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晋剧 >

42位梅花奖得主讲述《梅花访谈录山西卷》

2013-07-08 发表|来源:中新网|作者:王燕君

  “我们接触了42位山西“梅花奖”得主,每一位“梅花奖”演员的奋斗历程中的都有着不同的酸甜苦辣,通过他们的成才历程展示了他们台前幕后许多鲜为人知的轶事趣闻”,8日,山西省戏剧研究所所长李岗对记者说。

  由山西省戏剧研究所编写的《“梅花”访谈录山西卷》近日面世,该书清晰、全面地展示山西省梅花奖演员的精神面貌,讲述他们的艺术人生,评析他们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成就,回顾山西省改革开放30年来戏剧艺术人才培养的历程,展示山西省戏剧艺术30年来取得的成绩。


  每一朵“梅花”都是成功者

  李岗介绍,2009年底进入“梅花奖现象”的筹备策划阶段,用一年时间进行相关资料收集,之后,分派业务人员对每一位“梅花奖“演员进行面对面的采访,把“梅花奖”演员这个群体作为研究对象,这是一个具有前瞻性的研究课题。

  每一朵“梅花”背后都是一个混合着辛酸与喜悦的故事。李岗对记者述说着自己的感受,在夺“梅花”的过程中,有些人成就感强一些,有些人在着重强调过程的曲折。无论如何,他们都是成功者,至于成功背后,甘苦自知。

  当问题接触42位梅花奖得主后最大的感触时,李岗说:“我们的科研人员通过短时间的接触和访谈,普遍的感受就是,成功没有捷径,无论过程是曲折坎坷还是顺风顺水,这些成功者所付出的汗水和辛劳都是一样的”。

  “中国戏剧梅花奖”由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以“梅花香自苦寒来”为寓意,旨在奖掖表演艺术上取得突出成就的中青年戏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已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戏剧奖项。

  “梅花奖现象”成山西戏剧的独特风景

  自1983年创办以来,至今已举办了25届,今年是中国戏剧“梅花奖”设立30周年,此间山西省共有43人获得此奖,其中3人获得“二度梅花奖”,山西成为全国拥有梅花奖演员最多的省份。

  据了解,中国剧协曾命名临汾、运城为“梅花之乡”,中国著名剧作家曹禺、艺术家李默然、中国戏剧界首位梅花大奖得主尚长荣等都曾予以肯定。目前,“梅花奖现象”是山西戏剧的一道独特风景。

  李岗介绍,山西省改革开放30年来戏剧艺术可谓成就斐然,硕果累累。尤其进入新世纪以来,山西戏剧艺术更是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

  多部舞台艺术作品在全国亮相,以话剧《立秋》、舞剧《一把酸枣》、京剧《走西口》、晋剧《傅山进京》、说唱剧《解放》等作品先后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同时山西省戏剧艺术多次在文华奖、梅花奖、五个一工程奖等国家级奖项。

  “山西戏剧舞台艺术创作整体提升,编、导、音、舞、美等各方面协调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创作团队,被舆论界誉为“晋军崛起”。另外,人才培养初见成果”,李岗说。

  戏剧繁荣发展离不开人才储备

  《“梅花”访谈录山西卷》历时三年出版,作为该书的主编,李岗通过与多位梅花奖演员的面对面交流,总结到:“戏剧繁荣与发展的首要条件离不开丰厚的人才储备,抓住人才培养,就抓住了文化发展的未来”。

  目前,山西省的戏曲人才培养是以政府主导为主,民间传承为辅,发挥艺术院校的主导作用,加大“杏花奖”等省级大奖对青年演出人才的激励,加强青年文艺演出院团体制建设等。

  在李岗看来,传统的戏曲传承不仅包括剧本、道具、服饰等物质的传承,尤为重要的是唱腔、表演、音乐舞美等非物质的传承,这种传承主要靠艺人的口传心授。许多名艺人,既是优秀的表演艺术家又是杰出的教育家。

  “他们掌握并承载着戏曲文化遗产的丰富知识和精湛的表演技艺,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的源泉,又是其代代相传的代表性人物”。

  李岗说,“梅花奖”演员都是山西省戏剧文化各个方面的领军人物,通过总结“梅花奖”演员群体普遍的成长规律,对山西戏曲传承、剧目建设和文艺院团建设的历史发展脉络和人才培养模式作出系统的梳理,能够探索出更好更符合时代发展的戏剧艺术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这个人才培养路径应该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保持自身特色,通过传承和保护促进戏曲事业的更大发展”,李岗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