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爱:晋剧跟时代脚步 网络力量不可缺
2013-12-05 发表|来源:搜狐焦点网|作者:一丹
——专访国家一级演员、山西省著名表演艺术家王爱爱
2013年9月,由呼和佳地俱乐部主办、内蒙古茶叶之路展览馆呼和佳地房地产公司承办,内蒙古、山西晋剧界名角组成强大阵容鼎力支持的走进社区义演活动盛大开场、圆满落幕。现场气氛高潮迭起,引得到场戏迷摇头晃脑,随声附和,高声叫好。笔者在现场有幸采访到了还未上台就已经博得满堂喝彩的晋剧皇后王爱爱,这位国家一级演员、山西省著名表演艺术家身着黑色套装,气质出众而又不失亲切,侃侃而谈。她认为,戏曲如何能跟上时代,这是一个最大的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领导的支持,也需要网络等新媒体的力量。
十年离别终回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对晋剧的热爱出乎所料
记者:请问您之前来过内蒙古,来过呼和浩特吗?您喜欢呼和浩特吗?
王爱爱:来过,现在是因为年龄的原因我才少来了,之前我是常来的,一年要来两三次吧。内蒙古的人民对我非常好,他们常常热情的对我说,王爱爱,你又回来啦?我通常都开心的回答,是的,我又来了。
我已经有十多年没有回到内蒙古了,这次回来我觉得内蒙古的变化特别大,无论是从市面上,还是从人们的精神风貌上都改观很多。
记者:王老师,您前两天是在呼和浩特乌兰恰特大剧院进行了表演?您认为内蒙古的戏迷与山西的戏迷有什么不同?
王爱爱:对,这次山西省晋剧院带了一个大戏,带了一个交响乐剧院来内蒙古交流演出,我认为内蒙古人民对晋剧十分喜爱,内蒙古对晋剧的喜爱和扶持不亚于山西,我觉得内蒙古人民对于晋剧的热爱我简直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因为每次我来内蒙古人民对我都非常热情。
我认为内蒙古的戏迷对晋剧非常喜欢,特别是内蒙古有一个呼和浩特市晋剧团,我听的徒弟告诉我说,戏迷朋友们对他们还是很热爱的,不论他们走到哪里都很捧场,鼓掌、表扬从不吝惜。
内蒙古晋剧发展可观 应尽早培养后起之秀
记者:呼和浩特晋剧团在发扬“蒙古梆子”的一个品牌,这个您听过吗?
王爱爱:这个我现在还没有听过,因为山西的工作很忙,所以来这边比较少。我在内蒙古有一个徒弟叫魏青梅,她在呼和浩特晋剧团,所以我只了解她告诉我的一些情况。
记者:您对内蒙古的晋剧艺术发展有什么了解?您认为她的前景如何?
王爱爱:内蒙古的领导对晋剧还是很热爱的,对晋剧工作人员的关怀、爱戴以及业务的培养方面都做的很好。但是现在还欠缺的一点就是后继乏人,后起之秀怎么能跟上来是一个大问题。我觉得艺术要想让后继的人才跟上来必须得提早培养,提早一年、半年那是不可想象的。
记者:山西晋剧团有没有打算在内蒙古建立交流中心或是学校培养一批后起之秀?
王爱爱:现在山西晋剧团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是我们内蒙古的学校把一些孩子放到山西的晋剧学校去学习。我现在山西戏剧职业学院担任名誉院长,内蒙古有一批孩子也放在我那培养。这一批孩子大概有三十多个,但是这其中有搞戏曲的,也有搞音乐的,也有搞绘画的。
戏曲需要前进与改革 希望网络加大宣传力度
记者:您作为“晋剧皇后”,对晋剧将来的发展怎么看?
王爱爱:我觉得晋剧现在就在我们这两大片吧,比如说是内蒙古也好、包头也好、张家口也好,好多戏迷对它还是很抬爱的,你比如说山西现在大部分的剧团,包括国有的、个人的,以及零星组织起来的有好几百个剧团,他们都能靠戏剧为生,我认为从这一点来看现在晋剧的发展就很乐观。但是戏曲确实是处于一个不太景气的状态,我觉得这是一种潮流、一种趋势,戏曲如何能跟上时代,这是一个最大问题,如果我们的时代在大跨步的向前走,而戏曲仍然停滞不前,这是绝对不行的,而戏曲要前进、要发展、要改革,必须要有领导来支持。
记者:现在在年轻人中有一种说法,就是晋剧艺术是不属于年轻人的艺术,您对这种说法怎么看?有什么解决的方法?
王爱爱:现在的年轻人一听到“戏曲”这两个字就已经开始头疼了,第一反应就是“我不想看”,其实如果年轻人们看了之后也会认为戏剧很好,比如说我带着我们学校的表演人员到地方学校、到清华、北大去表演的时候,孩子都感慨地方戏其实很好听。这就说明不是年轻人不认可戏剧,而是我们没有给他们打造一个好的平台。现在网络的力量很大,我希望网络媒体可以对戏剧加大宣传力度,让年轻人们多听,从而喜欢这门艺术。
王爱爱,国家一级演员,山西省著名表演艺术家.主工青衣。曾主演《打金枝》、《明公断》、《算粮》、《三上桃峰》、《走山》等剧目。王爱爱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培养成长起来的新一代艺术家中的杰出代表之一。从艺50年来,在晋剧舞台上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特别是她创立的“爱爱腔”,独领风骚40余年,成为晋剧旦角声腔之翘楚,为后来者所效仿,受到广大观众和专家的普遍赞赏,并多次在全省和全国获奖。她的唱腔技艺是大大突破前人,现在已被专家们肯定为“爱爱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