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京剧 >

“不要乱称大师”

2015-02-01 发表|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吴华

“那一辈的巨匠大师是海洋”

——访中国剧协主席、《百年巨匠》京剧篇顾问尚长荣

“小时候跟老师学戏,学完后到我父亲那汇报,他看完就说‘这点你不对,得这样,得那样’,我父亲他们那一辈的巨匠大师是海洋,积淀太深厚,科班出身,懂得太多、太透,生旦净丑基本全通了。”中国剧协主席、尚小云之子尚长荣在百集大型人物传记纪录片《百年巨匠》京剧篇拍摄中担任顾问,忆起“四大名旦”所处的那个时代,他感慨颇多。

国粹京剧发展到今天,以梅兰芳为代表的“四大名旦”依旧称得上是一座难以企及的高峰。尚长荣介绍说,四大徽班进京,促使京剧诞生,它的诞生符合当时观众的审美需求,不仅摆脱了单一剧种的单调,而且剧目也更加丰富多彩,可以说是时代的产物。清末,由于晚清皇室和文人的介入,大大提高了京剧的文学性和音韵美,得到广大观众的喜欢与支持,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达到了巅峰。

“以梅兰芳为首的‘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将京剧艺术推到了一个高雅的地位。‘四大名旦’之前,都是以老生戏为主,到‘四大名旦’时便转而以旦角戏为主,观众更加喜欢看了。‘四大名旦’时期,剧目之繁多、剧目之新颖、剧目之多彩前所未有,无论是服饰、化妆、演唱还是表演,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今天用文字和影视的形式推崇和传播这几位艺术先贤,我觉得很有意义,不仅在继承研究上有它的历史意义,更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尚长荣说;他表示,京剧载歌载舞演故事,具有独特的东方美韵,值得发扬光大。

“四大名旦”虽然演的都是京剧,风格却不同,声腔艺术也不同,高低、刚柔分明,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流派。“他们都是实践家,唱作念舞都有绝招,发挥自己的艺术优势,敢于按照自己的追求、理解去展现自我的艺术风采,很难得。他们的流派风格跟他们自己的性格一样,真是艺如其人——流派是怎么创出来的,人品、人格和戏风,就是流派。”尚长荣建议,借此《百年巨匠》京剧篇的拍摄与播出,引导人们学流派、演流派;他同时针对现在戏曲界“一道汤、一个味”的问题指出,对流派的认知和践行要客观地、务实地去研究和继承,不要搞克隆。“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20年前,我到台湾演出,观众们说从我身上看到了尚小云的艺术风格,我调侃地说,我是尚小云派的花脸,不一样。要跟前辈学习,更要融会贯通,要有自己的思路和理念。学会‘死学而用活’。死学,不是学死、学呆了,而是认真地、不打折扣地去研究,我鼓励青年人认真地去研究前辈的音像资料,丰富自己,提高自己的技艺,勇于走自己的艺术道路。”

在尚长荣看来,回顾“四大名旦”走过的艺术之路,不仅要学习他们高深的艺术造诣,还要研究他们追求创业求索的魄力。“那时候的名家都是拼出来的,不像现在,是捧出来的、推出来的。那时候最高的评委是观众,观众认可,喜欢看,就会买他的票,有观众就是成功者。”尚长荣说,“不要乱称大师,真正的大师得懂多少东西啊,我信奉一句名言‘满招损,谦受益’,他们就是到了60多岁还在求索,我们现在只不过是沧海一滴水,还是多留出点时间多学点东西,研究研究观众的审美需求和自己如何在舞台上展现得更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