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富连成社创办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2024-12-09 发表|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董磊今年是富连成社创办120周年。京剧界乃至戏曲界文艺界的艺术家、专家、学者以及富连成社的弟子纷纷撰言,从不同角度和方面阐释了富连成社的艺术成就和丰富内涵,为我们进一步研究、理解和传承、弘扬富连成社的社会文化价值提供了多元视角和有益启迪。
众所周知,京剧艺术融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展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人文精神和审美旨趣,成为中国传统戏曲的突出代表与中华文化对外交流的重要使者。翻开一部两百多年的京剧教育教学发展史,因办学时间最长、造就人才最多、影响最大而被誉为“京剧第一科班”的富连成社无疑是一座赫然耸立的历史丰碑。富连成社于1904年创立,1908年就遇“国丧”禁演,当时社会上的大部分戏班就地解散,只有富连成社励精图治闭门排练,三年后一炮打响。自此开始,富连成社历经风霜,老一辈京剧人在困境中坚守,虽数度沉浮,但“为祖师爷传道”的初心却从未改变。在那个风雨如磐的年代,富连成社两任社长办学的艰辛故事及它所培养的近800名学员的传奇人生,说不尽、道不完,令人尊重和敬仰。因为他们以及他们表演的剧目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守住了中华戏曲文化的根与魂!富连成社因材施教、重基础、重师资、重实践,先后教育培养出侯喜瑞、马连良、于连泉(筱翠花)、谭富英、裘盛戎、叶盛章、叶盛兰、袁世海等多位开宗立派的大家。京剧大师梅兰芳、周信芳少年时代也曾在此“搭班学艺”,吸取丰厚滋养。从艺术流派到剧目传承,从科班规范到人才培养,富连成社为中国戏曲教育与京剧事业的传承发展作出了重大历史性贡献。从富连成社走出的名家巨匠以及他们所创建的艺术流派风格应时而动,顺势而为,不断开枝散叶,西至宁夏、甘肃,北至吉林、黑龙江,南至福建、台湾,东到山东乃至日本,足迹、影响遍及五湖四海。时至今日,富连成社的人才培养模式、办学理念、管理方式依然值得戏曲教育者、院团管理者认真研究借鉴,堪称一部戏曲艺术薪火相传的不朽传奇。
富连成社不仅是戏曲教育的范本,而且继承、转化、创排了大量受人欢迎的京剧作品。如果说演员的表演是戏曲艺术的核心之处,那么剧目的传承就是戏曲艺术的灵魂所在。富连成社的演出剧目包括传统保留剧目、整理改编剧目和新编独创剧目,有不少濒临失传的剧目在长期的演出实践中得以保存、继承。目前活跃在京剧舞台上的许多剧目依然来自于富连成社。现收藏于国家典籍博物馆的《富连成藏戏曲文献汇刊》(三十册,近500部剧目),为“富连成藏本”申请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奠定了坚实基础、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些重要文献对于探究京剧剧目发展的历史轨迹,研究清代以来民间演剧的内容形态和美学意义极具参考价值,对于京剧及其他剧种的教学演出等也极具参考价值。这是富连成社贡献给戏曲界的一笔宝贵财富,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学习并倾情挖掘的一座艺术宝库。
2020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戏曲学院师生的回信中指出,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繁荣发展戏曲事业关键在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优良传统,坚持守正创新,在教学相长中探寻艺术真谛,在服务人民中砥砺从艺初心,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迈上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新征程,我们对富连成社创立120周年最好的纪念,根本就在于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传承、弘扬富连成社“出人、出戏、走正路”的优良传统,着力培养德艺双馨的戏曲名家大家,创作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戏曲精品,推动戏曲艺术从“高原”向“高峰”跨越。
秉持传道授业,赓续中华戏曲文脉。“创办科班,不为个人发家致富,只为培养教育梨园后一代,永续香火。”这是富连成社首任社长叶春善以及老一辈京剧人在梨园祖师爷的神龛下许诺的誓言,这誓言穿越120年的光阴,仿佛依然萦绕在耳畔。富连成社的先辈们不仅传承舞台上的唱念做打等诸般“技”与“艺”,而且心中饱含着对中华民族价值理念和人文精神的崇敬与坚守。当代戏曲工作者唯有坚定文化自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戏曲才能做到“传艺、传神、传德”,讲好中国故事、展示好中国形象、传播好中国声音,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戏曲力量和智慧。
坚持变革求新,不断开拓戏曲艺术新境界。回望富连成社44年的发展历史,开放包容、求新求变是它的显著特质。富连成社眼光敏锐,适应社会需求,改革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规范,参与制定行业规定,努力提高戏曲从业者的社会地位。它的变革、突破、发展为传统戏曲教育转型过渡到现代戏曲职业教育提供了可靠借鉴,十分难能可贵。它所培养的优秀学员,更是随着时代变迁不懈地在艺术上创新求变乃至开宗立派。当代戏曲工作者应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遵循戏曲美学精神和艺术规律,通过融入时代精神、现代理念和科技成果,坚持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努力实现与时代发展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与人类情感相融通、与观众审美相契合,推动戏曲艺术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
始终心中有人,让戏曲百花园永远为人民绽放。富连成社非常重视舞台实践的历练积累,日常营业演出紧贴普通观众的需求,演员阵容齐整、表演质量很高,因而富连成社的戏往往座无虚席,还逐渐培育并形成了固定受众群,许多观众风雨无阻,有戏必看。当年不少年轻人通过观看富连成社的戏而爱上了京剧艺术,有的还喜结情缘并投身戏曲行业,自信从容地走上了艺术道路。当代戏曲工作者,应时刻把观众捧在手上、放在心上,防止和克服艺术与市场脱节、创作与演出脱钩、表演与受众脱离的现象,积极反映社会生活,推出观众喜闻乐见、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同时广泛开展戏曲普及和美育教育,努力做到百花回报沃土、艺术奉献人民。
坚守以德为先,争做德艺双馨的戏曲工作者。戏曲界向来重视良好职业道德的养成和社会形象的塑造,倡导“学艺先做人”“艺高不如德高”“台上演戏,台下做人”等。戏曲科班不仅要传艺,更要育人。富连成社240字的社训,就是对当时学艺少年的训谕,高度浓缩了老一辈戏曲演员的处世之道,进而形成对梨园行的规范教导。老一辈艺术家们讲求“艺德”,既包括对忠孝仁义日常道德的考察,也强调耐苦恒情的意志品质。浇花要浇根,育人应育心。当代戏曲工作者应挖掘富连成社240个字的训词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价值,敬畏戏曲艺术和社会大众,培养吃苦耐劳忠诚的职业精神和爱国为民尽责的文化担当,追求戏品与人品的统一,涵养高尚的艺术人格,努力争做崇德尚艺、德艺双馨的戏曲家和戏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