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四郎探母》:暖暖的人伦亲情
2018-03-19 发表|来源:山西戏剧网|作者:龚晋文《四郎探母》是京剧的经典剧目,“坐宫”一折里的男女对唱可谓家喻户晓,无数次的听过各路名家的彩唱和清唱,如李维康与耿其昌、李胜素与于魁智、王蓉蓉与杜镇杰等,而且流派纷呈,有多个跨团组合的不同演出版本,连歌唱家殷秀梅与阎维文都会学唱表演这一片段,更热闹的是京剧票友与喜欢京剧的观众也都能支开嗓子唱两下子,“听一言吓得我浑身是汗”“扭转头来叫小番”,都是每次看“坐宫”期待的好腔,唯有听着美妙悦耳,从来也没有过丝毫厌烦。
山西省京剧院演出的《四郎探母》也十分好看,此演出版本由盛志强、单娜、安晓强、高文利、王科科等主演。2018年3月16日晚上七点半,当我与同事相约一起坐在梅兰芳剧院去看的时候,不仅看到了戏曲故事中暖暖的人伦亲情,而且也看到了京剧演员们的认真表演,前来看戏的观众被感染的一次次送上了热烈掌声。
演出从“坐宫”开始,首先登场的是盛志强饰演的杨延辉,当四句定场诗念过之后,是大段的诉说流落番邦、思念母亲的韵白。此时没有音乐伴奏,演员叙事的功夫被裸露在舞台之上,接着是大段的独唱,演员在台上几番落泪,让人看着好不心疼。
盛志强是山西省京剧院的骨干演员,看过他主演的《珠帘寨》,今晚演出的《四郎探母》也很见唱、念、做三样功夫,主要特点是化入了人物,他把思念母亲的真痛、对妻子的真爱,包括在“回令”中向老岳母萧太后的认错等,都演到了最佳状态。最感人的地方是他把杨延辉流落番邦十五载,做驸马地位之高,有贤妻百依百顺,依然念念不忘家乡和母亲的人伦亲情演出来了。
第二个登场的是由单娜饰演的铁镜公主,她出场后看出来了驸马闷闷不乐的愁苦情绪,尽管杨延辉一再掩饰,但泪水挂在脸上,怎么能瞒得住天天耳鬓厮磨的妻子。其中,“三猜”“三否”是这一片段的精华之一,“莫不是母后娘将您怠慢?”“莫不是夫妻间冷落少欢?”“莫不是思游玩那秦楼楚馆?”一猜一否,二猜二否,三猜三否,对人物内心活动做了非常透彻的表达。
单娜是山西省京剧院目前的青衣一姐,宗梅派,扮相大方,个头适中,身段有范,眼神与笑容中流露着铁镜公主的聪慧与柔情,特别是她把铁镜公主与杨延辉的夫妻恩爱给演出来了。为了驸马说出苦闷心情,她甘愿跪在尘埃向天誓愿;为了满足驸马到宋营探母,她使计从母后处骗得了出关令箭;为了驸马不被查明驸马身份的母后斩首,她三次五次的行礼求情……单娜借助舞台表演,不仅对每一个生活细节都交代的一清二楚,而且也演出了实实在在的故事人物美感,全场换了三次戏服,包括头饰变化,一次比一次漂亮。
安晓强饰演的杨延昭是以宋军元帅身份出场的,面对被杨宗保巡营押解回来的“闯营番将”,在帐中听了其哭诉后,才知道是失散多年的四哥杨延辉回来了,顿觉悲喜交加,二人此时表达的又是兄弟之间暖暖的人伦亲情,为全剧的主题思想添加了重重的一笔。安晓强也是山西省京剧院的骨干演员,舞台气场和人物气质自然生成,他的个头、扮相、表情、台步都是一流的好,曾看过他主演的《空城计》(饰演诸葛亮)和演出的《铡美案》(饰演陈世美),不管演啥角色,都在不同的故事之中,基本没有雷同之处,而今晚演出《四郎探母》,在塑造杨延昭的人物性格上同样更见功底。
