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未央》乐未央
2018-05-16 发表|来源:山西戏剧网|作者:张强我有幸得以观看新编历史京剧《长乐未央》的太原首演。
这出戏,由山西省京剧院原创首演,该剧剧本入选文化部2016年度戏曲剧本孵化计划一类作品,并获得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大型舞台剧项目资助。虽未臻至“十年磨一戏”的经典境界,但在编导和山京全体演职人员一年多的协同辛勤努力下,还是达到了不错的水准,据闻将成为山京备战第九届中国京剧节的重头剧目。如此,将和《紫袍记》《陈廷敬》成为山西省京剧院连续三届中国京剧节的标杆式原创成名作。《长乐未央》首演现场之火爆,充分体现了京剧文化在山西的蓬勃兴盛之貌,体现了山西省在文化发展方面的不俗成就。
京剧《长乐未央》以7位主要人物的相互关系和人格特征,演绎了秦汉之交一段风起云涌、群英辈出的英雄史话。生旦净角色配置齐全,处理楚汉相争大场面虚实相间,适合中型以上剧团的演员结构,因此就有了广泛的适演基础,非常利于剧目的普及。在主要人物中,又突出了一号人物韩信,造就了一出起伏跌宕、壮怀激烈的小生头牌戏,在改革开放以来京剧界的新编历史剧中,独树一帜,是该剧的一个创新点。
在剧中主要人物的事件配置方面,剧本对历史人物的是非曲直和功过得失把握精准,深得历史唯物主义的精髓。在对韩信的正面形象予以艺术包装的同时,汉高帝、吕后维护皇权和国家统一的思想、萧何对生死友情和国家安定的最终抉择,都展现了高层政治人物的人格两面性;对于陈豨、齐淮女和蒯彻,作为支线情节,亦将人物与剧情进行了完美结合,成功演绎了沙场战友道路异同的纠结、良人才女至死不渝的感动和机变谋臣难以撼动历史大势的遗憾。尤其是剧本对于封建时代君臣关系的描述,力求采用超越简单道德评判的视角——以第四场刘邦和韩信的蒙太奇对白尤为到位,这里在样式上借鉴了《赤壁》一剧曹操、周瑜、诸葛亮的三方对唱,内容上深刻体现了皇帝对皇权一统,功臣对自身定位的不同思维,从而展示了封建时代“狡兔死、走狗烹”的悲剧样式的君臣关系。既有跨越时代的共鸣,又基本遵循史实,使得剧本获得了新编历史剧全新的历史视角亮点。
京剧《长乐未央》的舞台演出,是优秀剧本的再创作。该剧剧组在舞台环节的打磨上,通过精彩献演,可见一斑:一是舞美背景,以吊挂和可推动大背景为纲,简洁明快,颇有王者之气,实现了强汉文化和21世纪观众舞台观的完美融合,成为匹配剧本的优良演出平台。二是服装道具,这部剧参照了西汉出土文物和历史图片,这样服装道具在剧中才能更完美地表现剧情。三是唱腔设计,这是该剧成功的一大要因。全剧唱腔以西皮版为主,悲壮的剧情用激昂明快的西皮来调和,有效消除了剧情带来的沉闷感觉,颇具艺术匠心。此剧专为韩信一角重头设计了既有大段板式丰富的核心唱段,又有以流水、二六、原版等节奏明快的板式为主的其他唱段,在声腔艺术上有和样板戏音乐异曲同工的地方,通过成套小生唱腔成功塑造了韩信的艺术形象。
值得赞美的是,这样一部行当齐全小生领衔的大戏,阵容整齐的演员队伍全部出于山西京剧院,自编自导自演,各有风格,演技精湛。山西的京剧爱好者衷心希望山西京剧院能够以此为新起点,期待更多更好的京剧剧目创作上演,为繁荣国粹艺术不断前行——《长乐未央》乐未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