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晋剧 >

对话晋剧现代戏《刘胡兰》主创人员

2012-11-28 发表|来源:山西日报|作者:Major
刘胡兰的故事仍在继续,刘胡兰的精神仍在成长。尽管历经一个甲子的时代变迁,舞台上的刘胡兰依然可亲可敬、立体真实,富有时代感和现实意义。

    她倒在新中国诞生的黎明时分。毛泽东同志亲笔为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刘胡兰的名字从此响彻中华大地。今天,刘胡兰的故事仍在继续,刘胡兰的精神仍在成长。今年初由吕梁市晋剧院新创演出的晋剧现代戏《刘胡兰》从吕梁山,演到省城太原,最后演到首都北京,演到哪里,哪里受热捧。尽管历经一个甲子的时代变迁,舞台上的刘胡兰依然可亲可敬、立体真实,富有时代感和现实意义。从今年1月24日首演至今,该剧演出近百场。6月摘得第七届全国儿童剧优秀剧目展演优秀剧目演出奖、优秀编剧奖、优秀表演奖三项大奖。穿越65载依然还年轻,《刘胡兰》热演被中国剧协专家称为主流文艺作品的 “刘胡兰现象”。近日,记者就晋剧现代戏《刘胡兰》等主流文艺作品对话主创人员。

    记者:近年来,几乎每逢重要历史节点,吕梁都会有主流文艺作品与观众见面,反响都不错,能否谈谈您对主流文艺作品创作的认识和经验?

    吕改莲(吕梁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吕梁是革命老区,革命传统文化是吕梁独特而珍贵的文化资源。吕梁曾经是红军东征的主战场,革命圣地延安的东部屏障。吕梁人民曾养兵十万,牺牲一万,涌现出刘胡兰等革命先烈。近年来,我们鼓励引导红色题材作品,创作了一批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改革开放、歌颂人民幸福生活的作品。这些作品既坚持社会效益第一,也注重经济效益,力求达到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有机统一。我们认为,主流文艺作品在本质上反映了历史观念和时代精神,是引导社会进步、文化发展不可或缺的文艺样式。主流文艺作品离不开观众的接受和认可,英模人物需要广大观众的情感共鸣与思想认同,这是赢得市场的关键。因此,我们力争创新开拓主流文艺作品艺术表现方式,满足老百姓的审美和观赏需求。

    记者:在人们价值观念发生重大变化,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再排这种人人皆知的戏曲能行吗?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创作演出过舞剧、话剧、歌剧《刘胡兰》,今年新创作演出晋剧现代戏《刘胡兰》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吕改莲:2011年8月,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胡苏平在刘胡兰纪念馆调研,谈到河南将刘胡兰事迹搬上舞台,创作演出豫剧《铡刀下的红梅》。2012年是刘胡兰烈士就义65周年,胡部长殷切希望吕梁尽快创作演出富有时代感和现实意义的晋剧现代戏 《刘胡兰》。2011年8月11日,我们就创编晋剧现代戏 《刘胡兰》,组织专门会议,研究新创吕梁版晋剧《刘胡兰》,该剧创作正式启动。9月召开晋剧《刘胡兰》初稿研讨会,请文化部15位专家提出意见和建议,并确定该剧2012年1月首演。

    记者:河南省小皇后剧团创排的豫剧《铡刀下的红梅》已经在全国热演,观众先入为主,再写这样相同的题材,您怎样突破?新创晋剧现代戏《刘胡兰》与以往有什么不同,怎么体现时代感,引起今天观众的情感共鸣?

    曲润海(文化部原文艺局局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副院长、该剧编剧之一):上世纪60年代,山西当时最有影响力的杂志《火花》连载了著名作家马烽的《刘胡兰传》,这本书对我影响很大。《刘胡兰传》正式出版已经到上世纪80年代初,当时我还在山西省委宣传部工作,马烽同志签名送给我一本。后来,我在刘胡兰纪念馆,发现了一份厚厚的刘胡兰的调查材料,内容翔实,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党组织专人进行非常严密调查的文字材料。我发现马烽同志的《刘胡兰传》作为文艺作品虽然有一定的艺术加工,但是书中大量事迹都与刘胡兰的调查材料相符。因此,晋剧现代戏《刘胡兰》的剧本就以《刘胡兰传》为主要依据。

    2011年末受吕梁市委托,我与文化部原艺术司副司长戴英禄、中国京剧院专业编剧邹忆青联袂创作晋剧现代戏《刘胡兰》,与以往迥然不同的是,我们将目光锁定在儿童时代的刘胡兰上,力求站在时代的新高度和生活的新角度,结构全篇、塑造形象,摒弃了过去塑造英雄的旧模式、旧习惯,真正挖掘刘胡兰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世界。我始终认为,刘胡兰不仅“死的光荣”,重要的是“生的伟大”,而后者往往容易被人忽略。我们力求在平淡无奇中,发现刘胡兰精神的神奇。让一个过去扁平地站在画像上的刘胡兰血肉丰满,真实生动地站在观众面前,形成了“这一个”典型艺术形象。 剧本经过多次修改,到11月29日,经过文化部及省市三级专家六次的审读研讨,剧本日臻完善。

    记者:作为市一级的国有文艺院团,吕梁市晋剧院在文化体制改革中,已经转制成为企业,创作演出晋剧现代戏《刘胡兰》您当时是否考虑过市场因素?

    张雯斌(吕梁市晋剧院院长):我们排这个戏没有打算赚钱,很单纯,就是要用吕梁精神塑造吕梁英雄。2011年12月1日,晋剧现代戏《刘胡兰》剧本交到我的手中,团里当时一下实在拿不出100多万来搞这台戏,在职工大会上,我把排《刘胡兰》前前后后的情况说了个透,全体职工一致同意先自己凑钱集资,也要把剧目在英雄牺牲65周年时立于舞台。就这样全团150人拧成一股绳,凑了120万元,用不到40天时间,完成舞台的二度创作。2012年1月24日《刘胡兰》在省演艺中心首演,受到省委宣传部和省文化厅的领导和省城观众的广泛好评。随后《刘胡兰》参加文化部主办的第七届全国儿童剧优秀剧目展演,作为山西省十大优秀剧目晋京演出,为党的十八大献礼。

    就连我们自己也没有想到,《刘胡兰》能从吕梁山,演到省城太原,最后演到首都北京,演到哪里,观众追到哪里,不仅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而且市场火爆,排戏成本已经全部收回,开始赢利。最难忘的是在太原演出时,78岁的离休老干部王明义听说要演《刘胡兰》,特意让儿子驱车30多里,从尖草坪区上兰村赶到省演艺中心观看。我省著名文艺评论家韩玉峰观看后兴奋而激动地说,这是一部革命历史题材的现代戏,但是该剧切入的角度新,结构故事的手法新,音乐舞美呈现新,刘胡兰这个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更是令人可亲可敬,整场演出令人震撼。

    今年11月18日晚,晋剧现代戏《刘胡兰》又被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确定为“欢庆十八大”优秀剧节目汇演的启幕大戏,在山西艺术职业学院星光剧场连续演出两场,场场座无虚席,省城观众流着热泪,重温先烈事迹,感受不朽精神。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学生翟伟说,观看了演出,他和他的同学们都流泪了,刘胡兰烈士牺牲已经65年了,但是舞台上的她还是那样可亲可敬。今天我们坐在安静的课堂,走在繁华的街上,我们不能忘记刘胡兰这个光辉的名字,她永远是青年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