佘太君由高文利饰演,“见母”一折是全剧的重头戏,母亲看到儿子,儿子见到母亲,多年的思念,又得在短暂相聚后不得已而分离,饰演者没有足够的舞台表现力是演不好的。喜极而泣,不能泣不成声,分离之苦,不能哭哭啼啼,高文利知道不可以在此处因为自己把控不好而弱化了佘太君的刚强性格,暖暖的母子人伦亲情在舞台上又一次得到了很好的宣泄。最感人的是佘太君问自己的四儿子杨延辉“夫妻恩爱不恩爱,公主贤才不贤才”,仅有的两句话14个字,便把天底下所有做母亲的“母爱”在舞台上放大到了极致。
高文利是山西省京剧院目前的头牌老旦,在“见母”一折有好几段唱腔,其中由西皮导板起唱的“一见娇儿泪满腮”最为动听。京剧老旦是所有剧种行当特色最鲜明的行当,高文利作为省级京剧院团的老旦演员,唱到观众心坎上,实属不易。
杨宗保在《四郎探母》中戏份不大,主要是巡营时抓到了“闯营番将”,其实是后来才知道的自己的四伯父杨延辉。饰演杨宗保的王科科嗓音超好,比起国家京剧院团的一些知名小生有厚度,音域也宽,没有嗓子被挤压的感觉。在演唱技巧上也很有节奏,能通过各种弯调与起伏,把人物性格与人物美感以及声腔特点唱出来。扮相与形体也很好,看过他主演的《小宴》,他所塑造的吕布形象记忆深刻,而今晚的杨宗保则别有风采,是又一种人物性格。如当自己的四伯父杨延辉夸奖杨门有后继人才时,能观察到他对应性地暗自所表现出来的俊俊的样子。
饰演萧太后的演员叫叶翱畅,是第一次在山西省京剧院的舞台上看到。这位青年男演员妆容整洁,做戏认真,演唱努力,比较好的是在“回令”一折里的表演,杨延辉求饶不成,铁镜公主求救不行,大国舅、二国舅求情不能,而萧太后唯有看到铁镜公主放到公案上的婴儿外孙后会立即喜上眉梢,几分钟前还在一直坚持欲斩驸马的主意,便随之烟消云散了,又一次在剧中体现出了暖暖的人伦亲情。
悲喜交错,人伦亲情,是这个戏的主格调。如杨延辉想家痛苦,盗得令箭是喜;杨延辉见到母亲是喜,又得分离难过;杨延辉“回令”面临被斩是悲,最后被赦是喜……整个剧情就这样轮番交替演进着,而人伦亲情则随处可见,同事说这出戏是“战争背景下的家与国”一点不假。
《四郎探母》中有几处群唱,如在“见母”一折里杨延辉与母亲佘太君、六弟杨延昭、八姐、九妹分别时的群唱,还有在“回令”一折里铁镜公主与大国舅、二国舅等向母后哀求赦免驸马的群唱等,有点像地方戏里一些剧目如晋剧《金水桥》“三哭殿”中那样的演出效果,这个情况在京剧中不多见,但它恰恰表现了几个人意见不一致而都在企盼一种结果的舞台生态,或者意见一致而难以割舍的人伦亲情,看上去特别的动人。
两位国舅也充当了插科打诨的角色,把“有色眼镜”“快手”“拜拜了”等这样的时尚语言运用到了丑角表演之中,为全剧的悲喜状态增添了舞台活力。
少数民族与汉族不断引发战争,甚至长期南北对峙,这都是逝去的历史现象。《四郎探母》集中在一起的舞台看点是没有纠缠这些历史问题,而是采用虚构的手法,避开烽烟四起,单就杨延辉“失落番邦、思念母亲、有言必信、一夜即还”展开的故事演绎,并让敌我双方的每一个出场人物都始终处于一种人伦亲情之中,直接讴歌了中华民族包容、仁义的高尚美德和停止纷争、渴望和平的良好愿望,留下了一次又一次的舞台趣话。如大国舅、二国舅看到母后欲斩驸马时,立即互换眼色,一个去向铁镜公主报信,一个守住被绑在帐外的驸马不出问题,表现出了兄妹之间一盘炕长大的骨肉情怀。
我热爱山西省京剧院演出的《四郎探母》,我希望山西省京剧院能经常上演这个剧目,随着演出场次增多的经验积累,坚信它在三晋沃土上一定是会有演出市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