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京剧 > 山西省京剧院 >

抒发狄仁杰为国为民的政治胸怀和人格理想——京剧《紫袍记》导演阐述

2018-01-18 发表|来源:山西戏剧网|作者:冉常建
配图

一、关于本剧的故事情节及主题思想

本剧共分为六场,主线集中展示了武则天与狄仁杰君臣微妙的人物关系和围绕立储而展开的斗争,抒发了狄仁杰为国为民的政治家胸怀和人格理想。

开场重点突出了狄仁杰的爱民情怀和铮铮铁骨,以及武则天的雄心意志和知人善任的爱才心理。在平定叛乱中,各地官员滥杀无辜,民怨极大,狄仁杰阻止,安抚百姓,要上奏朝廷,为民请命。武则天登基,初步稳定朝局,要尽力平复叛乱。武三思等密告狄仁杰勾结叛党,放纵叛逆家属,意在造反。突然狄仁杰殿外求见武则天,请求武则天,释放叛逆家属,为黎民百姓,为稳定江山。狄仁杰的诚挚之心打动了武则天,她不仅批准了狄仁杰的奏章,还封狄仁杰为宰相,并恩赐紫袍,意在拉拢唐室旧臣,为武周王朝出力。当武则天与狄仁杰谈到立储的问题,狄含糊其辞,以不合时宜为由蜿蜒推辞,引起武三思不满。武三思和来俊臣密谋要陷害狄仁杰,除掉立储道路上的绊脚石。

狄仁杰等一批大臣被诬陷下狱,来俊臣严刑逼供,狄仁杰假意招供,并将冤状藏在紫袍中,交还给武则天。来俊臣逼迫狄仁杰陷害张柬之,狄拒绝,不惜碰头一死。武则天接到紫袍,看到冤状,立刻亲赴天牢查看,最终为狄仁杰平反。为杀狄仁杰的傲气和安抚武三思,决意把狄仁杰降为彭泽县令,并命武三思挂帅平定突厥入侵,意在为武三思立储做铺垫。

前方战事不力,突厥不断入侵,攻城掠地,武三思兵败。该命何人挂帅?武则天经过反复权衡之后,决定挂狄仁杰为帅,带兵出征。这场戏是为表现狄仁杰被贬后心系国事,盼望为国效力的急切心情。同时,也表现在边关危急的情境下,武则天冒着极大的风险将帅印交付狄仁杰的气度和胆魄。

狄仁杰得胜回朝,武则天上苑赐宴,欲重新重用狄仁杰。席前,众臣齐声称赞狄仁杰功高盖世,武三思旁敲侧击、煽风点火,借机引起武则天对狄仁杰的不满,她借牡丹不开之名,打压和提醒狄仁杰。在赏花的过程中,君臣二人静坐谈心,由猜疑到交心,君臣融洽,最终达到相互之间的信任。

武三思拜会狄仁杰,为自己立储做准备。上官婉儿到狄府,一是送密告信,二是收回紫袍,关键是打探狄仁杰对立储的态度。张柬之也为立储着急,埋怨狄仁杰无作为。狄仁杰自知身体不支,对张柬之的态度做了考察,张柬之明确表态,支持还政李唐。狄仁杰只字未提立储的态度,但认为张柬之可以继承自己未尽的事业。

武则天自知年迈,立储之事未定很是着急,狄仁杰求见,武大喜,急于要谈立储。狄仁杰以下棋为由,劝解武则天立深知民情民意的李家子弟为太子,而不要立武三思为储,以免贻误江山社稷。武则天勃然大怒,斥责狄仁杰忘恩负义,是李唐埋伏在自己身边的奸细。盛怒之下,武则天撕裂紫袍,要与狄仁杰断绝恩义。

最终,武则天在理智上接受了狄的建议,但情感上依然难以释怀。她静静地坐在棋盘旁,手摸棋子思索着昔日的辉煌和今日的冷清。当张柬之向她报告狄仁杰已经归天的信息后,武则天大悲,深感朝堂空空,再无能臣、知己。

总之,本剧围绕着立储君和废酷刑这两条相互交织的主线,展开了强烈的戏剧冲突,揭示了狄仁杰与武则天微妙的人物关系,突出了狄仁杰爱国、爱民的高尚情怀,以及勇于担当的精神气质。同时,也表现了武则天这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爱才、识才、用才的眼光和胸怀。正是他们君臣携手,才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创造了“富黎民强兵马再振国威”的千秋伟业,从而推动中国历史飞跃到一个全盛时代。

