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生代新视角下的现实表达 ——评京剧《市长与柿长》
2021-01-14 发表|来源:山西戏剧网|作者:高红花2020年12月31日,山西省京剧院隆重推出了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资助项目京剧《市长与柿长》。该剧紧扣“扶贫+抗疫”两大主题,围绕太行山某县的县委书记在“市长”与“柿长”之间的抉择为主线,讲述了一段身处一线的基层干部郭瑞敏在脱贫攻坚和防疫抗疫中,表现出的忠诚与奉献,责任与担当,迂回曲折、起伏跌宕的感人故事,为当下戏曲现实主义题材创作提供了新思路。
思想鲜明:把握时代脉搏紧扣主题
一部剧好不好看,能不能满足观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精神文化需求,是现实题材剧目创作的核心要义。《市长与柿长》是一部“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现实主义题材剧目。由剧作家王辉、王勇慧、乔俊宝联袂创作;崔向英、张智执导;中国戏曲学院教授谢振强担任作曲;山西省京剧院安晓强、高文利担纲领衔主演。该剧通过柿子红了、直播带货、突发疫情、货运疫区、深情对话等不同场景,生动地塑造了一位心系百姓、有血有肉、善感多情、践行初心使命的县委书记形象。
该剧的一大亮点,就是成功地将扶贫和抗疫两大现实主题融合,使该剧具有深刻的思想性。从中,可看出几位编剧在主题思想、剧情编排、人物设置方面,不同张力、能量的碰撞和融合。王辉对太行文化深有研究;王勇慧有着丰富的基层生活经验;乔俊宝的作品均以独特的地域特色和诙谐风格著称。在他们三人的合作下,该剧展示了深厚的太行山文化底蕴,搭建了一幕幕栩栩如生的场景,塑造了饱满的基层人物形象。舞台上遍布红彤彤的柿子,好似到了丰收的柿子园,散发着浓浓的烟火味,搭配太行山背景以及演员的表演使人仿佛置身于身边景、身边人,身边事。
《市长与柿长》是一部理想与现实碰撞的剧目。通过描述在太行山区扶贫一线的县委书记郭瑞敏,面对“公”与“私”之间,“个人升迁”与“脱贫攻坚”之间,疫情突发时女儿援鄂时的内心矛盾、冲突和纠葛以及社会中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譬如乡亲们的担忧和害怕,希望和憧憬,面对重大突发事件时的困惑和选择以及遭遇的社会共性问题等进行了探讨。这些都触及了当下社会的热点问题,引起了观众的共鸣,使人们不得不把目光投向这些当下的社会现实,引发反思。
艺术鲜活:遵循创作规律讲究美学
《市长与柿长》有着浑然一体的形式和结构。既有太行精神的影子,又充满了诙谐幽默的色彩,文学底蕴深厚,真正做到了把故事和剧种有机的结合。全剧以群演衬托主演的形式,分五个场次,分别把县委书记郭瑞敏对工作、对事业、对乡亲、对同学、对家人的感情进行了素描。剧情详略得当,场场之间过渡流畅自如。比如在第二场郭瑞敏与同学李庆国谈笑转到第三场家中,时间、地点、人物的变换就需要进行过渡。第二场结尾处就埋下了伏笔,很自然转换了情境。对场景的处理有逻辑性和连贯性,构思巧妙。
该剧音乐优美、流畅、多元,充满鲜活的时代气息。剧中不仅有京剧唱段,还有戏歌和太行大鼓。在京剧味浓厚的音乐里,也可寻觅到现代音乐的影子,听起来既熟悉又陌生,既新颖又不离本。音乐的变化来源于生活的变化。正如马克利斯所说,“艺术,作为生活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像生活本身变化一样,也必须变化”。传统京剧的旋律主要是老艺人口口相传流传下来;现代京剧的音乐大多是由作曲家创作。而作曲家们不再生活在那个年代,他们随着时代的前进,自身所处环境的熏陶,创作着属于这个时代的戏曲音乐。剧中每段唱都是在一定情景状态下情感的自然表露,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情节展开更加严密。如剧中第三场“突发疫情”。郭瑞敏妻子贾玉芝做好饺子,在家中看着电视里有关疫情的报道,担心地往窗外张望,唱段“西北风撞窗栏声声不断……煮饺子热三次待丈夫回还”,把内心那种担心,矛盾和盼女儿、盼丈夫回家的心情刻画的入木三分,唱腔字正腔圆,使观众情不自禁鼓掌。