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晋剧 >

名城太原打造艺术精品 提升太原文化美誉

2013-12-19 发表|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佚名

——山西省太原市“文化强市”战略的探索与实践

 

《名城太原》之雁丘至爱

金朝泰和五年(公元1205年),年仅16岁的青年诗人元好问,在赴并州(今山西太原)应试途中,听一位射雁者说,天空中有一对比翼齐飞的大雁,当其中一只被射杀后,另一只大雁一头栽到地下,殉情而死。年轻诗人被这种生死至爱所震撼,便买下这一对大雁,把它们合葬在汾河岸边,建了一个小小坟

 

《名城太原》之名相狄公

狄仁杰(630—700),字怀英,唐代并州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唐武周时期杰出的政治家。他曾担任国家掌管刑法的大理丞,判决了大量积压案件,以不畏权贵著称。在他身居宰相之位后,知人善任,辅国安邦,颇有建树,是推动唐朝走向繁荣的重要功臣之一。他一生以民为忧,为了拯救无辜。

 

《名城太原》之三家分晋

春秋晚期,经过不断吞并,晋国10余个卿大夫家族只剩下韩、魏、赵、范、智、中行6家,称为晋国六卿。为了发展自己的实力,六卿各自采取革新措施,其中,韩、赵、魏的改革尤为彻底。春秋末年,赵氏先后消灭了范氏、中行氏,后又联合韩、魏消灭了最为强大的智氏家族。之后,三家威逼周威烈王

 

《名城太原》之剪桐封弟

周武王姬发年幼的儿子周成王姬诵即位后,唐国发生了武庚叛乱事件。一天,成王正在后花园与二弟姬虞玩耍,姬虞说:启禀天子,武庚之乱已经平息。成王兴奋不已,随手捡起一片桐叶,三下两下把它剪成玉圭形状,说,带上这个信物,去唐国(传说在山西太原)做诸侯吧!站在一旁的史官立即跪下

 

《名城太原》之朱衣道人

傅山(1607—1684),字青主,别号朱衣道人,明末山西省太原府西村人。明亡后,他与顾炎武、阎尔梅等志士秘密进行反清复明活动,曾被捕下狱,虽经严刑拷问,终不屈服。他拒绝参加清廷博学鸿词科的考试,表现出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傅山是一位书法家、画家、诗人和医学家,更是一位思想家。

 

《名城太原》之太原公子

隋朝末年,15岁的李世民跟随做太原留守的父亲李渊来到太原,人称“太原公子”。公元618年,他辅佐父亲李渊挥师长安,建立大唐。而后发动“玄武门”政变,登上皇帝宝座,史称唐太宗。他文治武功并盛,纳谏从善如流,开创了贞观盛世。正因为李世民的丰功伟绩,所以后来“太原公子”一词。

 

《名城太原》之一代女皇

 武则天(624—705),并州文水人,其父武士彟,随李渊、李世民父子从太原起兵进入长安。武则天14岁被唐太宗李世民召入宫封为才人,号“武媚”。太宗死后,武则天入感业寺为尼。唐高宗即位,复召武氏入宫,后立她为皇后。由于高宗体弱多病,有时便委托她处理某些政事,因而威势日盛。武则天

 

全面实施文化强市战略,建设具有历史感、生态性、文化味的形神兼备的一流文化名城,是近年来山西省太原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着眼于太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为加快文化强市建设、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行的新一轮动员和部署。

太原市拥有2500年的建城史,底蕴深厚的晋文化尤其是晋阳文化在华夏文明的史册中熠熠生辉。桐叶封弟,封出了晋山晋水晋风范;唐王开基,开创了唐国唐人唐诗篇。古老的龙城无论是在春秋战国还是唐宋时期,都在历史上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如今,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太原正在新一轮的转型跨越发展中重新定位自己的坐标。

“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八大和山西省委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部署,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自觉、实现文化自为,加快文化强市建设步伐,让太原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焕发生机活力。”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陈川平强调,再造龙城辉煌是全市人民的期望。 加快文化强市建设步伐,将文化作为太原之“魂”,张扬城市个性,扩大太原影响,就要从更高的层面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城市形象、加快文化发展的步伐。太原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作为全市文化工作的组织者,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太原市委“加快‘三个一流’建设、打牢‘一个基础’、强化‘四大支撑’、实施对标赶超,向一流省会城市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的发展目标,实施“太原文艺复兴计划”。坚持思想、立法、规划“三个领先”,实现变被动为主动、变经验为科学、变保守为创新的“三个转变”,抓项目、促发展、带队伍、出精品。 

如何创新手段?

