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京剧 > 山西省京剧院 >

时光荏苒 再谱新篇——山西省京剧院转企改制四年记

2016-11-30 发表|来源:中国晋剧艺术网|作者:佚名
 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紫袍记》在大同演出后于云冈石窟前合影留念2016年9月26日

2011年是山西省直院团转企改制的关键之年。为此,在年初京剧院就将此项工作列为“重中之重”。为确保转企改制工作顺利进行,剧院成立了改革办公室,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组织全院职工学习各项政策法规,积极为转企改制做足准备,并历时四个月完成对剧院的清产核资和资产评估。对涉及到提前退休、退养人员,做到讲明政策,尽早摸清底细、详细统计,使每一位职工对改革的相关政策做到清楚明自。

2012年5月,京剧院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白向杰调往山西省晋剧院任职,张智调任山西省京剧院院长。先后任命赵新田为书记,张巍、王耀武为副院长,刘光为副书记,新的领导班子上任之初恰逢转企改制之时,根据国务院、山西省人民政府之通知和文件精神,由事业单位性质转变为国有企业。从2012年7月19日更名为山西省京剧院有限责任公司,转企改制中所有政策计算的基准日为2012年12月31日。转制后,现有在职职工117人,离休人员1人,退休人员75人,内退人员27人。剧院内部设置的机构有:院部:综合办公室、艺术室、财务部、人力资源部、艺委会、行政后勤科、保卫科、老干科。艺术生产部门有:演出团和梅兰芳青年京剧团,下设演员队、乐队、舞美队。另有舞美中心、梅兰芳剧院。

山西省京剧院有限责任公司现任领导班子合影

新的领导班子审时度势,坚定提出以“培养人才、潜心创作、开拓市场”为转企改制后的建院总方针。为培养新人,首先于2012年7月力推王越、冯祺鹏、单娜三名青年演员参加颇具影响力的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第七届全国京剧青年演员电视大奖赛,并取得了王越花脸组金奖第一名,冯祺鹏青衣组银奖,单娜青衣组铜奖的辉煌成果,创山西省京剧院历届参赛的最佳成绩。为加大培养人才的力度,将优秀青年演员推向新的高度,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文化厅、山西演艺集团于2012年12月10日为“李长春收徒王越”举行了拜师仪式。之后,挟央视参赛之威,剧院领导又精心组织,创作排演了新编历史京剧《紫袍记》。这是剧院转企改制后,励精图治全力打造的第一部大戏。聘请了省内外优秀的主创团队,调动本院最强艺术阵容,使这出戏以鲜明的主题、大气磅礴的舞台呈现获得了成功。该剧荣获第十四届山西省戏剧“杏花奖”评比演出“杏花大奖”,主演王越二度获得“杏花”表演奖,编剧、导演、音乐设计、舞美设计、灯光设计、服装造型单项亦一一获奖,取得全面丰收。此后,该剧又相继在山西省内及北京、深圳等地巡回演出、不断修改,愈加精彩。更赢得了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为使《紫袍记》跃上更高艺术层面,院长张智几下福建、北京、天津等地组织研讨,亲自参与了剧本创作和排练的全过程。

中共山西省京剧院有限责任公司总支委员会全体委员合影

2014年冬,大型新编历史京剧《紫袍记》亮相津门,参加第七届中国京剧艺术节。这是山西省京剧院连续第七次参加中国京剧艺术节这一全国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京剧艺术盛会。《紫袍记》的演出现场,不断传出观众、戏迷的喝彩与掌声。扣人心弦的剧情演绎,细腻准确的人物刻画,纯正地道的京腔京韵和交响音乐的烘托伴奏赢得了天津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和喝彩声。剧中,王越饰演的狄仁杰气宇轩昂,形神兼备,尽显名相风范;单娜饰演的武则天雍容华贵,端庄大气,一展女皇风采。尤其是两位优秀青年演员,以扎实的基本功将裘派花脸、梅派青衣的流派特色与人物情感、命运细腻融合,时而低迥婉转,时而高亢激越,以独有的魅力征服了观众。演出结束后,天津戏迷、票友代表激动地走上舞台,将写有“再现红风艺彩”和“裘派新星”、“梅派传人”的三块匾额郑重地交到了山西省京剧院领导和《紫袍记》两位领衔主演王越、单娜的手中。简洁的话语凝聚了戏迷朋友对“老红风”的深情,朴素的行动代表了热情的天津观众对山西省京剧院和山西京剧人的关切和厚爱,续写了一曲津晋合璧的艺坛佳话。之后,该剧经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播出,该剧更是在全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2015年,京剧《紫袍记》向国家艺术基金申报了大型舞台剧目重大加工修改提高资助经费,经过国家艺术基金评委初评、答辩、终评三个环节,最终从全国申报的1900多台大型剧目中脱颖而出,得到立项资助。剧院领导高度重视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专门成立了由张智院长担任组长的专项工作组,申报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获得基金资助后,工作组制定了科学详实的阶段工作方案。2016年为实施阶段,春季修改完成的京剧《紫袍记》在晋中大剧院进行项目首演,并邀请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专家前来验收。中国文化报、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新闻网、太原日报等报刊、媒体进行新闻报道。秋季,由张智院长亲自带队,将这部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的优秀作品首次带人历史文化名城—大同的军营与校园。并与大同大学、大同煤炭职业技术学院结成“京剧教育基地”共建单位,此举是京剧艺术根植于山西高校的首次尝试,将为京剧在山西的广泛传播带来更多的活力。央广网、网易、环球网、新民网、凤凰网、大同电视台、大同日报、山西黄河新闻网、中国晋剧艺术网等十多家媒体先后对该剧的演出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借着国家艺术基金的东风,山西省京剧院希望广大观众看到我们优秀的剧目,更希望大家看到当代京剧人在传承创新道路上的执着与奋进精神!

