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晋剧 > 院团机构 >

山西省兴县晋剧团有限公司

2012-11-20 发表|来源:未知|作者:Major
  兴县曾是晋绥边首府所在地,是革命老区,当时兴县住有七月剧社和绥蒙剧社。受此影响,兴县晋剧团始建于1949年3月,为当时宣传抗日救国,以及各个时期党的方针政策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特别是为老区人民的文化娱乐生活和兴县的经济繁荣,大项目建设做出了应尽的义务和服务。
 
  我们的剧目及演出水平多次在吕梁市的调演中获过大奖,部分演员分别获过一二等奖以及优秀演员奖。我们的工作多次受到省、市、县的表彰。在县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全体四十八名演职员的工资纳入财政预算,差额工资。2009年吕梁

剧照2

剧照2(20张)
市委市政府确定为吕梁唯一的县级晋剧团。使我团真正成为了国有大型文艺团体。
 
  2011年9月,我团应国家政策实行体质改革,兴县晋剧团由国有文艺团体改革为国有制企事业单位。更名为兴县晋剧团有限公司。
 
  我公司目前阵容整齐,行当齐全。大部分主要演员是科班毕业生。并有十多位主要演员是国家二三级演员,演奏员担纲主梁。配备有现代灯光音响,舞美和全新的服装道具。竭诚为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服务。
  兴县晋剧团始建于1949年3月,在解放战争的边火时期中,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文艺队伍。建国后更名为兴县文工团。首任团长陶雨生,指导员张好岚,副指导员李捧芝,乐队蔡怀仁,文化教员康应珍,身段教师焦云昌,导演李捧芝。
 
  1953年6月剧团奉命上调组成忻州地区“晋忻晋剧团”。精湛的演出阵容让当年晋西北16县观众叹为观止。又有北路梆子著名演员栗桂林等知名艺人加盟该团,组成忻县地区北路梆子团,成为誉满三晋的优秀艺术团体。多次进中南海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郭沫若先生看完北路梆子后欣然写下“听罢南梆又北梆,慷慨激昂不寻常。”的题词。
 
  1954年抽调前剧团的部分老同志组成兴县职业晋剧团。团长吴凤呜,副团长杜引世,阎志明。指导员王臣臣。1958年任命刘云为团长,郭学增,吕应堂为副团长,康应珍任导演,李应锁任指导员。
 
  1967年4月1日,在文化大革命疾风暴雨声中,兴县晋剧团以宣传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破四旧为兴县晋剧团。戏箱廉价拍卖。人员四处流散。著名演员李万林,任建华夫妇下放到兴县食品公司养猪场喂猪,后远走他乡。1968年9月,在文化大革命中组建兴县毛泽东思想宣传队,传统剧目遭到批判,演出剧目为小歌剧,歌舞,表演唱等,配合政治宣传的剧目和样板戏,演员阵容明显知识化,年轻化。有部分北京插队知识青年参加。如:石心仁,刘文,冯牛牛等。
 
  1978年,在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基础上组建兴县晋剧团。传统剧目恢复上演,团长刘云,副团长续西桥,任安谷。副书记田玉多,导演康应珍,康有生。演职人员50多人。同年秋天由文化馆轻骑队,组成兴县青年晋剧团,人员大多来自兴县文艺班的优秀学生。他们演出的小戏受到了人们的欢迎。1986年该团解散,部分人员进入兴县晋剧团。
 
  1988年,是兴县晋剧团最为辉煌的时期。新老演员组成的团队参加了1988年吕梁地区首届戏曲大赛,由牛国权,崔宗极编剧,康有生导演,任安国作曲,新编民国故事剧《无义塔》一举夺得多项大奖。吕梁日报,山西日报纷纷发表剧评,对《无义塔》以“标新立异,出手不凡”给予高度评价。此剧后由方山,石楼,交城等晋剧团移植上演。
 
  1992年兴县晋剧团演出的《葡萄架下的梦》参加了吕梁地区戏剧大奖赛,获得多项大奖。
 
  进入新世纪以来,受多元文化的影响,一度走入低谷。仅靠演出传统剧度日,而举步为艰。
 
  2006年在兴县县委,兴县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兴县晋剧团进行改革重组。在团长张提则的领导下,剧目焕然一新。在上演传统剧目的同时,还上演戏剧小品,歌舞,受到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足迹遍及晋、陕、蒙广大地区。在吕梁各县剧团几乎倒团的今天 ,兴县晋剧团一枝独秀依然绽放出耀眼的光芒让人惊叹。
 
  兴县晋剧团建团六十年来,汇聚过众多的优秀艺术人才,有全国知名词作家李三处,著名编导田彩凤,作曲康湘平都是从兴县晋剧团走向省城。现今,兴县晋剧团应国家政策实行体质改革。2011年9月,兴县晋剧团原由国家文化团体,改为国有制企事业单位。更名为兴县晋剧团有限公司。
 
  现如今,我们经历六十年的风风雨雨。在六十年后的今天,是既往开来的新起点,是转型发展的里程碑。为弘扬民族文化,始终与祖国发展建设同步,在多元文化的挑战中与时俱进,风雨兼程。
 
  回首过去,展望示来,让我们与时俱进,做我们吕梁山上的一颗长青树,继续谱写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