而当深夜回家的郭瑞敏,发现女儿不在家,便与女儿视频。当看见女儿郭小惠全身穿着防护服,已报名参加山西援鄂医疗队奔赴武汉,郭瑞敏心头一惊。而此时女儿的一段戏歌“我是一个九五后的姑娘,全副武装奔向了战场;原谅我没有告诉您,就怕您挂肚牵肠”,优美的旋律,融入了作曲家几多情怀在里面。两人那段虚实相接的对唱,反映了他们对春节团圆的祈盼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封城、柿饼销售、女儿援鄂、考察……,种种心绪,使郭瑞敏五味杂陈,心绪万千。“夜沉沉,乌云挂,今夕除夕怅惘无涯 ”这一段唱,用音乐表达了人物心里矛盾的立体形象。最后那段“太行大鼓”,让观众领略了太行风情和演员多元的艺术表现。
从现实中找寻新的节奏和韵律,在舞台美学中都有淋漓尽致的展现。台上手机造型的舞美设计,既新颖又契合当下,反映了疫情期间手机直播带货等新生事物出现带来的商机和困惑。戏曲舞台美学从传统走来,应用现代科技和现代审美,在意象化表达和实景之间,来回切换。既烘托了剧情,又渲染了气氛,展现了一种新的律动美。
呈现鲜亮:秉承价值取向勇于创新
作为在全国颇有影响力的京剧院团,把握正确并有前瞻性的价值取向是一项非常重要工作。山西省京剧院前身是天津红风京剧团。当时红风京剧团是国家支持力度比较大的剧团之一。1956年,团长李铁英带领全团72人移师太原,助力太原文化建设,改为太原市京剧团。后划归山西省管理。现在看来,时任太原和山西的领导是非常重视地方文化建设的。多年来,该团秉持老一辈艺术家的优良传统,坚持传承传统京剧,并适应时代发展和观众不断提高的精神文化审美需求,在京剧舞台上不断发展创新,用辛勤和汗水,精湛的艺术演绎着属于他们的精彩。
山西省京剧院传承了红风京剧团李铁英海派文化和海派京剧“博采众长”的一面,又融合了梅派文化和梅派京剧“大气典雅”的风格。创演的剧目追求简约、含蓄中暗自流香,别有风韵的美。无论是上世纪的红风京剧团、太原市京剧团,还是山西省京剧团、山西省京剧院,一路走来都一脉相承,始终沿着老一辈艺术家走过的道路,秉持着发展创新理念,不断出新出戏出人才,60多年来,无论每个阶段都有新的剧目问世,演出有上百出剧目,得以使山西京剧有生生不息的力量和常演常新的剧目问世。
山西省京剧院近年来创演了《陈廷敬》《文明太后》等多部以历史新编为主的剧目,对于擅长演出“端庄大气”宫廷剧的京剧演员来说,演出现代戏,尤其是乡村题材的现代戏,不能不说是一种考验。首先是表演程式的考验。比如“不使花腔”“不卖绝技”是梅派艺术的风格,追求的是从气质里透出的高雅味道,是一种与生活有一定时空距离的美。代表剧目《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均为表现力度宽厚,最能验得演员艺术修养的剧作。而《市长与柿长》一改过去京剧作为宫庭剧“雍容华贵”的模式,家长里短,诙谐幽默,轻松自然,是一种与生活没有时空距离的美。微信群里的一根筋、婆婆嘴、软柿子、看透了,一个个平凡而鲜活的人物,充满了风趣和诙谐的色彩。在戏曲程式上,现代戏的表演与传统程式就有了很大的区别。怎么演绎现代乡土人物,这是京剧演员比其他剧种演员遇到的一个大跨度的表演困惑。其次是艺术追求中的文化气息。京剧的代表剧目《贵妃醉酒》《霸王别姬》是中国戏曲文化的典例,追求的是一种高雅和恬淡的意境。在多年的演绎中,也形成了京剧演员固有的一种文化气息。而在现代戏《市长与柿长》里,却有着浓郁的地方乡土乡俗味儿。文化气息的不同,给演员们在饰演角色的构思和行动上带来了自我挑战和突破。
回望历史,充满敬畏;再看今朝,又充满希翼。《市长与柿长》的成功推出,唱响了主旋律,弘扬了正能量,体现了责任与担当,对发扬脱贫攻坚和防疫抗疫精神具有现实意义,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意味着新时代新京剧新生代的到来。他们在不同表演程式和文化气息的碰撞中,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以当下的力量审视着自己的角色定位。相信在今后不断的演出和揣摸中,他们会找到更佳的表演和表达方式,从而塑造出更立体的现代人物形象,使剧目更趋成熟,成为新时代新生代新视角下的新经典。
(作者供职于太原市艺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