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女神红腔犹在 梨园各界痛忆红线女
2013-12-14 发表|来源:京华时报|作者:佚名12月8日晚,一代粤剧大师红线女在即将走过90岁人生时猝然长逝,引来梨园各界一片惋惜。红线女是中国现当代戏曲舞台的一段传奇,她早年革新粤剧,开创的“红腔”红遍大江南北,为粤剧赢得“南国红豆”美誉。改革开放后,面对粤剧不景气局面,她又四处奔走,为振兴粤剧竭尽全力。
■梨园各界痛忆红线女
徒弟们 着力培养粤剧新人
红线女的弟子欧凯明现任红豆粤剧团的团长,她在接受采访时称,12月8日下午5点左右,红线女老师在晚饭时因心脏不适,被送至广东省人民医院,后诊断为急性心肌梗塞,情况危急进入监护室。经过3个多小时的抢救无效,红线女于当晚8时40分猝然离世。对于恩师的去世欧凯明感到特别突然,她哽咽着说:“太突然了,前天我还和她一起吃饭,她每天早上都会请学生喝早茶,聊得很开心。”
广东珠海粤剧团的赖琼霞是红线女的入室弟子,她在电话中对记者说:“我现在像是在做梦,依然不敢相信老师离去了。老师虽然年龄已大,但是她特别坚强,有一次摔伤了去医院,她坚持不让医生用麻药,怕这样会影响身体的健康。”
问到红线女晚年有什么愿望,赖琼霞说:“她这些年特别在乎培养粤剧的青年演员和观众,有时间就为她们指导,她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能够喜欢粤剧。”
刘长瑜 她把一生都献给了粤剧
昨天记者采访京剧名家刘长瑜,当她得知红线女去世的消息后,眼睛一下子就湿润了。“红线女老师的去世是戏曲界的一大损失,她把整个的身心都投入了粤剧,不单是对粤剧,对于我们都有很多指导帮助。”
据刘长瑜回忆,她上世纪60年代拍《红灯记》的时候,经常能够看到红线女老师的身影。“我们这些青年演员还专门去看她和马老师的《山乡风云》《搜书院》,很受教育。当时的中国京剧院组建青年团的时候,她专门找我过去谈话,跟我说如何培养年轻演员,给我很大帮助。”
刘长瑜说,很多老一辈的戏曲人到了广州,都喜欢到红线女老师家里去,她的家就是一个练功场,“红线女组建的红豆粤剧团,就是后来的粤剧艺术中心,她一直为此忙碌,可以说她把全部精力都奉献给了粤剧。”
罗家英、汪明荃夫妇也接连发文悼念,作家章诒和说:“《昭君出塞》被视为粤剧唱腔经典,她和马师曾合演的《关汉卿》令人难忘。红线女还是一个很出色的电影演员。从艺六十余载,演了一百多个剧目,九十多部电影。这在戏曲界是绝无仅有的。”
马金凤 同为梅派弟子姐妹情深
年过九旬的豫剧大师马金凤与红线女是梨园好姐妹,由于12月10日是马金凤老师的生日,记者犹豫再三,始终没有拨出马金凤老师家里的电话。据马金凤老师的徒弟刘冰介绍,当年豫剧名旦徐艳琴去世时,刘冰当面提过徐艳琴去世的消息,“马老师当时没说什么,低头沉思了一会,眼角有了泪水,我能感觉到她们那代人之间的情谊。”
2010年6月,中国戏曲学院召开“中国地方戏曲论坛”,马金凤、红线女两位大师在京相遇,感慨颇多。两人都是梅兰芳大师的外剧弟子,上世纪50年代中期,她们在北京与全国各个地方戏的名演员一起参加了“梅兰芳艺术学习班”,因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据刘冰回忆,在此次地方戏曲论坛举行的前一天,主办方宴请两位艺术大师,“这两位老姐妹一个满头银发、一个两鬓斑白,言语不多却泪眼汪汪,马老师深情地吻了一下红线女老师的面颊,红线女老师紧紧的握住了马老师的双手,问候近况。”
刘冰当时用相机记录下了马金凤亲吻红线女的珍贵一幕。他说:“红线女老师给我的印象是特别干练,思路清晰。两位老人属于不同的剧种,但多年来姐妹情深,为各自的剧种做着努力。现在的梨园界很少有这样的例子了,真的值得我们今天的年轻戏曲人学习。”
■红线女小传
被誉为粤剧国宝
红线女,1924年12月27日出生于广东开平,1938年师从舅母何芙莲学戏,初起艺名小燕红,后同班著名艺人靓少凤对她讲述了“红线盗盒”的侠义故事,建议她改为红线女,她高兴地接受了这个艺名。红线女被誉为粤剧国宝级表演艺术家,她从艺70多年来,演过近百个粤剧,拍过90多部电影,成功地塑造了古今中外各类妇女的艺术形象。
红线女在艺术上勇于革新,曾拜师京剧大师梅兰芳,也曾向昆曲大师俞振飞学戏。她在继承粤剧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借鉴京剧、昆曲、话剧、歌剧、电影以及西洋歌唱技巧,加以融合创新。她先后主演了《搜书院》《关汉卿》《昭君出塞》《李香君》《山乡风云》《昭君公主》《白燕迎春》等许多剧目,形成独具特色的“红派”表演艺术,她所创造的“红腔”,广为传唱。
在上个世纪80年代,面对粤剧舞台演出的不景气,为振兴粤剧,她奔走呼号,身体力行,重排旧剧,编演新戏。1988年国庆前夕,红线女率广州粤剧团到北京举行了“红线女专场”。在广东,她也不辞劳苦送戏下乡,还到学校演出、讲课,致力于培养和争取新一代观众,她竭尽心力创办红豆粤剧团,培养粤剧艺术接班人。2009年,荣获首届“中国戏剧终身成就奖”。
■相关
追悼会暂定于12月17日
昨天早晨,广东省粤剧院打出了“一代宗师骑鹤去,红派艺术永留存”的挽联,来缅怀这位为粤剧艺术奉献一生的老人。广东粤剧院院长丁凡说:“在过去乃至未来很长的时间内,红线女在粤剧界的地位都是无可替代的,她的离去无疑是粤剧界的巨大损失。”丁凡透露,去世前一天,红线女还在广州红线女艺术中心为来访的学生作指导,从咬字吐字到唱腔姿势,亲身示范。
据悉,根据家人的意愿,红线女的追悼会暂定于12月17日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