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京剧 > 山西省京剧院 >

山西京剧一园丁——忆名誉院长刘元彤

2016-11-19 发表|来源:中国晋剧艺术网|作者:李和

缅怀老一辈京剧艺术家的功德,回顾刘元彤老师与山西省京剧院的交往感受万千。山西省的京剧事业之所以能延续至今,除前辈李铁英老团长起到奠基作用外,刘元彤老师在中间起得作用不可小视和忽略。

早在1958年,他刚从北京调往山西省工作后,发现当时太原市京剧团(山西省京剧院前身)有一名条件非常好的梅派青衣演员,看过戏后很是欣赏。后来应时任太原市副市长刘舒侠的邀请,为这位名叫李开屏的演员及其它两位演员教授了《思凡》和《秋江》。这是刘元彤老师初次和太原市京剧团打交道。

后来,京剧行家出身的刘元彤老师,不管调到哪个单位,总还是关心着山西的京剧事业。当1964年华北局在太原市举办现代京剧汇演时,他十分关注太原市京剧团作为东道主拿什么剧目参加汇演?又是应时任太原市副市长刘舒侠的邀请,到太原市京剧团排练场看彩排。演出结束后,在座谈征求意见时,王中青副省长点名让刘元彤老师发言,称他为戏剧专家。刘老师即兴对剧本、舞台调度、演员表演、音乐唱腔以及舞美等诸方面发表了中肯意见,对这台戏的加工修改锤炼提高起到了很好作用。以后又多次邀请刘老师到剧团指导工作。

但好景不长,连年的政治运动,使得刘元彤老师无暇顾及艺术创作。不是下乡搞“四清”,就是下放忻县,“文革”中还曾遭受迫害。等调回省城时那已经是到了1972年啦!不久被任命为省文化局副局长兼任省戏校党总支书记。这时原来的太原市京剧团已经于1968年10月归省建制,改名为“山西省京剧团”啦!归省后为了艺术队伍的长远发展,决定以省戏校名义招收两批共60名定向学生。这就开始与分管省戏校的主要领导刘元彤老师打交道,为了教学方便,经时任省委宣传部长的刘舒侠批准,将省京剧团的老团长李铁英调往省戏校任副校长,分管新招收的京剧班。这次的招生策划,课程的安排刘元彤老师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指导。这两批学生经过几年的培养后,大都成为剧团的艺术骨干。

“一个戏曲团体不重视创作队伍的培养,不积蓄创作力量和艺术表演骨干,仅靠老家底吃老本,是很难形成自己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独具一格的艺术风貌的。”这是刘元彤老师对省京剧团建团方略的一段切中时弊的剖析。在他的指点与鼓励下,经过刘舒侠部长大力支持,剧团的领导通过各种关系,先后选调了著名剧作家华而实,著名导演方彦,乐队作曲指挥续世生等加盟剧团创作队伍。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神鼓舞下,接连不断地创作排演了新戏《郑成功》、《彩练明珠》。在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之际,又创作排演了民主革命史传奇剧《蔡锷与小凤仙》。在《蔡》剧的创作排练过程中,得到了刘元彤老师的多方面建议和指导。为了让参加创作的剧组年轻人更好地理解剧本,掌握人物,准确表演,邀请刘老师为剧组的同志们作了专题讲座,为青年演员讲述了辛亥革命时代背景,并对剧中人物的性格分析等。刘元彤老师全方位的讲述,使一些初次担任主要角色的年轻演员在把握人物性格及表演技巧方面得到了很大提高,使剧组的排练工作进展顺利。1981年8月《蔡锷与小凤仙》剧组应全国政协有关部门邀请,赴京为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演出。刘元彤老师作为省文化局副局长身份作领队,他提前与剧团领导赴京联络各方人士,邀请文化部门领导与专家,利用他在北京文艺界的各路人脉关系,为《蔡》剧赴京演出做了大量的宣传准备工作,为《蔡》进京一炮打红奠定了基础。首演于全国政协礼堂,后在人民剧场、大众剧场、吉祥剧场、广和剧场共演出20余场。并应邀到中南海怀仁堂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并合影留念。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实况录像,中央广播电台录音。文化部艺术局主持为该剧召开了首都专家座谈会。

