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京剧 > 山西省京剧院 >

紫袍不是一朝绣 好戏尚需细细磨

2016-11-18 发表|来源:中国晋剧艺术网|作者:张智
 

提起武则天和狄仁杰这两个带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耳熟能详。山西省京剧院创排的新编京剧《紫袍记》就是一部以女皇武则天、名相狄仁杰为主人公,扎根山西、立足本土,反映山西历史文化的新编历史剧。该剧是山西省京剧院在圆满完成转企改制各项任务大背景下创排的一部新戏,也是剧院转企改制后精心打造的一部开锣戏、提气戏。

“有戏才会有戏。”我们始终认为,艺术院团不管是改制之前的事业单位还是现在转制成为文化企业,无论在什么体制下都要搞创作,最终都是要拿作品说话,这一点是没有变的。因为,艺术创作是一个艺术院团的生命线,是我们的安身立命之本。因此,如何搞活、搞好艺术创作就成为任何一个艺术院团都必须面对的永恒命题。这些年,有些院团要么不搞戏,要么一说搞戏就想到请外援,甚至完全依赖外援。其实,这个问题需要辩证地来看。外请专家好处固然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迅速提升一个院团的艺术水平和鉴赏力,让大家找到标杆,知道什么样的艺术水准是一流的。但也必须看到硬币的另一面,过度或者长期依赖外援对本院演员尤其是新生代演员舞台经验的锤炼、演职人员创作热情和创作信心的培养都存在负面影响,是不利于院团长远发展的。这样,就逼着我们换一个思路。

近几年,山西省京剧院一直在做的一件事就是紧紧围绕艺术创作这个核心,在为优秀青年演员成长搭建平台、创造机会上下力气、花心思,包括全力支持王越、单娜、冯其鹏等优秀中、青年演员参加青京赛、京剧折子戏大赛、京剧艺术节等全国重要赛事,为他们延请名师、精心举办拜师仪式,倾力打造以《紫袍记》为代表的一批新戏等。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凝聚人心、锻炼队伍、推出作品,尤其是恰当处理好用人和养人的关系,让年轻人拥有信心,看到希望:人不但要留得住,而且要用得上、用得好;戏不但要立起来,而且要立得稳、立得久;队伍不但要带起来,而且要敢打硬仗、善打恶仗,能打胜仗,促使剧院进入“人——戏——队伍”这样一个良性发展的轨道,让院团走得更好,走得更远,真正做到“有戏才会有戏”。这一点,已经成为我们山西省京剧院领导班子的共识。

在艺术创作上,山西省京剧院始终秉承“三并举”原则,在坚持排演传统剧目、继承弘扬京剧艺术的同时,不断推出反映时代风貌、体现地域特色、接地气有灵魂的新作品。新编京剧《紫袍记》正是在这一思路指导下推出的。我们之所以选择这部戏着力打造,主要基于两点:首先,创作一部反映山西历史文化和历史人物的优秀舞台作品,山西省京剧院责无旁贷。其次,是题材、故事以及其中蕴含的戏剧力量深深地吸引我们要把这部戏抓下去。《紫袍记》通过演绎武则天、狄仁杰君臣二人的斗争与合作,在舞台上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处处体现出以民为本、以社稷为重、造福天下苍生的“大道”,让戏剧获得了思想的高度和力量。我们相信,这股巨大的正能量在感染自己的同时,通过舞台也会传递给观众,获得观众的共鸣。此外,《紫袍记》还在创作过程中也注意大胆创新,从唱腔、服装、音乐到舞美都进行了积极探索,精益求精,力求为观众带来不一样的视听感受。通过今年年初《紫袍记》在深圳的演出,我们已经感受到尤其是年轻观众对我们创新的接受与认可。

在创作过程中,我们坚持边演出、边研讨、边修改的办法,通过进京汇报演出,南下深圳参加文博会展演,并多次组织专家研讨会,不断吸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到目前为止已经进行了三次较大规模改动。就在今年7月8日,我们又一次在国家京剧院召开研讨会,邀请北京戏剧界专家一起为《紫袍记》把脉。在修改过程中,我们注意在细节上下功夫,注重观赏性和艺术性的统一,让戏剧情节真实起来,让舞台人物鲜活起来。我们要求主创人员始终要绷着一根弦:历史和舞台都是细节构成的,要对观众负责,丝毫大意不得。这样反复修改、不断打磨的目的就是真正让人物直抵观众心灵,用艺术感染力打动观众,使作品经得起时间和市场检验。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紫袍记》创排过程中,我们深深地感到排戏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无论是演员还是作为剧院领导都需要有一颗平常心,需要有一股“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在这里,我要代表山西省京剧院感谢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和省演艺集团领导,以及长期以来默默关心京剧院的朋友们,感谢你们对《紫袍记》的关心与呵护!是大家的支持给了我们信心和力量,更加坚定了我们“只要题材和本子没有大问题,认准了就一路走下去”的决心。

紫袍不是一朝绣,好戏尚需细细磨。就《紫袍记》而言,我们为自己定下“三步走”的目标:第一步,是参加山西省杏花奖评比演出,首先要在省内经得起检验。现在,这个目标已经实现,不但得了杏花大奖、王越获得二度“杏花”表演奖及编剧、导演、音乐设计、舞美设计、灯光设计、服装造型单项奖,而且还受到了省内观众的广泛好评。第二步,就是要走出娘子关,参加京剧艺术节等全国性赛事,在更大的平台上接受观众和专家的检阅。第三步,要在充分听取专家和观众意见建议基础上不断完善,冲击“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和中国戏剧梅花奖评比,让这个戏走得更远、走得更好。

山西省京剧院创建于1956年,是山西唯一的京剧艺术表演团体,2006年被文化部列入省级重点京剧院团。50多年来,我院排演了《大脚皇后》、《三关明月》、《走西口》、《五台圣境》、《知音》等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优秀剧目,连续参赛六届中国京剧艺术节,获得多项国家级大奖,其中新编历史京剧《走西口》于2008年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我们相信,有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有全体主创和演职人员的辛勤努力,有广大戏迷朋友的关爱呵护,我们一定精心打造新编历史剧《紫袍记》,为大家献上最佳的舞台呈现,为山西省京剧院即将到来的60华诞献上一份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