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话剧 > 资讯 >

让爱情回归崇高的心灵美 ——评话剧《漫长的告白》

2019-06-10 发表|来源:文艺报|作者:吴兴人

5月4日,笔者观看了徐俊导演的话剧《漫长的告白》。当天演出了午、夜两场。出人意外的是,该剧开票仅10分钟,所有票就被抢空,上座率超过100%。一部诗化的话剧,一部反映当代青年爱情与生活的话剧,居然如此受到当代观众的热烈追捧,这个文艺现象发人深思。

《漫长的告白》取材于法国著名剧作家埃德蒙·罗斯丹的经典悲喜剧《西哈诺》。这部戏是历史上最受广泛认可的法国戏剧之一。1990年,《西哈诺》改编为电影《大鼻子情圣》,热拉尔·德帕迪约借西哈诺一角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徐俊告诉我,2015年,他在以色列卡梅尔剧院看了《西哈诺》,两个多小时的希伯来语演绎,一句也不曾听懂,但依仗着对故事的熟知,依旧被深深地打动。4年后的今天,《大鼻子情圣》以本土化的改编呈现在上海的舞台上。徐俊在地中海边的遐想终于成为中国舞台上的立体真实。

《漫长的告白》是一个上海的爱情故事。故事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的大学校园里。戏的主角是青春激昂的校园里一群情感真挚、富有理想的青年,他们热诚又果敢地追索着人生的真谛。潘晓的“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的来信、大学生张华跳入粪池舍己救人是否值得,都成为当时校园里热议的话题。剧中几位青年的命运走向和际遇改变,引发了一个时代内心深处的共鸣,书写出一段凝练着青春、理想、奉献和隐忍的漫长的告白。大学生们走出校门,有的人选择种植平凡,有的人选择收获崇高。国家的命运与个人的际遇紧紧交织,个人对爱情的悸动和理想的追索,流淌在山河家园的变迁里,崇高的理想在主人公的情愫表达里得到绽放升华。

爱情是人类生活的一个永恒的主题。什么是真正的爱情?《漫长的告白》告诉观众:真正的爱情,偶尔才出现。爱情是占有,更是成全。爱情并不自私,为了你的幸福,有人甘愿放弃自己的幸福。这是一种崇高的爱情。张志国、陈中行和方圆是大学的同学。方圆是张志国的女友,但陈中行也暗恋着方圆。陈中行多次帮助张志国写情书,赢得了方圆的爱情。张志国和陈中行在离开校园后,奔赴了战争的前线。在生和死的考验面前,陈中行代张志国写下了给方圆的最后一封情书,字里行间表达出自己的心声。信中写道:“方圆,你是我眼波的温柔,你是我心里的不朽,你是我热爱这个世界的近乎全部的理由。”信中,张志国又关照方圆:“如果我不能给你想要的幸福,而别人可以,那我愿意躲起来,目送你们走向幸福的旅程。”这为戏的结尾留下了一个可喜的伏笔。

张志国在战场上英勇地牺牲了。陈中行虽然面容丑陋,却有着美丽的心灵,让人想起《巴黎圣母院》中的卡西莫多。这封为张志国代写的遗书,被送到了方圆手中。陈中行从未向方圆吐露代写情书的秘密。他在方圆经历了十多年失去志国的痛苦之后,要求方圆拿出志国的那封最后的情书,自己再读一遍。方圆终于真正了解了陈中行,两人拥抱在一起,而此时的陈中行已经旧伤复发,生命垂危。方圆无限感慨:“我爱上了一个人,却失去他两次。”人的外表固然重要,但内在的灵魂的接近,更能引起爱的共鸣。这就是这出戏的主题。用正确的恋爱观引导青年的人生,让青年懂得爱情并非源自外在美,而是一种更为崇高的心灵美。这至今依然是戏剧家不可推诿的责任。《漫长的告白》做到了这一点,值得我们肯定。

徐俊邀请在综艺节目《声入人心》中的音乐剧演员郑云龙饰演陈中行,是一个高明的选择。虽然音乐剧与话剧同为舞台艺术,但郑云龙从来没有演过话剧。大段的台词是对郑云龙戏剧功力的极大挑战,也是一次演技的磨练。陈中行还有一个引人注目的大鼻子,他容貌丑陋却满腹诗书,才高气傲却内心柔软,他以细致的表演来诠释这个内心复杂的角色,点燃了一场势不可当的熊熊的青春之火。青年戏剧演员施泽浩饰演的张志国和秦子然饰演的女一号方圆也不负众望。方圆表演细腻动人,从内到外都是美的。音乐人李泉婉转灵动、饱含情感的三首歌曲贯穿全剧,为整部戏剧情的推动与氛围营造起到绝佳的作用。

这部话剧具有很强的文学性。许多台词都富有诗意画意。如:“总有些东西是不会变的,比如爱,写下来的不会,藏在心里的也不会。”“我向你诉尽了心中的光明,哪怕剩下的只能是阴影,我也义无反顾地、绝不游移地享受对你的告白。这是我一生中最自由的时刻。”“世俗的爱,是千方百计地和喜爱的人在一起,这需要恒心和勇气,可一旦深陷进去,也会夹杂私欲和贪心。”这些近乎格言式的台词,给当代的大批青年观众以思想启迪。略有不足的是后半部分的情节交代略显仓促,使观众的情绪难以很快地扭转过来。

年轻观众就是戏剧的希望所在,戏剧艺术同样需要朝气。《漫长的告白》两者兼而有之。《漫长的告白》的热演,也是如今民营剧团不断崛起的一个新的信号,值得我们热情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