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京剧 >

《奇袭白虎团》:炮火中诞生的红色经典

2020-10-18 发表|来源:光明日报|作者:孔德罡

编者按

20世纪60年代,以抗美援朝战斗英雄杨育才带领尖刀班深入敌后,出奇制胜,歼灭“白虎团”团部的事迹为素材创作的京剧现代戏《奇袭白虎团》风靡全国,成为永不磨灭的一代经典。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值此时刻,让我们一起回顾这部炮火中诞生的红色经典是如何炼成的。

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剧照
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剧照
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剧照
《奇袭白虎团》剧照
1964年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山东省京剧院《奇袭白虎团》演出节目单。
山东省京剧院《奇袭白虎团》剧组1964年在北京参加国庆花车游行。

1.战地简报上的侦察兵故事被搬上舞台,创作于前线的剧目迅速在志愿军战士中间传颂

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的故事,要从解放战争初期的一群流落东北的京剧艺人说起。他们跟随“四野”在解放战争期间走遍南北,又跟着部队跨过鸭绿江随志愿军征战,组成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京剧团。志愿军京剧团有无数历经多年打磨而成的拿手好戏,但美中不足的是,都是如《铡美案》一类的传统剧目。此时,“现代京剧”改革之风已经吹遍全国,志愿军京剧团更是亲身一线经历了抗美援朝的铁血与热火:如果要寻找一个最能讲述“新时代最可爱的人”的艺术团体,有谁能比志愿军京剧团更合适呢?1956年,周恩来总理在观看志愿军京剧团演出后也说:“你们不久后也要回国了,拿什么向祖国人民汇报呢?要想想这个问题。”志愿军京剧团本就具有高超的艺术水准,以及在战地的所感所见,无不预示了《奇袭白虎团》这样一部经典现代新编京剧的诞生是“水到渠成”。

很快,志愿军京剧团在当时的战地简报《志愿军一日》中看到了《杨育才带尖刀班深入敌伪军白虎团》的通讯消息,眼前一亮——如此传奇精彩的战斗故事,况且战斗英雄还就在大家身边!京剧团立刻找到了战斗英雄杨育才进行采访,打探具体的事件细节。被问到全程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时,没想到杨育才对战斗历程的艰辛困苦毫不畏惧,处处迎难而上,但却因为当时白虎团门口停着大量汽车堵住去路,差点误了期限而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杨育才的生动讲述,促使京剧团李师斌、方荣翔、李贵华三人灵感迸发,他们迅速执笔完成初稿《侦察兵的故事》,并由殷宝忠、方荣翔组织排练和调度,很快就拿出来给志愿军战士演出——这是志愿军京剧团的第一部现代新编京剧。

果然,亲身经历的体验比经典的传统剧目更能激发战士们的观剧和参与热情,《侦察兵的故事》迅速在志愿军战士中间一炮打响,受到热烈欢迎,每次演出座无虚席,气氛热烈不说,演出结束战士们更是主动留下来讲述自己的战斗经历,提出基于亲身体验的修改意见,补充了大量战斗英雄的事迹和趣闻……待到志愿军京剧团启程回国之际,他们终于有了“向祖国人民汇报”的作品:凝聚了集体志愿军战士的经验和心血结晶的70分钟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志愿军京剧团回国后集体转业,并入了山东省京剧团,也将《奇袭白虎团》带到了山东大地。谁能想到,这部创作于朝鲜前线的新编剧目,在全国范围内的艺术传奇其实才刚刚开始。

2.精心琢磨创造了“新程式”,把军事动作、舞蹈元素融入京剧身段之中,成就了新编京剧独一无二的武戏主打

为迎接1964年的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大会,山东省京剧团选中了《奇袭白虎团》。上级领导对此十分重视,《奇袭白虎团》的修改创作从一开始就在很高的规格上进行,从全省各个创作部门抽调精干力量加入剧本创作班子,而创作班子的办公地点就放在时任山东省委第一书记的谭启龙家中,专业京剧编剧孙秋潮、导演尚之四也是这个时候加入剧组的。

