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市长与“柿”长》 杂议
2021-01-03 发表|来源:山西戏剧网|作者:闫晓伟由山西省京剧院创排的京剧《市长与“柿”长》是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大型舞台艺术资助项目。该剧由王辉、王勇慧、乔俊宝联袂创作,崔向英、张智指导,讲述了县委书记郭瑞敏带领太行山区穷困百姓脱贫致富的故事。
积压的柿子有了销路,正当村民们为赚钱后的美好生活欢呼雀跃时,营销商却因资金链断裂而暂停收购柿子;郭瑞敏网络直播销售柿子,收获千万订单,疫情突降,全国封城封路,柿子送不出去;村民面临巨额违约赔款,何去何从,郭瑞敏陷入沉思;面对染病隐患、问责风险,郭瑞敏决定通过政策通道亲自挂帅,逆行湖北,“货运疫区”;看着辛劳百姓,郭瑞敏坦然释怀,放弃“副市长”,扎下身来做起带领百姓走上富裕之路的“富柿长”……随着故事的层层推进,事件的环环相扣,“县委书记卖柿子”之难“淋漓尽致”——既要拉得下脸,也要扛得起旗。
不像传统的戏曲叙事,在京剧《市长与“柿”长》中,编创者并未给主人公设立明确的“对立面”,而剧中的“三花脸——秋宝”一角也似乎仅仅是为了“照顾”行当齐全而增设的“调味品”。剧中,秋宝将一句“看透了”常挂在嘴边,这也使其成为现实生活中“牢骚满腹却没什么坏心眼”的群像缩影。而最终秋宝从“看透了”到“看不透”的转变,则是编创者塑造主人公郭瑞敏“为官”的另一种“索绪尔式”语言。
剧中,主人公郭瑞敏最大的“对立面”是自己:是官威八面还是亲民献艺?是平稳过渡还是承担风险?是守护亲情还是守住初心?是亨通仕途还是扎根基层?是“副市长”还是“富柿长”?正如剧中郭瑞敏所唱:“问太行,问雪花,谁来应答?”是自我追问,更是拷问世人。
萨特认为,人是境遇的产物。在父母面前,我们是子女;在师长面前,我们是晚辈;在妻儿面前,我们是夫父——正是在这样的关系交织下,“人”的意义实现了。剧中,妻女、同学、村民、上级……勾勒出郭瑞敏的“角色身份”——父亲、丈夫、同学、领导、下属……多重角色身份设定像是一面面竖立在郭瑞敏面前的镜子,在“卖柿子”的过程中层层“设阻”——人情、面子、升职。也正是因为在镜像的多重折射中,编创者抛出了剧中郭瑞敏的核心身份——党员!经过多重身份的洗礼,郭瑞敏的党员身份赫然屹立。也正是基于这样的故事铺垫和情感积蓄,郭瑞敏最终唱出了“共产党就是一根筋”的誓言,唱出了“当官为民”的题旨。
剧中,郭小惠是郭瑞敏的女儿,是一名义无反顾奔赴武汉的医护人员。在亲眼目睹生死考验后,郭小惠对人生有了深切理解。尤其是一位自己看护的一位农民想要把自己的遗体捐赠给国家时,郭小惠深刻的体会到了农民的朴实无华,也渐渐明白父亲郭瑞敏愿意扎根基层的原因。正如郭瑞敏所唱:“我也是舍不得乡亲哪!我也是农民出身啊!”“他们是我们的亲爹亲妈,他们是我们的衣食父母”;“请记住他们永恒的善良和淳朴”;“它们的家庭更需要帮助,他们的心灵更需要照顾”……编创者为主人公找到了“行动元”的“根”,为“富柿长”找到了“根”。这一“根”也成为了该剧的点睛之笔,成为了该剧的行动之魂。
为什么我的眼中总是饱含泪水?因为我爱农民爱得深沉。
(作者供职于山西省艺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