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京剧 > 资讯 >

小剧场京剧《审头刺汤》:明朝宫廷之外的那些事

2016-08-15 发表|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李楠
小剧场京剧《审头刺汤》剧照

2016年“北京故事”优秀小剧场剧目展演目前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受到广大京城戏剧爱好者特别是年轻观众的极大关注。近期,北京京剧院将在繁星戏剧村贰剧场演出两场传统老戏《审头刺汤》 ,成为此次展演的一大亮点。从主办方的策划思路可以看出,此次宣传报道是有意识地突出文化品牌,所以特地推出强有力的广告语“明朝那些事” ,目的是吸引更多追求时尚的年轻观众的眼球,让他们看到京剧也是一种时尚,京剧距离生活并不遥远。人们一般熟悉的明朝那些事,不外乎明朝宫廷内部的那些事,而对于事以外的那些事,知之者则相对较少。

《审头刺汤》讲述的是明朝后期嘉靖年间一段曲折的公案故事,大致说的是:奸臣汤勤由于渴望得到太仆寺卿莫怀古的爱妾雪艳娘,暗设毒计,以名曰“一捧雪”的玉杯栽赃陷害莫怀古,险些将其置于死地。然而莫怀古家中有一忠厚仆人莫成,由于与主人面貌相似,宁愿代主一死。死后,汤勤又窥测出人头为假,于是朝廷命锦衣卫大臣陆炳重加审理。在审案过程中,陆炳坚持人头为真,汤勤坚持是假。后来陆炳看出汤勤之意不在人头,而在美人,便顺水推舟,把雪艳娘断予汤勤,并暗地嘱咐雪艳娘替夫报仇。直到成婚之夜,悲愤交加的雪艳娘在汤勤酒醉之后,拔剑刺死这一无耻小人,自己也同归于尽。

那么,这出经典的传统老戏是否适合推向小剧场演出呢?回答是肯定的,原因是剧中角色设置恰到好处,全剧人物不多,只是通过老生、青衣、丑角三个主要人物就把一个错综离奇的故事展现得淋漓尽致。在传统京剧里,有相当一批数量的老戏都与这情况相似,用少数的人物演绎好听好看的故事(实际上,精简的格局非常适合剧团在小剧场内因陋就简地完成演出) 。而这出戏不同于其他戏的地方在于它是以老生念白为主,老生在剧中的唱腔只有数句[四平调]以及数句[散板] ,观众的欣赏重点完全集中在老生铿锵有力、韵味迭出的念白上。

剧中饰演一号人物陆炳的是著名的马派老生朱强。追根寻源,马派创始人马连良先生不仅当年反复演出该剧,使之变成马派的代表剧目,并在抗美援朝时期,在硝烟弥漫的战地与程派创始人程砚秋先生联袂演出该剧,慰问最可爱的志愿军战士。从这一历史细节也可以看出,这出戏的确适合在简陋的剧场环境下演出,成本低,收效高。从艺术角度说,这出戏作为传统老戏,在过去是各个老生、青衣流派都争相演出的好戏。只是流传至今,在老生方面几乎成了马派独揽的趋势。在当下,各艺术门类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势,京剧艺术也应该在流派继承方面推陈出新,这出戏也可以多多鼓励学习余派、杨派的老生演员多演。笔者也想借此呼吁,传统京剧不要成为单一流派的私房戏、看家戏,而应该成为人人皆演的大路戏、常见戏。

记得大约十年前,京剧杨派老生表演艺术家朱云鹏先生曾从浙江京剧团赶到北京,为央视戏曲频道录制节目,他带来的节目便有这出《审头刺汤》 ,唱腔风格遵照杨派,一时激发很多戏迷的兴趣。京剧固有的多姿多彩的流派艺术,也在不同风格的展示下熠熠生辉。马派的[四平调]是广为人知的“怀来辙” ,而余派、杨派的唱词则是“灰堆辙” ,唱词为“自古道人亏天不亏,过往神灵饶过谁?贤弟你暂回蓟州去,三日后自有好音回。 ”笔者当年去朱先生下榻的旅馆拜访时,朱先生饶有兴致地说:“为了剔除糟粕,同时也是听从电视导演的意见,特地把唱词中含有因果报应的词语改掉了。于是唱成‘自古道人亏理不亏,天网恢恢饶过谁? ’ ”老艺术家的谦逊作风真是令人难忘,遗憾的是,随着朱先生等老艺术家的相继离去,也带走了很多风格各异的剧目,一些流派技艺也随之灰飞烟灭。而在今天,青年演员享受着如此优越的学习条件,更应该抓紧时间抢救学习,守住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