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市开创文化强市建设新局面
2013-11-18 发表|来源:山西日报|作者:Major聆听晋中文化产业的韵律,犹如聆听花开的声音,从萌芽到吐蕊,再到绽放,拔节抽穗,精彩纷呈。一座座文化场馆耸立在城市的中心地带,成为新的地标性建筑,让许多晋中人为之自豪;一缕缕文化惠民的阳光,照射着城乡千家万户,让每一个晋中人充满幸福;一个个文化产业重大项目,成为晋中发展的强大引擎,为转型跨越注入无穷活力……随着晋中大地的 “文化觉醒”,晋中人民迎来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春天。
晋中市委书记张璞指出,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崛起,一方面要在市域产业体系中率先发展,通过深度挖掘和开发,大幅度提高文化产业增加值比重,形成主导优势,打造产业支柱。另一方面,要在全省格局中率先发展,利用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区、晋商民俗文化、红色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启动一批文化重点项目,建设一批文化基础设施,形成一批文化经典景区,抢占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在建设“文化晋中”重大战略目标构架下,2007年以来,晋中市先后调整充实了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组,同时还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文化管理体制。全市相继出台了《晋中市文化产业发展纲要》《关于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为文化产业加速发展绘就了蓝图。“十二五”期间,晋中市文化强市建设的新目标是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确保6%以上,力争8%,文化强市建设居全省领先地位。
在这一目标引领下,晋中市积极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一个个投资数亿、数十亿的文化产业重点项目相继落地,涉及旅游、手工艺、影视拍摄、印刷、动漫等领域,呈现出包容并蓄、推陈出新的良好格局。尤其是今年年初,晋中市委副书记、市长吴清海在部署全年工作时要求,致力提升文化旅游产业,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8大类46个重点项目建设。随即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的实施意见》,并配套出台了《晋中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和《晋中市文化旅游产业招商引资和吸引民间投资优惠政策》,以鼓励文化创新,培养文化产业骨干企业,为文化产业的发展铺就了“快车道”,全面壮大了文化产业的规模和实力:总投资4.7亿元的《印象·平遥》项目,不仅是我国北方第一部实景演艺项目,也是全国第一部以城文化为主题的实景演出项目;总投资15亿元的榆次区文化产业创意园项目、总投资35亿元的大寨现代农业观光园项目、总投资3.6亿元的寿阳鹿泉山寿星文化旅游区项目、总投资66亿元的灵石石膏山风景区项目,以及寿阳祁隽藻故里景区项目、太谷中医药博物馆建设项目等,形成晋中市文化产业发展新阶段的新标志。文化与旅游比翼齐飞。晋中将文化旅游作为产业来打造,目前,有20万大军从事着与晋中旅游密切相关的工作。晋中,已然位列中国最具活力的旅游城市之列。
晋中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黄耀春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殚精竭虑,她指出:“一定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发展机制与模式,真正把晋中建成全省的文化旅游名市、晋商文化复兴地和全国文化生态保护区,以文化发展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为实现产业开发的差异化和特色化,避免同质化竞争,在同类景区开发中,实施错位经营策略,在产业布局、服务功能等方面独具个性。比如,太谷县重点打出了“休闲度假、中药养生”两张王牌;东山各县则打造红色旅游胜地,尤其是左权县致力于打造“西柏坡-太行山-延安”全国红色文化旅游大格局中的重要节点;祁县乔家大院是晋商文化旅游的核心景区之一,2011年底,该县在完成景区综合整治工作后开始申报国家5A级景区综合开发项目,将晋商大院文化做大做强。与此同时,创意产业的发展让传统文化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平遥县推光漆文化创意产业园,开创了政府主导下的文企联营新模式,为文化产业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路。目前推光漆产业为平遥县创造的年生产总值为1亿元,预计“十二五”末将提高到6亿元。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晋中这个古老而年轻的城市,正以大开放的胸襟,站在源远流长的历史根基上,探索着文化发展的新模式,全力实践着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产业强市的绚丽蝶变。
张志丽 白昌华
★文化亮点
文化产业快速崛起