中国京剧艺术节是全国京剧界互相观摩交流的大舞台,是推介京剧新剧目及优秀人才的最高艺术平台。全国只有山西省京剧院和上海京剧院、天津青年京剧团、湖北省京剧院是连续七届参加京剧艺术节的京剧艺术团体。从首届(天津)的《金谷园》、第二届(北京)的《大脚皇后》、第三届(南京)的《三关明月》、第四届(上海)的《走西口》、第五届(济南)的《晋德裕》(《走西口》)、第六届(武汉)的《知音》,到第七届(天津)的《紫袍记》,执著参赛,届届不落,一部又一部新创剧目在历届京剧艺术节中闪亮推出,充分展示了山西省京剧院在新剧目创作中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取得的丰硕成果,均得益于社会各界的支持与观众的厚爱,山西省京剧院也在一届又一届的京剧艺术节中不断成长壮大,为全国观众所熟知,逐渐提升了山西省京剧院在全国戏曲界的地位,使其有“小省小团”之称的山西省京剧院在全国强手林立的京剧艺苑中,占有了一席之地。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剧院在取得上述成绩之时,并未沾沾自喜,而是马不停蹄地迈向了2015年新的征程。首先根据省委指示,为弘扬廉政文化,歌颂三晋先贤,与中国戏曲学院联合创作了反映清明廉政,讴歌清朝山西籍帝师、廉吏的新编历史剧《陈廷敬》。该剧先后在太原、北京、晋城等地演出,反映非常热烈。特别是在晋城(陈廷敬故里)的“《陈廷敬》还乡”巡回演出,引起巨大轰动,在为当地群众奉献了艺术享受的同时,也使广大干部群众受到清正廉洁的教育。后在北京召开专家座谈会,对该剧的创作和青年演员给予高度评价与肯定。2016年7月,该剧荣获山西省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戏剧类优秀作品奖。除此之外,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陈廷敬》修改、润色之余,剧院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又精心策划组织了一台“京剧红色经典演唱会”。并由山西省委宣传部主办、山西省文化厅、山西演艺集团承办,在山西大剧院展演,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做了生动的宣传。

近年来,剧院在不断加强新剧目创作、生产的同时,也狠抓了老剧目的加工和艺术传承,在挖掘已成名的原创剧目中,选出了在20多年前首届京剧节亮相的《金谷园》,特邀续正泰、赵景勃两位京剧名家担纲导演,从剧本到表演,音乐、舞美,全方位的进行了加工修改,提升了该剧的舞台呈现效果。并先后排练和恢复了《凤还巢》、《将相和》、《遇后龙袍》、《行路训子》、《铁弓缘》、《杨门女将》、《小宴》、《白蛇传》、《大探二》、《汉宫惊魂》、《珠帘寨》、《玉堂春》、《状元媒》、《四郎探母》、《周仁献嫂》、《赵氏孤儿》、《秦香莲》、《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红灯记》、《生死恨》、《西施》、《红色经典》、《齐天大圣大战白骨妖》等大小剧目数二十余出,先后与京、津、沪等国家级院团进行了合作演出,并多次应邀参加了中央电视台一年一度的戏曲春晚、元宵晚会及新年京剧晚会。此外,为弘扬中国传统戏曲文化,在省内“周二剧场”等演出活动中,京剧院认足“与民同乐,还戏于民”,演出了众多丰富多彩的、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剧目,极大地丰富活跃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2016年6月间,山西省京剧院有限责任公司携儿童剧《齐天大圣大战白骨妖》在内蒙锡林浩特市、东乌珠穆沁旗、乌拉盖、二连浩特等地完成了行程5000多公里,历时25天,演出14场的精彩商业演出,山西戏剧职业学院代培的京剧班学员,在老师们的精心指导下,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诚挚期待这批幼苗茁壮成长,成为剧院新一代的艺术栋梁。

时光荏苒,前程似锦。山西省京剧院在转企改制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已经走过了不平凡的四年。当前,睿智奋发的院领导班子正率领全体演职人员,坚持艺术创新、不断打造精品,积极培养引进人才,努力开拓演出市场,以崭新的精神风貌为山西省京剧院的发展创新争取更大的光荣。

摘自《山西省京剧院院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