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宝春和他的京剧创新之路
2019-04-12 发表|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连晓芳4月6日至7日,台湾京剧名家李宝春携台北新剧团在北京保利剧院先后上演新老戏《赵氏孤儿》和新编京昆大戏《清辉朗照》。作为一部悲壮的史诗剧作,新老戏《赵氏孤儿》讲述了程婴舍子、众义士舍命救孤,最终惩治恶人使母子团聚的故事,经李宝春改编,以全新结局书写了烈士忠义。《清辉朗照》则是李宝春继《知己》《京昆戏说长生殿》后的又一京昆力作,糅合了细腻婉转的昆曲曲调与明快豪迈的京剧唱腔,呈现出一代词人李清照在回忆与现实中爱恨交织的情感纠葛。
作为我国台湾地区的京昆代表人物,李宝春始终以传统戏剧为基础,不断融入时代新意,用“以老为新”“京昆混搭”的方式为传统戏注入新活力。
创编新老戏:
突破传统 以老为新
出生于京剧世家的李宝春,其父是一代京剧艺术大师李少春。在首任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辜振甫的盛情邀请下,李宝春1990年加入台湾辜公亮文教基金会京剧推广组,1997年成立台北新剧团,2006年创立“新老戏”品牌。在创作过程中,李宝春不断求新求变,每年推出不少于两部作品,至今已累积演出新戏、老戏共计50余出,超过300余场。
李宝春始终强调,他的创新没有背离京剧传统。今年恰逢原北京京剧团排演《赵氏孤儿》60周年。“回想当年马连良校长等前辈艺术家演出的《赵氏孤儿》,每次看完都很感动,他们的艺术魅力让人难以忘怀。”1969年毕业于原北京市戏曲学校的李宝春感慨地说。
由于年代久远,当下的年轻观众对程婴这个角色缺少共鸣,很难理解他的义举。想要让青年观众认可与感动,是李宝春改编《赵氏孤儿》的初衷。他在全剧结尾处去掉了酒席宴上孤儿赵武手刃屠岸贾这场戏,而将屠岸贾伏诛改为幕后交代,同时增添了程婴亲自带赵武进宫和亲生母亲庄姬公主相见的一场戏。如果说原北京京剧团版的《赵氏孤儿》是在大快人心中结束演出,那么台北新剧团的《赵氏孤儿》则是增添了很多人性的思考,让观众在感动中回望现实。
观众的认可是对创作者最大的鼓励。在《清辉朗照》中,当李宝春扮演的张汝舟用小调唱出东京汴梁城的风味小吃时,那股子“家乡味儿”立即赢来现场的一片掌声与叫好。用台北新剧团制作人辜怀群的话说,从《知己》《京昆戏说长生殿》到《清辉朗照》,台北新剧团一步步在传统戏广大的园地里摸索,开拓着具有自己风格的“实验剧场”。
依托基金会:
面向市场 观众至上
“标新不立异,恋旧且喜新”。李宝春这几年自编自导自演了多出新老戏,其中既有新编历史剧《孙膑与庞涓》,又有现代戏《原野》;既有着传统服装的《弄臣》,又有着清装的《知己》。对于这些新老戏,李宝春始终立足于一个“老”字,即坚守传统京剧之“根”。
其实,“新老戏”理念的产生,并不是李宝春和辜怀群的灵感乍现,而是他们根据台北新剧团自身的生存条件和京剧演出市场的实际状况而做出的创新之举。
台湾辜公亮文教基金会为辜振甫于1988年发起。在基金会执行长辜怀群的积极推动下,台北新剧团定期公演新老戏,并连续多年举办大陆巡回演出。
李宝春表示,台北新剧团系民间非营利性组织,一般人事、行政费用,除依靠公演自筹外,差额都依赖企业赞助支持,巡演时亦采取项目筹措的方式。作为一个由文教基金会资助的民间艺术团体,台北新剧团面临着资金、人员和市场的巨大压力。台北新剧团的生存依托于基金会,这让李宝春时刻把“业务第一”“观众第一”放在心上。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提出贴合观众、适合京剧演出市场的合理方案,而“新老戏”正是李宝春和台北新剧团为适应市场而做出的大胆尝试。
传承与创新:
讲好故事 直击人心
如今,“新老戏”的概念已被海峡两岸京剧演出市场接受,巡演邀约不断。十多年来,李宝春率台北新剧团参加各种艺术节和演出,获得多个奖项,如凭借《孙安进京》获上海第十三届“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成为台湾地区首位获得“白玉兰”奖的艺术家;参加第四届中国京剧节的《巴山秀才》获优秀表演奖和评审会特别奖。
随着年龄渐增,李宝春最上心的一件事就是对台北新剧团年轻演员的“传帮带”。为此,李宝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证新剧团后继有人。《清辉朗照》中李清照的扮演者陈雨萱自幼在戏校学习京剧,之后进入北方昆曲剧院专攻昆曲。“这出戏难能可贵地展现了她京昆两门之特长。”李宝春说。李清照之弟李迒的扮演者李侑轩毕业于台湾中国文化大学中国戏剧学系,多年来受李宝春言传身教,遵循“一切以人物为主”的表演方针,勇于接受新编戏曲的挑战。其他演员如孔玥慈、林偲婷、李青锋等也都各有擅长,台上个个有戏,台下身兼数职,这也是台北新剧团的一大特色。
在北京保利剧院的两天演出,来了不少京津两地的同行和戏迷。“内行看门道”让团员们不敢有丝毫的失误,将动作一练再练,把演员与乐队间的默契发挥到极致。观众席中,第一次观看台北新剧团演出的中央戏剧学院戏剧管理系教师马臻邾感触颇深:“宝春老师在传承与创新、处理‘新’和‘老’的关系上拿捏得很好。《清辉朗照》虽是话剧剧本,但几乎只用了原剧本的故事结构和人物,唱词、音乐全部重新创作,且新的唱词既有时代感,又符合京剧昆曲的表现风格和唱腔,让人看得津津有味。”
演出结束后能让观众说一句“今晚太美好”,一出有艺术感染力的戏的最高赞誉莫过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