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京剧 > 资讯 >

从联手搭台唱戏迈向文化协同发展

2015-07-29 发表|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佚名

2015年京津冀精品剧目展演圆满落幕

河北梆子《钟馗》
 
评剧《花为媒》
京剧《赵佗》
7月8日,由京剧表演艺术家裴艳玲自导自演的新编京剧《赵佗》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酣畅上演。68岁的国宝级艺术家裴艳玲再次挑战自己,演尽主人公赵佗19岁到100岁的传奇一生。前半段穿上厚底、扎上大靠、使上长枪演武戏,后半段髯口从“黑三”“黪三”到“白三”唱文戏。此剧鼓声音落,标志着由北京市文化局、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河北省文化厅共同主办的2015年京津冀精品剧目展演圆满落下帷幕。这项历时两个月的展演活动采取政府文化部门引导、三地戏曲院团联手、专业机构运营的模式,从联手搭台唱戏真正迈向文化深度协同,演奏出一部京津冀文化“协奏曲”。

联手搭台 戏曲盛筵飨京城 

2015年京津冀精品剧目展演共推出京津冀三地11家院团的11台优秀剧目,于5月28日至7月8日在京演出了22场。其中,既有经典传统老戏,也有近些年来创作的新戏,包括评剧《花为媒》、《从春唱到秋》,京剧《赵佗》、《华子良》、《钦差林则徐》、《屈原》,河北梆子《钟馗》、《北国佳人》,昆曲《续琵琶》,北京曲剧《茶馆》,舞剧《泥人的事》。这些剧目或是压箱之作,或是名家名角参演。古稀之年的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谷文月扮演的花样少女“张五可”让观众如痴如醉;“二度梅”获得者孟广禄主演《钦差林则徐》一展裘派风范;著名武生表演艺术家裴艳玲的演出吸引众多观众从香港、湖北、湖南等地赶来,只为一睹风采……22场演出平均上座率75%,最高上座率96%,多场演出一票难求,精彩瞬间让京城观众大饱眼福。

演出期间为了能够让更多观众有机会走进剧场,主办方努力搭建文化惠民演出平台,推出惠民票价,以每场演出50%以上票价不超过100元的优惠价格吸引了众多热爱传统艺术的观众走进剧场与名家近距离接触。同时,为了能够让更多的年轻群体接触到传统艺术,感受到戏曲的真正魅力,展演还针对大学生举办了公益场次。演出结束后,许多学生反映,一直以来都被传统的思维所禁锢,觉得戏曲单一枯燥,没有想到竟然也可以这么好看,这么接地气。北京师范大学学生赵阳表示,公益演出不仅对戏曲这样的传统文化起到直接宣传的作用,同时对于大学生提高艺术修养、丰富业余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众多专家学者也对展演给予了较高关注,并为京津冀演艺协作发展建言献策。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姜彤林表示,此次展演可以用“高起点、高规格、高品质”来形容,参与到展演中的11家院团在各个剧种发展中均处于领军位置,所演剧目也都体现出当下京剧、评剧、昆曲、河北梆子、北京曲剧等剧种的最高水准,演出阵容含金量之高不言而喻。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主任谢柏梁表示,京津冀三地本身属于同一文化圈内,三地的文化和语言有着高度的一致性,这为三地合作提供了有力保障,这种活动应该一直持续下去,逐步培养观众、培养市场,形成良好的演出氛围,逐步将京津冀三地的文化带动起来,辐射到周边地区,形成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共同体。

展演期间,京津冀演艺发展论坛和京津冀演艺项目交易会也成功举办。论坛不仅组织了众多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京津冀三地演艺协同发展,还成立了京津冀演艺协作平台,为演艺领域深度合作提供稳固的协作机构。交易会为京津冀三地200余个项目免费提供展位,为三地剧团、剧场、演艺机构提供了最便捷有效的推广平台和对接渠道,以便开展多种样式的交流与合作。

据悉,以中国评剧院出品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主题作品评剧《母亲》等为代表的北京地区优秀剧目即将赴津冀两地进行巡演。即将开幕的河北省戏剧节也邀请了京津两地的优秀剧目前往演出。三地演出交流合作将作为常态继续加强。

通力协作 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好戏连台 

2015年京津冀精品剧目展演成功举办,是京津冀三地联合推动演艺领域合作、共同培育文化品牌的重要举措。自今年3月27日三地文化部门领导签署合作协议开始,到7月8日京津冀精品剧目展演闭幕,近4个月的时间内,京津冀三地文化主管部门联合签订了《京津冀演艺领域深化合作协议》,举办了京津冀演艺项目推介会、京津冀精品剧目展演、京津冀演艺项目交易会、京津冀演艺发展论坛等一系列活动,成立了京津冀演艺协作平台,可谓动作频频、成果多多。

