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话剧 > 资讯 >

热泉常涌 精神永存——观话剧《热泉》

2017-02-20 发表|来源:中国晋剧艺术网|作者:王越

剧场外寒风阵阵,剧场内《热泉》暖人。2月16日话剧《热泉》在太原市“2017山西省新春新创优秀剧目展演”中赢得观众好评。这是一个根据真人真事创作的戏剧题材,一般来说这类题材的舞台剧最难演,弄不好演得就跟说教式的干巴巴的,成为政治戏。观众对政治戏的审美要求并不高,往往认为就是讲大道理正面歌颂,思想性很强,艺术性和观赏性相对较弱,而《热泉》却能将现实中的先进人物在舞台上呈现得如此生动鲜活,我认为:首先,与编剧深厚的创作功力分不开。

话剧《热泉》的编剧是国家一级编剧、空军政治部电视艺术中心编导室主任王俭。剧作家以四幕剧的形式,采用山西晋北民歌穿插剧中以突出地域特点增强观赏性,围绕山西大同龙泉镇司法战线李培斌生前琐碎的工作、清贫的生活,把他感人而短暂的人生呈现于舞台。一条清晰的主线贯彻全剧始终,辅以几个副线的穿插,内容丰富,形式活泼,情节环环相扣,撷取的几个人生画面,真实质朴,使这些看似平凡的先进事迹,通过具体的故事情节,将李培斌平凡而伟大的精神得到自然体现,而不是通过豪言壮语,刻意地人为地进行拔高。剧中李培斌朴实接地气的语言,真实的民情,热诚的乡情,真挚的亲情,温暖了台下所有的观众,例如“党员干部今天不用再枪林弹雨,不用再勒紧裤腰带,不就是为老百姓办几件实事。”还有“在这大泉山上,常年喷涌着一股热泉,之所以在寒冬也不减热度,就是因为它来自地心的最深处。我们为老百姓做事,就得像这股热泉一样,把他们放在心底。”剧中有很多这样朴素感人的台词,震撼着观众的心灵,说明剧作家在创作的时候自己是动了真情的,舞台上展示的不仅仅是剧作家戏剧语言的创作功力,更是观众观看完演出之后,长久萦绕在心中那份最温馨的记忆。

它让我们产生思索,《热泉》彰显的精神是什么?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撑着李培斌?我认为,是他的爷爷和父亲,剧中李培斌的爷爷解放战争受过伤,抗美援朝立过功,为了不给国家添麻烦,自愿回到家乡田园。他的爹,当了20多年的村长,成为全村最操心最劳累的人,他爹说要对得住大伙儿的信任。那么,李培斌又是怎样的呢?他说”我和爷爷、和爹是一根藤上结的瓜,里里外外都一个样。”这样接地气的台词很生动,很生活,也很感人,它体现的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体现的是中华文化的美学精神,这种精神是深深地自然地烙入李培斌的灵魂深处的。那么,我们每一个人是不是也应该有一种这样的精神呢?人应该有什么样的信仰?应该怎样活着?《热泉》留给了观众无限的遐想。所以说,《热泉》真正起到了寓教于乐的作用,剧作家王俭创作的剧本,首先为此剧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二度创作很给力,国家一级导演宫晓东经验丰富,对全剧舞台调度流畅舒服,大气有激情。尤其大场面的呈现,全台约有45个演员,人虽多但不零乱。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演员精神饱满,他们表演先进人物的时候,自己已经深受先进人物精神的鼓舞,因而在演出中充满激情,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由于该剧演出团是大同市歌舞剧院,除了主演李培斌之外,基本上都是声乐演员和舞蹈演员,甚至还有乐队演奏员,这样的演出队伍,导演有时只能“因人设戏”,发挥他们的表演特长,演员们倾心投入,激情万丈,这样的演出气场,必然也感染着观众精神振奋。然而差五分两个小时的演出看完后,觉得短点什么?

那就是全台的整个演出节奏太快。演员台词念得太快,很少有一字一停顿的时候,台词重读音多,轻声少,情绪高昂,再加上剧情紧凑,观众一直被这种高速度高频率的激情感染着,基本没有松弛,不由得替演员累,感慨“生活中的李培斌是累死的,那舞台上的李培斌也快要累死了。”后来一了解原来是,原本演出时间是两个半小时,剧团为了压缩演出时间才这么往前赶。

这台戏的舞美也很大气,以晋北黄土高坡为背景,在山西民歌和唢呐的音乐中,在舞台演绎了山西大同司法战线上的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从2015年创作排演至今已经演出50多场,很受观众欢迎,剧院领导说,目前已经收回了演出成本,真是由衷地为剧院高兴。

话剧《热泉》很好地诠释了剧名。愿李培斌精神像大泉山上常年喷涌的热泉,永远温暖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