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话剧 > 资讯 >

环环相扣 疑窦丛生——话剧《谍杀》观后

2017-08-21 发表|来源:山西戏剧网|作者:王笑林
 

太原市话剧团创作演出的话剧《谍杀》,编剧沉石、曹熠,导演王延松。该剧通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对日军反间谍大较量的故事,真实再现了八路军保卫部门为了保护彭德怀等八路军最高领导的安全,与日寇在隐蔽战线上的生死对决,讲述了一个广大观众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成功塑造并展示了多位有血有肉的警卫战士们勇于牺牲的高贵品质和献身精神。从剧情上讲,《谍杀》环环相扣,疑窦丛生是一点都不夸张的。整个演出始终把观众的心悬在那里,不由得要被剧情深深吸引,被剧中一个个人物的出现带入不断展开的险境之中。可以说,《谍杀》是太原市话剧团在全省、全国话剧界中创作的少有的上乘之作。

很久没有看过太原市话剧团的演出了,在我的印象中市话就是演出《疯狂的疯狂》《非请莫入》《遭遇奇葩》等等能够挣钱的走市场的剧目。《谍杀》也是早就听说在北京等地演出反响挺大,但是我觉得这出戏也是走市场的话剧,艺术上不会有多大的追求。那天晚上看了演出,把我的认识完全颠覆了。太原市话剧团又把自己的艺术传统找回来了。象《谍杀》这样的情境悬疑剧,特别是表现抗日战争题材的电视剧我们见过很多,但是做为话剧舞台剧很少,起码我是第一次看到这样题材的剧目。这样剧目的成功,应该首先感谢编剧的心血。剧本从人物设置到情节安排,既把戏剧悬念做足,又把人物全都展示,而且性格还各具特色。无论是我八路军还是日本人,几个主要人物都很有特点,观众在比较复杂的情节中能够把敌我双方的间谍逐渐分辨出来,说明剧本的情节线索是比较清晰的。无论是暗藏在我方的“蝴蝶”还是敌人内部的“长空”,都是在情节的展示发展中,象抽丝剥茧一样让观众明白的,这样戏剧的悬念感就非常的强烈了。

几位主要人物的表演也是很成功的,比如扮演赵悦明的马天桥,气质上就很有一股我军保卫干部的机敏和智慧,很有特点。其实这样的正面人物并不好演,因为剧本赋予他的台词大部分是正面的豪言壮语,他要在这些语言中把人物表演的让观众认可,是需要一些基本功的。廉栋饰演的张大铁演出也基本到位,把一位忠心耿耿的首长的警卫战士演的活灵活现。其他几位演员比如扮演日本人芳子的曲艺,还有小香妹等等,都不错。老演员刘创扮演的日本人特高课课长村井鸟石更是不在话下,无论气质和台词都很到位。

但是这出话剧也有需要提高的余地。比如那个记者,有些太脸谱化,从他刚一上场观众就知道他不是个好人,他的表演还是收敛一些更好。特别是他往饭锅里下毒那场戏,给人一种“小儿科”的感觉。日本人象芳子这样的特高课的人,依靠记者这样的蠢货下毒,不仅把日本人看得太低,而且反衬出我八路军也不怎么高明。这样的记者怎么能轻易的让他混进给首长做饭的伙房?而且这场戏的格调和前面剧情也不协调,好像是闹剧一样,有待编导和演员的改进。另外,几个人物的服装应该区别大一些。比如张玉香和打入八路军的“蝴蝶”郑晓瑞,尽管八路军的军服是统一的,但是在颜色上特别是在外形上还是应有区别的,深浅新旧都应有不同的地方,否则观众分不清楚,再加上整体演出的灯光不理想,不仅不容易认清人物,还得根据人物对白来仔细分辨。

同所有的情节剧一样,《谍杀》也存在谜底的揭开就无法再次吸引观众的魅力。大家头一次观看很吸引人,看过一遍之后悬念感就大打折扣了。这就需要在人物个性上面下功夫,看戏毕竟是要看人物的,特别是话剧,情节只是塑造人物的过程,而不是戏剧魅力的唯一。演员在展示情节和交代情节的同时,应该在性格上自己找到特性,使观众在关心情节悬念的同时,更加注意人物的性格,那么戏剧艺术的魅力会更加强烈。当然,目前这个戏已经很成功了,我是希望在今后的演出中有进一步的提高,使这种悬疑情节剧能够发射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使话剧能够吸引更多的观众。

还有个担忧是我省的话剧创作目前处于低潮,自那年《立秋》之后,好的话剧不多,这次艺术节参评剧目包括《谍杀》等也不错,可惜都是省外编剧创作,希望我们自己也能创作出在全国产生影响的剧目。再一次祝贺太原市话剧团的演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