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正廉明,审时度势——新编历史京剧《陈廷敬》观后
2017-09-08 发表|来源:山西戏剧网|作者:王笑林
对新编历史京剧《陈廷敬》我已经很熟悉了,因为在2015年4月份就曾经看过剧本《陈廷敬还乡》。全剧情节紧凑,一气呵成,人物个性鲜明,唱词流畅,对白简洁明了,文学本看了就使人非常振奋。那时候好像还没有确定哪个剧团演出,后来听王辉说由山西省京剧院接了这个剧本,觉得恰如其分,按照省京的实力,拿下这出反映山西地方古代文化名人的舞台剧当然不在话下。可惜省京剧院在太原首演时,我因为在外地,没有看到。后来张智院长请我和王嘉在北京观看了已经改名为《陈廷敬》的演出,的确不同凡响。该剧因为有了王越和单娜的参与表演,使这部戏放射出异常闪亮的光彩,使首都和山西的京剧观众都大饱眼福。昨天又看了经过他们进一步修改提高并且参加过今年“第八届中国京剧艺术节”的展演剧目,感觉到演出更加成熟,更加完美,确实已经达到精品的程度了。
同原先的文学本不同,演出的剧目重点突出了陈廷敬同明珠之间的矛盾冲突,加强了戏剧冲突的主线。对陈廷敬的亲家张汧主要表现了他不得不为晋升而行贿的无奈,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陈廷敬同张汧之间的矛盾,集中对准了大贪官明珠,这样处理使矛盾冲突的线条更加清晰,观众也从情感上容易接受,因为他们是亲家关系,起因也是从陈廷敬同张汧之间的家事开始的,只不过康熙皇帝将这个案子交于陈廷敬之后才成为公事。剧中有了张汧夫人与陈廷敬夫人的几个唱段,增强了京剧艺术中青衣与老旦的唱腔,丰富了全剧在音乐唱腔上的多样性,满足了观众的欣赏需求。陈廷敬的扮演者王越和陈夫人的扮演者单娜的演出,同过去看过的他们的演唱相比较,感觉更加靓丽多彩了。尤其是王越,比在前几年他受邀国家京剧院演出《西安事变》中的蒋介石形象和后来演出的《紫袍记》更加放松自如多了,嗓音也给人更加舒坦的感觉。他虽然是花脸演员,但在这个接近须生的角色中,唱腔更加雄厚、宏亮,行腔平稳、厚实,的确是一位很有前途的青年演员。
单娜在这出戏里的表演也相当出彩,她颇富京剧青衣的天赋,扮相大方,嗓音清纯,其表演风格深得梅派韵味。虽说在戏里陈夫人的戏没有陈廷敬多,但是两人的表演可以说是珠联璧合,把一位清正廉明的夫人形象表现的完美无缺。在这出戏里可以看出她的唱功也更加成熟,不仅梅派韵味更足,音色也更加柔润甜美。
据史书记载,陈廷敬和张汧的确是儿女亲家,张汧也的确因为贪腐被康熙绞杀。大清康熙一朝,由于康熙帝的励精图治,使大清王朝开始步入辉煌盛世。皇帝的圣明,使得政治环境相对宽松透明,如“春夜喜雨”般滋生了一批像明珠、索额图、徐乾学、陈廷敬这样的政治明星。然而,纵观这些名臣,大都不能善终。明珠被削权罢相,索额图身死囹圄,徐乾学去官之后郁郁早逝……只有陈廷敬是个例外。康熙在位61年,陈廷敬从政53年,历经28次升迁,一直做到文源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清朝不设宰相,大学士就相当于宰相了。陈廷敬辅佐康熙长达半个多世纪,成为康熙朝的一代重臣。更为难得的是,在风云变幻的康熙政坛,陈廷敬善始善终,死后犹获殊荣,被康熙帝赞扬为:“宽大老成,几近完人!”但是陈廷敬的清正廉洁也引起了其他权臣的不满,他们对陈廷敬不愿同自己同流合污非常的嫉恨。明珠和索额图虽说是势不两立的冤家对头,但是在对待陈廷敬方面却使他们站到了一起,因为陈廷敬的廉洁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和不安。起初明珠和索额图在陈廷敬的兄弟之间寻找空隙,以图抓住他的贪腐把柄,但是始终没有成功。后来,在陈廷敬的儿女亲家张汧身上终于找到缺口,使陈廷敬倍受牵连,经历了一次重大危机。
