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晋剧 > 院团机构 >

山西戏剧职业学院:实践引领教学服务增强活力

2015-01-17 发表|来源:山西日报|作者:佚名

山西戏剧职业学院是一所综合性艺术高职院校,其前身是1958年创建的山西省戏曲学校。2012年6月被省教育厅、财政厅确定为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以来,学院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明确了新时期的办学宗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为山西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造就高素质技能型文化艺术人才;明确了新的办学定位:立足山西、依托行业,辐射周边、面向全国;以学历教育为主兼顾行业培训,以舞台表演艺术为主拓展新型文化专业,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衔接中等职业教育;努力建设省内一流的高素质技能型文化艺术人才培育基地、优秀作品创作生产基地、传统艺术改革创新基地;明确了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课堂教学—实训实践—综合演练—市场检验。在人才培养总体模式下又具体化出实践教学模式:院团合作—学演结合—剧目驱动—服务社会。在十多年高职教学实践中,学院基本形成了学历教育与行业培训兼顾,教学过程与社会服务结合,人才培养与作品编创互动的办学特色。实践与服务贯彻于教学全过程、人才培养全过程,对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构建实践型教学体系,培养实用性艺术人才

学院围绕实用型艺术人才培养,形成了课堂—课余—剧目—参赛—演出相结合的实训实践链条,形成了一个以提高学生职业综合素质为核心,以校企合作为支撑,以项目任务、综合演练为载体,以产教融合、学演结合为途径,以第二课堂、校园艺术节等为补充,以校内外实践基地为平台的教学训练实战化的实践型教学体系,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和赞扬。

1、组建校企合作理事会,创新办学体制机制

2013年,学院按照省级示范校建设的要求,在艺术类高职院校中率先建立了 “山西戏剧职业学院校企合作理事会”。在理事会的积极推动下,学院与山西省演艺集团、山西省影视集团和山西省工艺美术集团三大文化企业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策划建立了王爱爱等八个工作室,创作推出了现代晋剧《托起太阳的人》等合作项目。校企合作理事会的成立是学院深化教学改革的重大举措,从机制体制上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初步形成了紧密型合作办学新机制。

2、改革课程体系,实现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对接

2012年以来,学院与行业专家一起,对全院15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新的教学方案设计有三大亮点,一是突出了实训实践教学,由原来平均50%,增加到平均55%。二是建立了课堂教学内容动态调整机制,改变了过去 “老戏老演、老演老戏”的传统教学模式,将近年我国文艺舞台上新创作的优秀作品纳入到教学当中。三是改革公共基础课教学内容,为专业课服务,教学内容与专业课衔接。人才培养方案的重新制定与运行,保证了实践贯穿教学的全过程,提高了实用性人才培养质量。

3、开展综合演练,提高学生舞台实践能力

学院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剧目的创排,近十年来,推出民族交响乐《华夏之根》、儿童剧《我能当班长》《刘胡兰》、戏曲晚会《山西四大梆子交响演唱会》、歌舞晚会 《唱享山西经典民歌汇》、说唱剧《解放》、大型戏曲现代戏《托起太阳的人》等一批大型剧目。许多学生因为参加实践演出,职业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被艺术院团选中,毕业后顺利就业。与此同时,以系为单位还推出了一系列小型剧节目,为学生实践提供了机会。除剧目排演,以赛促学也是学院为学生开辟的实践途径,强化综合演练的重要方式,旨在通过专业赛事检验教学成果。近三年来,学院在省内外重大专业比赛中取得了骄人成绩,共获得省级以上奖项120项,其中国家级奖25个。大量的参赛活动,开阔了学生视野,培养了竞争意识,对综合素质提高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4、广泛开辟第二课堂,实践覆盖全体学生

学院创造了“第二课堂”的实践模式,每个系、每个专业根据专业特性,打造零距离实践平台,并且长期坚持。比如戏曲系的“下乡演出”、音乐系的“星期音乐会”、话剧影视系的“第二课堂”“校园之声”、美术系的《流星语》系报等等。如今第二课堂已成为全院学生非常喜爱和欢迎的平台,通过第二课堂,同学们得到了锻炼,展示了才华,极大地弥补了课堂和剧目排演难以覆盖全体学生的不足。

二、强化服务型办学功能,形成开放性办学格局

学院坚持开门办学、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通过服务与社会深度融合,使办学始终充满朝气与活力。

1、坚守传统艺术,弘扬民族文化

为了传承弘扬戏曲艺术,学院始终旗帜鲜明、立场坚定:传统特色专业不能丢,不仅不能萎缩而且力求跨越发展,并且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推进戏曲专业发展。一是坚持以中路梆子人才培养为主,积极探索多剧种办学,近些年连续举办了京剧班、垣曲曲子班等不同剧种教学班,开阔了办学思路。二是减免学费吸引生源,对条件好的学生采取减免学费办法,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三是广开招生渠道,服务周边省份。学院多年坚持为内蒙古培养晋剧人才,2014年又为新疆招收了曲子班,成为我省文化援疆的一个重要项目。四是为提高办学层次,学院与中国戏曲学院联合开办了晋剧本科班,成为晋剧史上的首届本科班。五是学院聘请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王爱爱担任名誉院长,聘请武忠等一批著名晋剧艺术家担任客座教授,吸收晋剧表演艺术家、全国“梅花奖”得主苗洁担任戏曲系主任兼专业带头人,并且分别成立了王爱爱工作室、武忠工作室、苗洁工作室、山西四大梆子研究室,为戏曲专业配备了雄厚的师资力量。对于山西民歌等其他传统民间艺术,学院同样加大保护传承力度,一是坚持专业方向不动摇,二是采取师徒传承的办法加以保护。为此,学院成立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著名民歌歌唱家刘改鱼工作室、著名舞蹈家金效平工作室、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董怀玉工作室、张泽民版画漆画工作室。通过工作室制,开展传统艺术的挖掘、研究、改革、创新和传帮带,收到了明显成效。2013年4月,戏曲表演专业被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民委确定为首批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