二、关于本剧舞台调度的处理原则

舞台调度的重要作用是突出作品的主题立意,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展示人物关系等等。在本剧中,我们要通过精细安排的舞台调度实现上述的创作任务。

第一场:在全剧开始时,要通过群众慌乱奔逃的场面调度渲染血雨腥风的恐怖感,以及狄仁杰感同身受的爱民之情。狄仁杰敢于冒死奏本,一来是由于他置生死于度外的品德和刚烈的性格,二来也是他对平民百姓遭难的深切同情之心。这一点要在舞台调度上充分体现,使狄仁杰真正融入百姓之中。同时,要在气氛上加强戏剧冲突的内在张力,给狄仁杰更多的压力,为狄仁杰上本为民请命造势。

第二场:为了增加牢狱的恐怖感和戏剧冲突的紧张感,本场开头要在后区增加四个狱卒挥舞皮鞭抽打犯人的场面,与前区狱吏的念白形成呼应,使狱卒的念白不至于单调。来俊臣对狄仁杰用刑要在明场上重点强化,一来描写“酷吏”的形象,二来也在更尖锐的情势中突出狄仁杰刚烈的性格,三来形成本场一个高潮场面,四来展示饰演狄仁杰的青年演员多方面的表演才华和程式技巧。因此,用一个火烤的大瓮来加强场面恐怖的造型,用四个火把张扬其势,用四个棍棒配合狄仁杰挨打的动作,并突出狄仁杰的碰头,使全场达到一个动势的高潮。

第三场:三场开始的大段唱是狄仁杰被贬后精神世界的描写,在整体的情绪上要静、要稳,要留下一段经典的唱腔,动作是配合唱腔的节奏进行的。从婉儿“城门外赐印”开始,节奏和气氛要逐渐上扬,要给人一种振奋感和激昂感。从众百姓上场和众人高喊“出征”,士兵和百姓成为戏的主角,要在舞台上形成简洁、大气、富有冲击力的舞台调度,群众演员的激情要饱满,使戏的气氛达到一个视觉的高潮。

第四场:三场结尾高潮后,四场开始不宜再设置群舞,因两个较大场面连接出现难免会有重复质感。可对剧本做出调整,将四场开头一般性的叙事性歌舞改为花神出现的意象化歌舞,放在四场的中部,以便调节四场的节奏。四场的结尾要从舞台美术和舞队两个方面强化牡丹的辉煌意象,形成壮观的、具有视觉冲击的场面,使戏剧气氛达到一个新的高潮。

第五场:本场中,狄仁杰在观察立储一事的发展,探查武则天立储的底线,思考应对的策略。山雨欲来风满楼,立储的风声扰得人心不安。武三思过府拜望狄仁杰,企图获得立储的支持。武则天也让上官婉儿前来相府“送礼”,以试探狄仁杰对立武三思为储君的态度。本场中要强调狄仁杰性格的成长,与此前相比更加老谋深算了,沉稳是他这几年磨练的结果。在原版的基础上,要通过身段动作突出狄仁杰看到“礼盒”之后内心复杂的感情变化,舞台调度要有一个由震怒到平静的过程。本场还要强调狄仁杰对张柬之的观察与考验,因为,自己病情严重,身体越来越差,恐怕无法完成复唐大业,必须要有一个合适的人选来继承和完成自己的政治理想。本场结尾时,要在调度上突出狄仁杰与张柬之的政治盟友关系。

第六场:本场是狄仁杰与武则天对于立储一事蓄势已久的总决战。经过岁月的磨练与身体的变化,武则天与狄仁杰都到了年老体衰的程度,武则天也不像前几场那样在气势上咄咄逼人了。他们二人的力量出现了此消彼长的变化,这种变化要通过演员表现出来。在原本中,二人在情感上决裂与剑劈紫袍的调度表现得还不充分,应在重排中更加深化、强调,无论是戏剧场面还是情感铺排上都要更为准确、更为细致、更为体现两个人微妙的人物关系。因此,可把武则天在雷声中剑劈紫袍,改为武则天疯狂地撕裂紫袍,狠命地抛在狄仁杰面前。此时场面由极动转为极静,场面上没有任何音乐,狄仁杰单膝跪地,在追光中捧起紫袍,内心痛苦万分。这样处理会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三、关于本剧的表演处理原则