1985年为了培养剧团的青年演员,先后为石志红、司晓丽排演了新戏《春江月》;为司晓丽教授了梅派剧目《霸王别姬》。

1986年,为纪念山西省京剧团建团三十周年,刘老师与武汉编剧李百燕、作曲李连璧合作,排演了新创剧目《魂断吴江》。

1990年李胜素同志调来后,引起了刘老师的关注。先后为她排演了《白蛇传》、《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等。刘元彤老师作为艺术顾问与剧院其他老师合作,加工排练了《昭君出塞》、《打神告庙》、《廉锦枫》、《诗画联姻》、《钟馗嫁妹》五出折子戏。应文化部,赴京参加了“纪念徽班进京二百周年”的全国展演盛会,并在中央警卫局礼堂为山西籍老同志进行了慰问演出。刘元彤老师作为山西演出团的领导和艺术顾问,提前赴京参加了新闻发布会和前站会,对剧团在京演出做了前期的准备工作。北京演出结束后,于12月27日下午,带领团领导和主演在人民大会堂受到李瑞环同志的接见,并听取了长达两个半小时的有关京剧发展的报告。

紧接着于12月30日刘老师带队赴天津,在天津“中国大戏院”、“二宫”、“黄河道”等剧场演出了五个折子戏和现代戏《一夜生死恋》。期间,刘老师带剧团领导和主演先后在天津拜访了山西驻津办事处,天津市文化局和著名京剧艺术家厉慧良先生。

1991年为准备参加全国中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刘老师先后为剧团中年演员赵婉茹排练了《审头刺汤》;青年演员李胜素教授排练了《红线盗盒》。先参加了山西电视台和省剧协举办的选拔赛。由刘元彤、刘长瑜、安志强、阎德威等担任评委。两位经过刘老师排练的两出梅派剧目,双双进人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全国中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复赛。后经过复赛、决赛,最终李胜素主演的《红线盗盒》获大赛青年组最佳表演奖第一名;赵婉茹主演的《审头刺汤》获中年组荧屏奖。刘元彤还受聘担任本届中央台举办的“全国中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的决赛组评委。在此期间,排戏大赛正紧张时刻,刘元彤老师惊悉敬爱的老母在广西南宁妹妹家去世,他为了不影响演员排戏参赛的工作进度,强忍悲痛,坚持排戏,终使参赛演员按时参赛,并均获得优异成绩。这种以戏为天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后代人物和敬重。

1992年9月经省文化厅报请山西省机构委员会批准,山西省京剧团更名为山西省京剧院,为李胜素专门成立了青年团并聘刘元彤老师为名誉院长专门为培养李胜素出谋划策。1992年为培养青年

梅派青衣李胜素,刘老师亲自选定了台湾剧作家王安祈新编创的《孟丽君》剧本,为其排练准备参加全国京剧青年团(队)调演的剧目。《孟丽君》是一出唱、念、做、表并重的戏,前旦后生难度很大。在创作排练过程中,刘元彤老师合理运用传统程式,根据李胜素自身的优越条件,勇于突破创新,以新颖的导演处理手法,使这出戏的演出达到了较高水准。于本年度12月,剧院青年团在名誉院长刘元彤老师带领下,赴天津参加全国京剧青年团(队)新剧目汇演。20日在天津“中国大戏院”进行了首场演出。获文部颁发的演出奖,刘元彤老师获优秀导演奖及其它多个单项奖。这次的演出效果,得到了天津观众的认可,李胜素在天津观众中留下了良好印象。致使以后再次去天津演出,台下看到李胜素一上台就大声呼喊“孟丽君!孟丽君!”次年,该剧又获山西省“杏花”奖的导演奖。

1995年山西省文化厅和省剧协推荐李胜素赴北京参加“梅花奖”的评比演出。在李胜素的专场晚会将上演的《廉锦枫》、《游园》、《孟丽君》、《红线盗盒》四出戏中,除昆曲《游园》是外请昆剧老师教授外,其它三出戏都是出自刘老师之手。为此,他投入了很大的精力给予精雕细琢。一段唱腔、一句道自、一个动作都给了精心指导。特别在传授梅派唱腔的韵味儿、梅派身段幅度大小的掌控与运用,都一一进行了规范。就连四个剧目相互衔接、服装与头饰的赶场都做了仔细调整与安排。李胜素荣获“梅花奖”后,十分感谢这位恩人在她成长的艺术道路上所倾注的心血!