由山西红海玻璃有限公司投资3亿元建成的红海玻璃文化产业园,集参观体验、文化发展、休闲购物为一体,是国内首个玻璃文化产业园,为晋中市经济转型发展、旅游产业做大做强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随着文化产业的快速崛起,2011年晋中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45亿元,占到GDP的5%以上,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2012年,晋中市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推进旅游开发、产业园区、特色工艺品、精品剧目、演艺表演等8大类46个重点项目建设,项目总投资210亿元,今年计划完成投资40亿元。项目全部建成后,年可增加利税8亿元左右,新增就业岗位2万个。
晋商文化旅游方兴未艾
2011年,晋中市共实施旅游项目25个,完成投资13.1亿元。《印象·平遥》大型实景演艺项目和旅游直升机项目开工建设,昔阳大寨被评为第二批全国红色旅游景区和第二批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国家旅游服务业标准化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全年旅游接待人数1574.7万人次,全年旅游总收入达到150亿元以上,同比分别增长15%、17%,文化旅游产业成为全市转型跨越的新亮点、新支撑。
文化精品创作成果丰硕
通过实施文化艺术和广播电视精品工程,一个个精品力作在晋中市不断涌现,《太谷秧歌交响组曲》《褒尚论道》等重点剧目登上了国家级文化交流舞台,《太谷秧歌交响组曲》被文化部评为第十六届全国音乐作品(交响乐)二等奖,《小太阳红苹果不再挂泪》荣获“第二届全国戏剧文化奖”,《褒尚论道》入围第22届上海“白玉兰奖”。与此同时,晋中市还先后投入近500万元,连续举办“十台大戏闹新春”活动、“文化消夏月”“文化下乡”活动,获得广大城乡群众如潮好评。
文化节庆活动持续活跃
近年来,晋中以增强文化软实力为核心,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为重点,成功地打造了晋中自己的文化名片和文化品牌,并产生出巨大的影响和效益。“中国(晋中)社火节”“中国清明(寒食)文化节”“平遥中国年”等,具有很强地方特色的节庆文化,让传统文化重新焕发出时代光彩。而结合本地实际,嫁接现代多元文化元素推出的 “平遥国际摄影大展”“榆社云竹湖休闲旅游垂钓节”“中国·和顺牛郎织女文化节”“中国·寿阳福寿文化旅游节”等节庆活动,进一步提升了晋中节庆文化的知名度,使晋中节庆文化蜚声海内外。
★文化人物
路斗恒
从“挖”煤到“挖”文化
路斗恒如今的身份是山西凯嘉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党委书记,山西凯嘉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作为我省煤炭资源整合的一支新生力量,2012年他在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同时,还获得了2011年度山西省十大文化创新人物。
2009年,在由煤焦向文化转型发展政策的推动下,路斗恒多方考察,决定“进军”张壁古堡。同年3月,注册资金3000万元的山西凯嘉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成立,路斗恒任董事长。6月,公司正式接管张壁古堡。在“规划和开发并进,移民和新农村建设同行,挖掘与弘扬同步的三步走”的开发战略下,张壁古堡品牌文化在文化软实力提升中日渐生成。
按照凯嘉能源集团的规划,公司将用5年时间,投资5亿元左右,把张壁古堡旅游区打造成以军事文化观光、体验为主题,反映黄土高原地域特色的国家4A级旅游目的地。
王珍如
舞台和观众是她的生命
《杀惜》中的宋江、《下河东》中的赵匡胤……从艺20多年来,国家一级演员、现任晋中市晋剧艺术研究院院长的王珍如在50余部剧目中为观众饰演了不同类型的角色。
王珍如1984年在晋中市青年晋剧团担任领衔主演,2002年12月,王珍如摘得梅花奖桂冠。
在博大精深的艺术领域里,只有创新发展才能给艺术插上翱翔的翅膀。王珍如在不断探索和历练中及时总结经验与教训,形成了具有特有艺术风格的代表剧目与艺术形象。担任晋中市晋剧团团长后,王珍如向全体演职人员提出,要在满足基层演出的基础上,狠抓新创剧目建设,抓出精品。2010年年初,《褒尚论道》获得第22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奖,并参加了2011年由文化部和上海市政府共同举办的 “国际艺术节”。
白榕
把“中国风”带向世界
柔力球是第一个由东方人发明后传入西方的体育运动项目,现已有30多个国家的逾2000万人投身于这项运动,并以每年百万人的速度递增。而柔力球运动的创始人就是在晋中执教的白榕老师。
1984年,毕业于山西大学体育系的白榕,回到晋中卫校当起了一名体育老师。在教学中,白榕被激发灵感,利用注沙的排球内胆和旧羽毛球拍“创造”了柔力球。又经过两年时间的不断实践和摸索,到1991年,正式完成了“太极娱乐球”(后更名“太极柔力球”)和“球拍”两项专利的设计,并获得实用新型和发明专利。那一年,他只有27岁。
拿到专利,年轻的白榕除了正常的教学任务,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了柔力球运动的推广上。他说:“柔力球像是我的孩子,我甘愿把青春、时间、精力全放在这儿!”
权勇
为群众建起精神家园
走进权勇的文化大院,正房东面的两间屋子内摆放着1600部电影拷贝。南面新建的多功能文化小楼,一楼为“农民书屋”,1.2万余册图书分门别类地摆放在十几个书架上;二楼为多功能放映厅,可容纳100多名观众观看电影。
今年46岁的权勇,1977年就当上了村里的放映员。看到村里人农闲时常因无处可去而无所事事,他萌发了办一个农村文化大院的想法。1996年,权勇将积累的图书分为十大类,整齐地摆放在4个书架子上。
在这里,科技图书、计划生育读物、老年人读物等书籍,借阅时全部是免费的;小说、画册每本仅收0.2元的借阅费。借阅时间不限,任何时候都热情接待。除了办书屋,权勇更多的时间是放电影。权勇20多年对农村文化事业的坚持和发自内心的挚爱,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