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 京剧 > 资讯 >

李胜素:往事历历,情谊绵绵——在山西工作时的难忘记忆

2016-11-17 发表|来源:中国晋剧艺术网|作者:李胜素

光阴荏苒,岁月如逝,不觉离开山西已有15个春秋。在山西省京剧院60华诞的喜庆时刻,回望在山西工作和生活的情境至今历历在目。如今我虽身在京城,但对第二故乡那份眷恋却始终千丝万缕,因为这里有关心支持过我的领导和前辈;这里有一起风雨同舟过的伙伴;这里有置腹推心、意气相投的朋友;这里曾有使我事业进步的老师。

京剧院在山西诸多剧种中虽过的很艰难,这里却有着热爱京剧事业、乐于忠于职守的文化领导,有着甘守清贫、爱岗敬业的优秀团队。特别是在我艺术上日趋向上的时候,在山西有幸结识了梅兰芳大师的弟子刘元彤先生,这对我学习传承梅派艺术无疑是大好机遇。在先后排演的《霸王别姬》、《廉锦枫》、《红线盗盒》等剧目中老先生一腔一调、一字一句、一招一式的倾情相教,以他自己深厚的造诣,诠释着梅派艺术的神韵,令自己收益匪浅。记得师傅梅葆玖曾对刘老师说:“胜素在山西,请元彤师哥多多费心”。两位老师的教诲至今言犹在耳。刘老先生走了,他的艺品艺德,诲人不倦的精神却留在了我艺术人生的记忆里。

山西省京剧院是一个重视剧目创作,着力培育人才的集体。在坚持传统剧目演出的情况下,几乎每年都有新剧目推出,可谓佳作不断,如《金谷园》、《精卫填海》、《呜呼奴才》、《郑成功》、《孟丽君》等都产生过积极的社会影响,我也在几个剧目的演出中对不同剧目中的不同角色,进行过有益的尝试,并得到锻炼。后应邀重返母团,合作创作演出了《走西口》、《知音》,并参加了中国京剧艺术节及其它重大艺术活动。当再次置身于自己的老团队之中,一切都那么流畅、那么融洽、那么自然,是那样的和谐。十多年结下的这份情缘再次得以延续,回想起来令人倍感温暖。

1996年山西成立了梅兰芳青年京剧团,这无疑是山西京剧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时任院长的李和同志精心运筹,聘请了梅葆玖先生、刘元彤先生、姜凤山先生、华而实先生任艺术顾问,选派了既懂管理又精于业务的田永国同志任党支部书记,我担任团长,由中国戏校、河北戏校、山西戏校毕业后优秀人选组成了一个年轻而又富有朝气的青年团队,可谓四梁八柱、行当齐全、阵容整齐、文武不挡。短短几年间,艺术足迹遍及黄河两岸,梅兰芳青年团的声誉也随之唱响三晋城乡。

我在山西的十年中,永远不会忘记我和我的团队曾经冒着酷暑严寒在黄河岸边滚热的黄土地上为一线工人演出;不会忘记夜渡黄河时那惊心动魄的情景;不会忘记大年初一慰问太旧路上建设者时的飞雪扑面;不会忘记正月十五远赴万家寨为引黄第一线的英模们演唱时冷风凛冽对我的意志的考验。无论条件怎样艰苦,可喜的是我和我的团队一路谈笑风生、乐观向上,人人心里似乎有一团火,以自己的热情付出温暖了千家万众。每每想起我都会心头一热。

在山西工作生活的十年里,我做过主演、当过团长,在山西拜了梅葆玖先生为师。在山西成立了梅兰芳剧团,在山西荣获梅花奖,在山西参加了全国多项重大艺术活动,演出之余还担当过山西电视台《五彩缤纷》栏目、太原电视台《欢乐今宵》栏目主持人,多种艺术门类的接触、多方位的合作,都使自己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结交了朋友,这种情感和友谊是会绵延不断、直至永远。

河北培养了我,山西发展了我,北京成就了我。刻苦学艺、孜孜以求、诚以待人、心怀感恩,这是我艺术人生始终如一的追求。

往事历历,情谊绵绵,我感恩山西、感恩山西省京剧院,因为这里是曾经滋养过我的第二故乡。我的老搭档、好朋友田永国老师写的一首词道出了我与山西的情缘:

十度春秋沐星辰,

风雨同舟情谊深;

一缕相思连京晋,

千载相逢有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