在刘元彤老师和华而实、张延培先生的牵头运作下,李胜素拜梅葆玖为师终于谈妥说定啦!于1995年6月27日在北京国际俱乐部,由山西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和省剧协联合举办了“梅葆玖收徒李胜素典礼仪式”,原省委书记李立功、文化部原副部长高占祥及京剧界名家张君秋、杜近芳、叶少兰等参加。所到嘉宾都为梅派艺术又出新人感到欣慰,刘老师,梅先生作为梅派亲传弟子更是欣喜不已,梅先生深切地对刘老师说:“咱俩共同扶植李胜素这根好苗子”。

1996年是山西省京剧院发展史上的黄金岁月。经著名剧作家华而实,老艺术家刘元彤和剧院领导同志的长期酝酿筹划,借着拜师的大好良机,拟在山西成立一个“梅兰芳青年京剧团”。经过梅葆玖先生到太原考查了解,亲眼看到省委、省政府这样的重视,社会环境条件也成熟;剧院内部有梅派艺术的种子一李胜素,更重要的是我省有这么一位梅兰芳的亲传弟子刘元彤作为梅派艺术传承后盾;再加上有梅派艺术研究的专家华而实和一批酷爱梅派艺术的仁心志士。梅葆玖先生放心地答应啦!并亲自为“梅兰芳青年京剧团”书写了团名,还欣然答应担任名誉团长。

以“梅兰芳”大师的名讳命名的京剧艺术院团,全国当时谨有“北京梅兰芳京剧团”,以梅葆玖先生为团长。现在山西也将有一个“梅兰芳青年京剧团”。这是多大的喜事!这是多大的面子!这其中原由多半是刘元彤老师的资历和影响以及他那深厚的梅派艺术功底给挣来的。

为此得很好地筹划一下“梅兰芳青年京剧团”的成立庆典活动。从前期酝酿策划到建团庆典演出,刘老师都用心良苦,曾多次和剧院张延培先生奔忙于太原和北京之间。他专心编排演出剧目,反复研究邀请的名家名单。最后敲定在山西太原湖滨会堂举行“梅兰芳青年京剧团成立庆典大会”。该团隶属山西省京剧院,名誉团长梅葆玖、团长李胜素、艺术指导刘元彤、华而实、姜凤山。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主要领导均到场祝贺。庆典期间京剧名家梅葆玖、梅葆明、姜凤山、张学津、叶少兰、魏海敏、马小曼、许嘉宝、董世骧等专程来晋祝贺,并与剧院演员联袂演出了《四郎探母》、《红鬃烈马》、《龙凤呈祥》等优秀京剧传统剧目,为赈灾义演举行了“名家演唱会”专场。

自“梅兰芳青年京剧团”成立以后,名誉院长兼艺术指导刘元彤老师更忙啦!为了传承梅派艺术,他为李胜素的发展绘制蓝图,规划排演剧目。首选排演剧目是梅兰芳先生晚年经过加工整理的《穆桂英挂帅》。刘老师以一个老艺术家的高度热情和责任心,为了新组建的“梅兰芳青年京剧团”这颗“新苗”,曾带病与姜凤山先生一起合作,为李胜素排演了梅大师的代表剧目《穆桂英挂帅》。

1997年,刘元彤老师还筹划举办了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为纪念“四小名旦”之首李世芳师兄逝世50周年,他发起由山西省戏剧协会、山西省京剧院、梅兰芳青年京剧团、北岳文艺出版社。联合主办纪念活动。同时推出由李世芳女儿李祖英撰写的《小梅流芳》一书,并在省京剧院艺术中心举行纪念演出活动。

  刘老师时刻关心剧院的艺术建设和李胜素的成长。在担任名誉院长和梅兰芳青年京剧团艺术顾问期间,在传授技艺的同时,更注意用梅大师的高尚品格陶冶做人。在剧院艺术建设中每前进一步,在剧院所取得的每一代荣誉中,在李胜素等一批青年演员的成长道路上,无不浸透着这位前辈艺术家的心血。借助建院六十周年之际,撰写此文,以示缅怀与悼念之意!

摘自《山西省京剧院院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