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样板戏”的笑料
2020-11-16 发表|来源:山西戏剧网|作者:佚名上山下乡的高潮产生于“文化大革命”年代,因此必然打上“文革”的烙印。这场十年动乱使全国人民的精神和物资生活到了极其贫困的地步。“十亿人民八个样板戏”就是那个年代真实的写照。
在我们云南东风农场,随着大批“有知识”的知青的到来,当时曾搞过一次“普及革命样板戏”活动。从总场的宣传队到各个分场宣传队,纷纷赶排“样板戏”。我们五分场排的是“智取威虎山”,记得彭正戈演的杨子荣。在那个年代这也许是我们相当不错的精神生活了。
多少年过去了,这场会演中的一些特殊的精彩镜头还留在脑海中——

1、“又黄了一次”
有一个分场也是排演“智取威虎山”的全本。在座山雕与杨子荣的对话时,座山雕问:“脸红什么?”杨子荣答:“精神焕发!”座山雕又问:“怎么又黄了?”杨子荣答:“防冷涂的蜡!”这时,那位演座山雕的演员记不起下面的台词了,急中生智,他又问了一句:“怎么又黄了?”好在演杨子荣的演员反应极快,马上回答:“又涂了一层蜡!”。一下子全场哄堂大笑。
2、“带李铁梅的爹。”
有一个分场排演了《红灯记》。到了李玉和要上刑场的那段戏时,跑龙套的狱警要喊:“带李玉和。”然后李玉和上台亮相。演出的那天,那位演狱警的老兄不知什么原因,在后台喊:“带李铁梅。”话音未落,他已经意识到自己喊错了,急中生智加了两个字“的爹”。于是就变成了“带李铁梅的爹”,一阵锣鼓声起,李玉和上台亮相,全场哄堂大笑。
3、打虎上山
《智取威虎山》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小分队深山问苦,激发了李勇奇和小常宝的深仇大恨,军民齐心协力要消灭座山雕土匪。这里有一个造型,李勇奇拔出砍在树墩上的斧子,然后一个亮相。演出的那一天,可能是用力过猛,当李勇奇要拔出斧子时,怎么也拔不出。最后只好连斧子和树墩一起提了起来。因为是“真刀真枪”的,好在演李勇奇的演员力气够大的。全场又是哄堂大笑。
作为知青,有这样的业余文化生活,在当时的条件下已经是一种精神的慰籍了,苦中作乐。尽管这中间有不少笑料,因为我们毕竟是业余的。好景不长,没过多久,“文革旗手”江某人发话了——“有人破坏样板戏!”一声令下,我们的会演就谢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