在剧本创作上,孙秋潮带领全省的精英编剧,对《奇袭白虎团》的场次结构、节奏缓急都进行了精益求精的完善,并特意丰满了如崔大嫂、阿玛尼等旦角形象。将旦角作为全剧的叙事线索,不仅改变了原作缺乏旦角、戏份不平衡的缺陷,更借助旦角的描写展现了朝鲜人民与中国人民志愿军携手抗敌的军民鱼水情谊,也改变了本来剧目偏重战斗场面与武打场景,缺乏对思想内容的描述的弱点,从上到下更加全面地给抗美援朝战场描绘了一幅全景图。也正是因为抓住“典型人物”,描绘整个抗美援朝战场和英雄人物的需要,男主角从真名“杨育才”改名为可代表战斗英雄所有优秀品质的“严伟才”。原来的男主角李师斌年事已高,面对繁重的唱段和武打设计略显吃力,为保证演出的完美效果,剧组起用了因为演出《八仙过海》而崭露头角的新人演员宋玉庆来饰演严伟才。宋玉庆对这个角色尽心尽力,付出了难以估量的心血和汗水,终于在剧团的前辈手把手细致的教学和传授下,演出了他艺术生涯堪称巅峰,甚至是新编京剧历史上最为出彩的战斗英雄角色。

《奇袭白虎团》在朝鲜演出时就以激烈精彩的武打场面见长,此次修改创作更是将武打场面和设计发扬光大,借鉴了京剧艺术家张世麟的剧目《雁荡山》中的动作技巧,其高难度的惊险场面和气势宏伟阳刚的战斗场景令人过目不忘。男主角严伟才有一个下高“台扑”的高难动作,要从两米多高的台上一周翻下,落地后连续两个虎跳加一个前扑空翻,紧接三个跳叉一个转身360度跳叉,同时身穿厚重军装,披着宽大斗篷,这也增加了极大的难度。宋玉庆为此每天苦练无数遍,最终将这一整套动作行云流水般完美呈现。《奇袭白虎团》中的很多动作设计,其实在传统京剧的范畴内是“不合规”的,而且很吃力,不好做,但正是这样在动作设计上的大胆创新,不仅巧妙运用传统程式和身段,又精心琢磨创造了“新程式”,把军事动作、舞蹈元素融入京剧身段之中,创造了“排除地雷”“匍匐前进”“刺刀格斗”等现代军事生活的新程式,令《奇袭白虎团》成了新编京剧中独一无二的武戏主打。

一部成功的京剧,在演唱方面更要悦耳动听,适合传唱。在精彩的武戏之外,《奇袭白虎团》不仅贡献了如西皮流水《打败美帝野心狼》、二黄快板《决不让美李匪帮一人逃窜》等脍炙人口的唱段,其中《决不让美李匪帮一人逃窜》更是融合了二黄唱腔稳重的特点和西皮流水的节奏,组合非常独特;在音乐方面,序幕、尾声以及唱腔的过门、配乐均运用了《国际歌》的乐调;除此之外,还在展现志愿军群体和朝鲜人民时,采用了《志愿军战歌》和朝鲜民歌《桔梗谣》的乐调,音乐元素丰富细致,令人耳目一新。

3.历经了从朝鲜到山东,从山东到北京,最后从北京红遍全国各地的光辉历程,留在一代国人的集体记忆中

经过多次修改润色,《奇袭白虎团》最终“定版”:在抗美援朝战争最后一次战役金城战役中,美国侵略者、南朝鲜李承晚伪军与朝鲜人民军进行停战谈判,但他们假谈真打,破坏谈判。李伪军王牌军首都师第一团“白虎团”越过“三八线”不断挑衅,妄图实现“北进计划”。中国人民志愿军侦察排副排长严伟才率领侦察班,在朝鲜人民军联络员韩大年和当地群众崔大嫂、阿玛尼等人的协助下,化装成敌军,直插敌人心脏,策应主力部队捣毁“白虎团”团部,生擒“白虎团”团长和美国顾问,为夺取战役的全线胜利创造了条件。

在1964年6月的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大会上,作为当时少见的抗美援朝主题剧目,《奇袭白虎团》一开始就受到观众的普遍关注,而山东省京剧团也不负众望,从19个省、29个院团之中脱颖而出,场面之热烈和受欢迎程度空前。

观摩大会结束后,周恩来总理将剧组留在北京,组织剧团在中南海礼堂多次演出,不仅亲自就剧目中的历史还原、政治思想问题提出修改,还邀请朝鲜人士观剧提供参考意见。在专业的指导意见下,剧目质量进一步获得提升。

1964年8月10日,毛泽东、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观看了《奇袭白虎团》,并接见了全体剧组成员。毛泽东评价该剧“声情并茂”,还对剧中引用他的“以革命的两手对付反革命的两手”印象颇深,笑道“这是我说的话嘛!”