事实上,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2月在京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自2014年以来,京津冀三地文化厅局立足自身工作职责,紧密协作,积极主动地推进文化领域协同发展,陆续出台多项政策措施:

——加强顶层设计,形成区域联动机制。2014年4月9日,京津冀三地文化厅局在京召开了加强文化协同发展座谈会,建立了三地文化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共同研究三地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政策机制,挖掘各地文化资源优势,推进有关合作项目的落实,为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长远发展制定了行动计划。2015年3月27日,京津冀三地文化厅局主要领导再次在京举行工作会议,宣布一系列深化演艺领域合作的举措,将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推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

——以河北梆子优秀剧目巡演为先导,迅速开展交流演出活动。2014年4月,三地率先推出了“三地同唱盛世曲 携手共筑中国梦——2014年京津冀河北梆子优秀剧目巡演(北京站)”活动,揭开了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的序幕。活动首次将三地河北梆子优秀剧目作为整体打包推出,汇集了三地的四家河北梆子院团,演出了7台优秀剧目及一场名家名段演唱会,演出上座率平均达九成,售票收入超过18万元。展演活动吸引了河北及天津的戏迷多次组团来京观看演出。随后,在11月举办了河北石家庄站的巡演活动,10场演出,场场爆满,共有近万名观众走进剧场。2015年4月27日,天津站的巡演活动开幕,演出了一台名家名段演唱会和9台优秀剧目,反响热烈。在积极开展巡演的同时,一年来京津冀三地文化部门还精选优秀剧目参加分别在京津冀举行的全国地方戏(北方片)优秀剧目展演、中国京剧节、中国评剧节等活动,形成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

——签署了京津冀三地文化领域协同发展战略框架协议。2014年8月,京津冀三地文化厅局在天津市滨海新区举行了京津冀文化领域协同发展战略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并围绕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演艺领域交流与合作、文化产业协作发展、打造非遗活动品牌、培育区域文化市场等多个方面,提出了深化合作的工作方向。

——以第五届中国天津滨海文化创意展交会为契机,推进了京津冀三地文化产业协作。活动重点加强了三地在动漫游戏、文艺演出、艺术品交易领域的合作对接,加强文化产业资源互通,为产业主体牵线搭桥,努力构建统一的区域文化市场。在第五届中国天津滨海文化创意展交会上,三省市文化部门组织文化企业举办了项目对接洽谈会,并精选了40余个有代表性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进行了项目推介与合作洽谈。

——多层面对接演艺资源,深化演艺领域合作。2015年3月27日,京津冀三地文化厅局在京签署了《京津冀演艺领域深化合作协议》,并举办京津冀2015年演艺项目推介会。《京津冀演艺领域深化合作协议》明确了5个方面的核心内容:共同打造政府采购协作平台,共建共享演艺品牌,共同委约创作舞台艺术作品,共同搭建演艺资讯推广平台,共同组建京津冀演艺协作平台。

    ——合力打造具有京津冀区域特色的非遗文化品牌。2015年6月,京津冀三地文化部门联手在京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展暨传统手工艺作品设计大赛。来自京津冀三地的60个传统手工艺非遗项目共同参与,通过传承人现场技艺演示及实物、图文、视频结合的展陈方式,集中展示了京津冀三地的非遗保护成果和优秀设计作品,打造了一批具有京津冀区域特色的非遗文化品牌。

——开展京津冀文化领域协同发展相关课题研究。京津冀三地已着手开展文化协同发展的相关课题研究。其中,北京市文化局课题《京津冀三省市文化协同发展战略研究》已作为2015年北京市重点课题上报,并被列入文化部年度重点课题。相关研究成果将为三地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文化发展政策、总体规划、项目实施计划等重要文件提供参考依据。

刚刚落幕的京津冀精品剧目展演是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机制发挥积极作用的成果之一。为全面推进三地文化领域的协同发展,一系列的体制机制正在建立和形成。北京市文化局局长陈冬说:“京津冀地域相连、文脉相通,文化领域协同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具有独特优势和广泛的合作前景,文化行政部门在推动京津冀文化领域协同发展方面应有高度自觉和积极作为。” 专家也指出,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除了在文化设施、公共文化服务等“硬件”上投入和着力,在“软件”上更需要深入挖掘三地的文化资源,将民族的、历史的文化艺术形式赋予新的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