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话剧 > 资讯 >

“现代戏剧之父”易卜生,吹响了中国妇女解放的战歌

2020-05-25 发表|来源:万象历史|作者:梦里婉歌

1828年3月20日,易卜生出生于挪威的一个商人家庭。少年时家道中落,生活艰辛。1844年(16岁), 易卜生在药店做学徒,闲暇时间大量阅读了莎士比亚、歌德、拜伦的作品,并开始写诗。他与一位比自己大10岁的女仆私通,生有一个男孩,但易卜生从未过问他们的生活。

(易卜生雕塑)

1850年(22岁),易卜生参加医科大学考试失败,经人推荐进入剧院工作。在此期间,他参与创作了众多戏剧作品,积累了丰富的编剧经验。几年后剧院破产,易卜生离开挪威,移居意大利等地,开始独立戏剧创作。

在之后的二十多年里,易卜生创作了许多戏剧,但都不温不火。直到1879年(51岁),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剧本创作完成,两周后在丹麦的哥本哈根皇家剧院首次公演。

剧中女主人公娜拉美丽活泼,深爱着丈夫。为了替丈夫治病,她冒名举债,努力赚钱,偷偷还债,但丈夫视她为工具,为玩偶。丈夫得知娜拉的冒名行为,会危及自己的名声和地位时,大骂她是“犯罪女人”。当事件解决后,他便对娜拉甜言蜜语。巨大的反差,让娜拉终于认清了自己在家庭中的“玩偶”地位,断然离家出走。

(《玩偶之家》海报)

《玩偶之家》上演后,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它不同于之前戏剧流行的内容:乔装、谋杀、决斗等,而是叙述平常人的生活,给人强烈的真实感。

娜拉的丈夫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这是男子为主导的世界,女性只是他们的附庸。这将妇女地位和妇女解放问题推向风口浪尖。《玩偶之家》促进了当时社会女性的觉醒,被称为“妇女独立的宣言书”。

(《新青年》上的易卜生专刊)

新文化运动期间,《玩偶之家》被翻译到中国。1918年6月18日,《新青年》以《娜拉》为名发表。

1935年,全国各地纷纷将此剧搬上舞台,这一年被称为“娜拉年”。娜拉离开家,脱掉枷锁、争取自己权益的行为,成为包办婚姻制度下中国青年崇拜的偶像。江青就曾在上海金城大戏院出演女主角娜拉。

在《玩偶之家》的影响下 ,胡适的《终身大事》、欧阳予倩的《泼妇》,熊佛西的《新人的生活》、郭沫若的历史剧《卓文君》等,塑造了一批批出走者、追求自由的女性形象,被称为“娜拉剧”,对中国妇女解放影响巨大。

 

(易卜生戏剧作品在中国公演)

除了《玩偶之家》,易卜生还创作了《彼尔·京特》(1867)、《群鬼》(1881)、《人民公敌》(1882)、《野鸭》(1884)、《海达·加布勒》(1890)等等。

这些作品立足现实,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矛盾搬上了舞台。易卜生通过戏剧,对宗教、法律、道德、婚姻家庭、政治生活进行讨论,给观众留下充分的思考空间。

“写作,即是坐下来判断自己”,易卜生在自己作品的扉页上写下这句话。易卜生一生共写过二十六个剧本,被誉为是现代戏剧之父。

1906年5月23日,易卜生去世,享年7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