张汧,山西高平人,与陈廷敬为顺治戊戌同榜进士,两人既是同乡,又是同年,因此结成了儿女亲家。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张汧任湖广巡抚时,山西道御史陈紫芝疏劾他“位任未久,黩货多端”。说他在福建布政使任上亏损库银三十余万两,这就是康熙年间震动朝野的“张汧贪黩案”。康熙帝历来以奖廉惩贪为要务,对此事非常重视,让直隶巡抚于成龙、山西巡抚马齐等人前去会审此案。审案归来后,于成龙将案情上报皇上时,兵部尚书张玉书趁机说“被弹劾者张汧有亲戚(指陈廷敬)在北京为他打点此事,应该一块追究!”此时,案情还因为涉及到徐乾学受贿,徐乾学于是贿赂康熙左右,向康熙帝进言说:“张汧用银,又有送银子者,陈廷敬也!收银子者,高士奇也,与徐乾学实无涉。”
面对如此复杂的情况,陈廷敬深知自己处境艰难,再多的申辩也只能招来更多的是非,于是缄默不语,等待案情水落石出。康熙二十七年四月,张汧因“贪污银九万余两”而被处绞。康熙帝觉察到陈廷敬被冤,却不闻不问。对此,陈廷敬感触良深,赶紧向康熙帝上《俯沥恳诚祈恩回籍以安愚分疏》,向皇上谢罪,恳请回家守孝。
事后,陈廷敬对李光地等人说:“实在迫张汧做巡抚,要银子,也是徐乾学。后来银子不应手,教人参他,又是徐乾学。”可见,陈廷敬因为亲家的贪污案件大受牵连,而又实在无辜。然而,既然无辜,为什么还要一再忍让?这正是陈廷敬的明智之处,他深知伴君如伴虎,多事之秋,应该避其锋芒,像乌龟一样缩回头去才是上策。如此低调,不仅可以积蓄能量,为自己在康熙的心目中的形象加分,还能为日后的反击寻找机会。后来,他果然三年后又被康熙重用,当了左都御史,利用机会搬倒了明珠、索额图等贪官。
京剧《陈廷敬》就是把这件历史上有记载的真实事件利用舞台剧的优势,集中概括起来,使观众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了解了这段历史事件,使观众对陈廷敬的为人和个性有了非常直观和具体认识,实在难能可贵。艺术真实和历史真实向来是艺术创作中的一个既无法回避又必须面对的问题,艺术需要艺术典型和艺术感染力,为此作者就不得不进行虚构;而历史的真实又要求作者必须尊重史实的真实性,作者又不得不面对真实历史生活缺乏艺术感染力的弊端,如何找到两者之间的融合点,就看作者的功力和才华了。在这点上,编剧张宝祥和张华为我们做出了非常成功的典范。
演出本的艺术性比原先的文学本更加顺畅,一条线索贯穿始终,当然这也是文字本立在舞台上后的长处。但是也有稍显剧情简单化了的问题。全剧的中心事件就在张汧同明珠的勾结上面,明珠为了自保,欲杀人灭口,提出快快处置张汧;阴谋不得逞时,又嫁祸陈廷敬,让张汧的儿子,也就是陈廷敬的女婿张秉生贿赂自己的岳丈,这样的做法并不是十分有力的。因为他们毕竟是翁婿关系,给多少钱也是家人之间的私事,将其看成贿赂就太过于勉强了。如果能有其他更好的嫁祸于人的计谋,似乎更能说得过去。另外,戏核放在张汧犯法是因为给了明珠三十万两银子,这层窗户纸是靠左都御史的密查和武昌衙门证人周强的指认,才将这层窗户纸捅破。观众会反问,既然张汧已经到了生死关头,为何不尽快说出真相,不比让亲家到皇上面前求情更有力量吗?当然,这出戏通过立在舞台上已经给观众留下很好的印象,也使剧目的艺术效果得到很好的展示,这些小的意见和疑问是希望剧目能够得到进一步的锤炼,成为京剧艺术的又一出经典。为此,还是要祝贺山西省京剧院《陈廷敬》的演出成功,祝贺王越和单娜的精彩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