴岁月和陈保国的劳累去世之生命赞歌展示了兵团与边疆建设者伟大的楷模示范形象,以戏剧的形式传播与弘扬了兵团精神、中国精神,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楷模人物,是一部富有积极意义的戏剧作品,有望此剧今后的不断的完善提升,期待该剧所富内涵的充分宣扬,同时也祝愿该剧能够得到长期久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