《奇袭白虎团》历经了从朝鲜来到山东,从山东走向北京,最后从北京舞台红遍全国各地的光辉历程,几乎成为一代国人的集体记忆。1970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受命拍摄电影版,此时男主角宋玉庆的嗓音因为长期劳累出现了问题,无法参与演唱,剧组搜集宋玉庆十多年来的演出录音,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剪辑和对应,历经两年多才最终将《奇袭白虎团》以最原汁原味的状态搬上银幕,也意味着一代经典版本的最后绝响。

《奇袭白虎团》的排演难度极大,对男主角的唱腔身段、动作能力,以及对剧团的人员储备,武打动作功底,导演的调度和控场能力等都有极高的要求。与其他红色经典剧目被各地多次复排不同,国内鲜有院团复排全场《奇袭白虎团》,都只是排演选段,就因为该剧的“高难度”。连山东省京剧团也仅仅于1993年、2010年两次复排本剧,一直到今年7月,才又以150人的庞大阵容对这部“看家大戏”进行挑战。

4.第三次复排,山东省京剧院全体演职人员合力再现经典“看家戏”,奏起奋发向上、不畏强敌的胜利号角

2020年7月31日、8月1日晚,山东省京剧院第三次复排剧团“看家戏”《奇袭白虎团》,首演取得圆满成功。

此次复排邀请了原《奇袭白虎团》剧组参加过电影拍摄的白云明、张连成担任复排导演,于建民担任乐队指挥。

作为数十年之后的复排,没有经历过那个历史时期的青年演员们如何把握《奇袭白虎团》这部戏的精髓?整个剧组最终将排演的核心落在了“激情”一词上。“因为《奇袭白虎团》是战争戏,演员在舞台上时刻要保持充沛的激情!所有演员包括群众演员都有戏,要演出精气神,演出满台激情!”导演如是说。

此次饰演男主角严伟才的是2010年复排版饰演过该角色的演员孙卫安。能演“严伟才”的演员很难找,要求演员文武兼备,既能唱,又能舞,还要边舞边唱,配合多种高难度的武戏动作,对演员是极大的考验。

十年前复排时,孙卫安就曾在演出过程中受过伤,而在他之前扮演过严伟才一角的,当时的山东省京剧院副院长、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刘建杰,也曾在排练“严伟才”著名的下高“台扑”动作时摔伤过胳膊。

孙卫安常常跟别人开玩笑:“《奇袭白虎团》一看就是山东人的戏,太实在了。”除了男主角严伟才,创造了无数“新程式”的群戏动作场面也是不可多得的看点之一,山东省京剧院集合全院上下一切能发动的力量,历经三个月紧锣密鼓的排练,彻夜苦练,精益求精,旨在复原当时风靡戏坛、惊艳全国的“尖刀班”的震撼原貌。

作为一部不仅记录了历史事件,歌颂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奋发向上、不畏强敌的伟大精神,同时也因为独特的艺术创新而在现代京剧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的“红色经典”,不断复排既是对人民英雄精神永恒的铭记与歌颂,同时也是珍贵的艺术成就和艺术创新得以延续和传承,弘扬文艺瑰宝,保存艺术火种的重要途径。

薪火相传,以老带新,山东省京剧院让这部历经快七十年的红色经典再度吹起号角,鼓舞一代又一代的观众和演员,把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的传奇代代传颂。

很少有像《奇袭白虎团》这样的新编现代京剧能够以一种写实的态度描绘现代战争紧张刺激、波云诡谲的场面,在洋溢着的革命乐观浪漫主义情怀之下,能够看到严肃坚实的革命现实主义态度;其在唱腔、音乐、动作设计上多种元素的融合和借鉴,展现了现代京剧极强的包容性与生命力,是京剧能够不断适应时代发展,推陈出新的力证。

而最重要的是,《奇袭白虎团》是属于人民的艺术作品,它真正来自一线战士的战斗经历,也真正服务于奋斗在社会主义建设一线的人民群众,它是全国各地京剧艺术家们的“集体创作结晶”,也更是全国人民无法磨灭和忘却的民族灵魂宝藏。

《奇袭白虎团》中体现的中国人民对世界和平与美好生活的乐观与渴望,不屈、坚韧而勇于斗争的精神,更是70年来中国人民志愿军和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克服险阻,奋勇直前的精神象征。

(作者:孔德罡,系南京师范大学南国剧社总监,山东省利津县第一中学高级教师张怀远对此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