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好声腔”:戏曲电视节目的创新之旅
2013-04-13 发表|来源:山西省社科院国际学术交|作者:Major
戏曲电视节目的创新之旅
浅议“寻找好声腔”的成功
黄河新闻网讯:2013年春,由中央电视台、山西卫视联手打造大型戏曲真人类节目“寻找好声腔”在山西卫视意外的刮起了一阵收视旋风。这档在播出之初并未大肆宣传的戏曲综艺节目,在电视连续剧、各类综艺节目荧屏血战的卫视新春档杀出了一条血路,收视率节节攀升。该节目每周六周日的20:15在山西卫视试播出,连续数周收视率排山西卫视第一,在省组委卫视同行中,成绩斐然。不仅戏迷买账,普通电视观众也被深深吸引,叫座之余,更引发了从业人员的一致好评。
由大热综艺类节目以及热播剧一统天下的卫视收视大战中,戏曲类节目一般来说很难跻身收视主流。什么让“寻找好声腔”能够一举战下如此佳绩?它到底有何魅力,吸引到越来越多的普通观众对传统戏曲的关注,甚至引起了全民参与的热潮?
作为中国戏曲史上第一档大型戏曲真人类节目,寻找好声腔的成功,首先缘于它在节目构思之初,就有着一种既立足于传统又锐意创新的文化定位。
山西是一个戏曲大省,“寻找好声腔”的节目构思,正是基于山西源远流长的本土文化。而它的独到之处,则在于主创人员的创作思路并未局限于传统,而是大胆用最新颖、最流行的现代方式,去推介最原汁原味的传统戏曲艺术。
真人类节目的概念,源自欧美,如今在现代综艺类节目中有着大量成功的案例。但如何在传统的戏曲节目里能够得到恰如其分的运用,对于主创人员来说,却是一项极具挑战的考验。为此,节目组制定规则,让每个参与者以平等的身份,用属于自己的方式同台竞技,展现自身魅力。“寻找好声腔”,给予每个参与者华丽而公平的舞台,用全新现代的包装,呈现传统的内核。
这是一场全民参与的戏曲盛会。
第一届“寻找好声腔”的举办地,是著名的戏曲大省山西。初选自全国各地的选手,成分包罗万象。他们有来自正规院团的专业演员,有来自业余团体的纯爱好者,有年轻的学生,有来自乡野的草根艺人。不同的人员构成,带来丰富的剧目种类。山西广为人知的四大梆子,晋剧、蒲剧、上党梆子、北路梆子争奇斗艳;民众基础广泛的山西民歌、阳高二人台闪亮登场。更为人称道的是,许多历史久远的珍稀剧种如??腔、耍孩、碗碗腔、沁州三弦书、武乡鼓书,第一次大规模地从书本记载里,鲜活地出现在了千家万户的荧屏上。
这是一次对戏曲本体的回归。
戏曲来自民间,是百姓真情实感的表达。“寻找好声腔”,以找到最好的声腔为宗旨,不论年龄、不论外貌,只关注声腔本身,是否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选手现身说法,讲述自己与戏曲的渊源,所有的演唱皆在现场完成,观众能够在一种最接近真实的状态下,体验戏曲的魅力。
这是一次传统与时尚结合全新的尝试。
节目在传统内容中加入了时尚、流行元素。这种结合,不仅在新颖的包装,华丽的舞台,更在一种理念的融汇。此次评选,不仅有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田桂云坐镇,更邀请了两位流行歌手黄鹤翔、杨光担任评委。两位歌手各有特点,但都抱着一个尊重优秀艺术、学习传统戏曲的姿态去完成合作,他们与田桂云老师的现场互动,碰出了不少精彩的火花。
这是一次大规模的戏曲普及。
此次节目好评如潮,不仅得到专业首肯,更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和喜欢。特别值得称道的是,收视人群里,有大批非戏迷观众。他们饶有兴致地关注起了从前并未关注过的传统艺术,甚至网络上也有了他们的见解与声音。
一直以来,“振兴戏曲”是不少戏曲人的心愿,而“寻找好声腔” 则将口号真正落在了实处。它的创新尝试,不仅为普及、推广、发扬光大戏曲,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更也为白热化的综艺、娱乐市场竞争,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例。
创意独到,充分利用电视现代传媒的包装魅力,吸引更多观众对传统戏曲的兴趣;从根源上尊重戏曲,发掘戏曲本身的美,在“娱乐”的尝试上,避免“低俗”,彰显出传统文化的尊严与魅力,这就是“寻找好声腔”的成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