2、开展艺术培训,服务行业发展

为了适应文化行业提高人才专业素质需要,学院成立了文化干部培训中心,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近些年来,学院先后承办了五期艺术中职学校骨干教师培训班、两届全省职业技能大赛艺术类大赛,实施了“三区”人才支持计划,举办了全省文化馆(站)业务骨干培训班、全省文化产业专业人才培训班、太原市公共文化免费开放业务培训班,累计培训鉴定各类艺术人才6000余人。2014年11月学院被文化部确定为全国文化干部培训基地。目前,学院基本形成了学历教育和业余培训两条腿走路的新格局,服务社会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3、坚持精品战略,推动文化建设

学院始终把目标瞄准在 “打造精品剧目”上,力求剧目不仅能在校内实训,起到学练演一体化的实践目的,而且还能够在舞台上立得住、打出去、演下去,使实践教学、推出精品、服务社会、提升教学成为一个有机的链条和整体。2009年学院推出的大型山西说唱剧《解放》就是学院贯彻精品战略最成功的典范。该剧已获得“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资助剧目”、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文化部“文华优秀剧目”等一系列奖项,几乎囊括国家级和省级所有重要奖项。自2009年9月首演至今,一直活跃在文艺舞台上,演出场次超过630场,演出地点遍布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100多个城市,创造了我省舞台艺术演出史上的又一个奇迹。2014年9月说唱剧《解放》在“山西艺术精品新疆行”活动中,以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11天8场演出迅速在新疆刮起了独具特色 “山西风”,得到新疆各族人民的广泛赞誉。2014年该剧又被文化部确定为国家艺术基金推广交流资助剧目,将在全国展开新一轮演出。2014年,学院积极响应中央和省委提出的开展以 “中国梦”为主题文艺创作活动的指示精神,以我省长治市第一职业高中女校长张素珍的先进事迹为原型,推出了大型晋剧现代戏《托起太阳的人》。该剧目上演后得到了各级领导、专家和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认为这是一部体现山西元素、诠释山西精神、反映正能量的好戏。

近五年来,学院参与了全省几乎所有重大文艺活动,参与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组织的大型惠民演出、对外文化交流活动达30余次。小型演出每年均在300场次以上。学院师生的足迹遍布全省城乡,为人民群众送去了精神食粮,奉献了爱心。通过实践演出,师生们得到了极大的锻炼,以实际行动践行了“文艺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

三、确立全新办学理念,不断增强办学活力

1、突出就业导向,更新人才观念

近几年,学院在人才观上取得重大突破,由单一人才观变为多元人才观,把培养实用型技能型服务型文化艺术人才作为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普遍培养、重点提高、因材施教、多样成才”的教育理念贯穿落实到教学全过程,大力推进毕业生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工作,鼓励毕业生多渠道成才。近年来,学院毕业生就业基本形成三大类,一是进入专业艺术院团或文化企事业单位,二是继续升学深造或应征入伍,三是自主创业开办文化公司、举办培训班、个人工作室,而且这一比例越来越高。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有10%毕业生进行了自主创业,而且有一部分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批学生已成为学院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典范。广大毕业生凭借自己在学校学到的一技之长,为社会奉献了他们应有的贡献。

2、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双师”素质

学院通过“内培外引”“送出去引进来”等措施,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近三年,学院累计投入50多万元派遣上百名教师外出参加观摩学习。从2013年起,每年对教师教科研成果进行奖励。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引进邀请专家名人、行业领军人物或业务骨干到学院任教、举办讲座、建立工作室。学院教师承担省级以上研究课题33项,发表专业论文368篇,出版的专著教材30余部,荣获省级以上奖项260多项。全院教师社会实践达300多项。教师队伍的总体素质得到明显提升,许多教师成为我省文艺领域的知名人士、领军人物,形成了一支由专业双带头人领衔,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中坚,兼职教师为补充的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3、坚持改革创新,突出办学特色

艺术高职教育有其特殊的人才培养规律,许多专业都是早期型教育,同时还是实践型、服务型教育,所以在办学机制体制上必须形成自己的特色。首先,2010年学院申请成立了附属中专学校,进一步强化中专教学职能,形成了中高职衔接的办学格局。其次,学院进一步加强了山西华夏艺术团建设,理顺了学院与艺术团的关系。艺术团与各教学系部深度融合,形成了人才共享、信息共享、资源共享的院团互动、相互协作的运行机制。为了给戏曲专业搭建更好的实践平台,学院又成立了一个青年晋剧团。

经过这些年努力,山西戏剧职业学院已成为享誉三晋的艺术人才培育基地和艺术作品创作生产基地,为山西文化强省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学院以实践引领教学、以服务增强活力的特色办学,为艺术类高职院校深化改革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启示。

(本文系山西省软科学研究项目“艺术院校在文化强省建设中的功能研究”阶段性果,项目编号 :2013041043-04)

本文来自《艺术院校在文化强省建设中的功能研究》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