《紫袍记》通过一系列的戏剧冲突不但表现了武周王朝由乱到治的过程,更为重要的是塑造了两个有血有肉、深刻复杂的人物形象,即为国为民的狄仁杰和雄才大略的武则天。由于这两个人物形象具有深刻复杂的内心世界,因此,仅仅凭借外在的舞台调度,很难完成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的重任。再加上饰演狄仁杰和武则天的两位青年演员基本上没有创造角色的经验,这就为完成这项创作任务提出了的更多的难题。

为了保证演出的成功,导演首先要与演员一道深入细致地分析剧本,正确理解剧本的最高任务、贯串动作和人物的潜台词,理解人物性格及其相互间的关系与他们所处的规定情境,使演员逐渐寻找到人物形象的种子,捕捉到人物形象的基调,这样才能让人物形象的种子在演员心中发芽,并最终使演员与人物融为一体,创造出可感可信的人物形象来。

其次,在排练中要扬长补短,使演员从外形到内心快速向人物靠近。在细排阶段,应把主要力量放在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人物关系的揭示上。除了在重点动作中要给演员做出必要的示范之外,还要深入挖掘人物的潜台词,使演员动作合理,内心充实,避免出现动作与内涵不符,词不达意的状况。此外,在狄仁杰与武则天展开复杂的戏剧冲突时,还要细致地扣二人的眼神交流,使他们形成有效的刺激与反应,这样才能让两位演员进入规定情境需要的情感状态。

四、关于本剧的舞美与灯光处理原则

从《紫袍记》所展示的重大戏剧行动和语言风格来看,本剧是一部气势宏大的、具有强烈诗意的历史剧。那么,如何在舞台的物质环境上来呈现那个时代的风貌呢?如何为演员营造一个诗意大气的表演环境呢?这首先要确定本剧舞美与灯光的处理原则。我希望未来的舞台布景是建立在生活真实基础上的一个大写意的布景,它既能从历史中提取一定的生活元素,又能超越历史的真实,成为一种具有思想内涵的意象,具有强烈的表意功能。

本剧虽然分为六场,但具体的戏剧环境却不知六个,又时在同一场中可能就会转换几个不同的地点。戏剧环境有时是旷野,有时是朝堂;有时是牢狱,有时是县衙;有时是城门前,有时是战场上;有时是御花园,有时是相府。是按照剧本提示的戏剧环境创造一个个具体的空间环境,还是根据全剧主题思想和艺术风格的需要,凝练出一个具有象征性的主体舞美形象?在这两个之间,我倾向于后者。因此,我希望在舞台空间中设计一个多面结构、多变形状、多层角度的主体舞美形象,随着剧情的进展,随着演员表演的深入,随着舞台场面的铺排,主体舞美形象在音乐的配合、灯光的渲染下进行有目的的位移、拼接,在组合移动中,为演员的表演提供历史的背景和现实的支点。

在本剧中,我们要发挥舞台灯光多方面的艺术效果,使舞台灯光能够真正起到渲染戏剧气氛,分割表演区域,转换舞台空间等作用。比如,在一场官兵追捕百姓的舞台调度中,灯光要刻意渲染血雨腥风的恐怖感和令人窒息的紧张感,这样才能在全剧的开场快速为故事发生的情境奠定一个视觉的和心理的基调,也才能突出狄仁杰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拯救黎民百姓的耿勇之心。比如,一场朝堂上武则天与狄仁杰在众位大臣面前有一段心灵交流的对唱,它是二人内心世界的主观化表现。因此,可以用放置紫袍的木架作为表演的指点,再用灯光把心理空间分割开来,这样就可以先把众大臣隐去,使武则天与狄仁杰集中在一个很小的心理空间内,尽情抒发他们隐秘的心理动态。另外,结合灯光的变化,还要利用紫袍衣架这个道具不同方向的设置,加强舞台场面的变化,更好地表现两人的内心动态。比如,第二场开头在狱吏念大段独白前,舞台空间在朝堂、审讯室和牢房之间快速和交织地转换,这就要求灯光要配合演员的表演做快速的切换,以达到迅速转换舞台空间的艺术目的。以上这些戏剧情境在本剧各场次中都有不同层次的展现,因此,要根据规定情境的变化和演员表演的需要,充分发挥舞台灯光的多种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