太原市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局长李钢和太原市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调研员孟恭才曾联合撰文:“作为全市文化工作的组织者与引领者,我们力图以实施‘太原文艺复兴计划’这一文化工程,以文艺的复兴带动民族文化的复兴,进而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再创辉煌。”他们认为,实施“太原文艺复兴计划”,目的是努力把未来的太原建成一座具有历史感、生态性、文化味的形神兼备的一流文化名城。所谓“历史感”,就是当你置身太原会感受到浓郁的“晋韵唐风”;所谓“生态性”,是指城市中良好的环境适宜居住,让市民心旷神怡;而所谓“文化味”,则是这座城市流动着文明的惠风,让每一个角落都体现着优雅的品质和趣味;所谓形神兼备的“形”,就是通过修复开发好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合理利用,展示文明久远的历史文脉;而所谓“神”,就是要打造出更多的好书、好戏、好影视剧、好音乐等艺术精品,推出更多的文学家、戏剧家、音乐家等文化大家,为太原打上鲜明的文化标志和文化符号烙印,从而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一流文化名城。

首先,以编制文化规划为前提,展示太原的文化梦想。

党的十八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战略布局出发,从保障人民文化权益出发,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摆到了重要位置。太原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强化转型跨越发展的精神动力支撑。”太原市市长耿彦波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围绕塑造‘唐风晋韵·锦绣龙城·清凉胜境’形象,形成山、水、城、林、人和谐共融,历史感、生态性、文化味并存的现代化都市气派,建设一流现代宜居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龙头,市文广新局认为,文化作为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同样也要以规划论输赢。没有蓝图的目标是空洞的,没有规划的文化工作是无序的。编制《太原文化名城规划》就成为太原市文广新局做好工作的前提和保证。编制文化工作远景规划,对太原来说是一项前无经验的新举措,没有任何借鉴可言。

《太原文化名城规划》以城市文化内涵、城市地域特色为切入点,以“难老晋阳、文化并州、低碳龙城”为主旨,以空间、设施、产业提升为战略重点,通过文字、图例、表格、数字等表现方式,从时空层面和文化特色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在文化设施普及、文化资源开发、传统产业升级、新型产业培育等方面进行了规划布局,设计出未来“文化太原”的发展框架。

第二,以复兴文化景区为核心,营造太原的“文化会客厅”。

 建设十大文化景区。一是彰显“唐风晋韵·锦绣龙城·清凉胜境”的形象,复兴八大历史文化景区:即晋阳古城大遗址景区,明太原县城景区,历史文化街区,双塔大景区,晋祠景区,龙泉寺——店头村——风峪沟景区,蒙山大佛景区,崛围山——窦大夫祠景区,再现名城太原的历史辉煌;二是充分利用煤气化公司、太化集团等工业遗址,发展工业文化特色旅游,打造太原工业遗址和太原煤气化工业遗址等体现现代文明的两大景区。

太原的历史建筑呈碎片化分布在老城区,只能以路为基,把分散的点穿成线,线形成片,片汇成面,通过一个个彰显唐风晋韵风骨而又各具特色的历史文化遗存,延续城市文脉、疏通历史记忆,营造出太原的“城市文化会客厅”和“历史文化展示厅”,提升整个城市的历史品质和文化品质。

第三,以文化项目建设为重点,搭建太原文化交流平台。

 新建的太原美术馆占地6.2万平方米,总建设面积3.2万平方米,是全省面积最大、展陈条件最好的公共文化建筑。自今年7月5日向公众开放以来,成功举办了星云大师“一笔字书法展”和“华夏文明看山西——历史人物画展”“袁旭临书画展”“韩必省先生书画作品展”“走进大千世界——张大千纪念展”“吴为山雕塑展”“汾水流丹——第三届中国大城市专业画院学术年会联展”等9个大型展览,同时举行了星云大师“幸福与安乐——幸福生活与中华文化的复兴”主题演讲,还获得了“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雕塑展”的承办权,并与中国美协雕塑委员会就承办“2015年太原国际雕塑双年展”相关事宜达成初步意向。目前正积极筹备画家崔如琢“大写神州书画展”,筹建太原国际雕塑博物馆,建设太原工业文化创意园(金属雕塑园),已创作制作84件金属雕塑。同时,加快市图书馆改扩建和丁果仙剧院的建设步伐,积极推进太原艺术中心、太原广电中心和太原文化遗产(非遗)园区等项目筹建工作。以此,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丰富城市的文化生活,提升太原文化的影响力,为太原与外界的文化交流搭建有力的文化平台。

第四,以打造艺术精品为亮点,提升太原文化的美誉度。

艺术是文化的眼。艺术精品是文化最直接、最有效的载体,是一个城市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名片。多年来,太原市先后推出了电视剧《新星》、《天网》、《狄仁杰断案传奇》、《一代廉吏于成龙》、《毛泽东过山西》、《矿山小英雄》、《晋魂》、《晋颂》,舞台晋剧傅山进京》、《大红灯笼》、《龙兴晋阳》、《千手观音》、《走向胜利》、《褐马鸡与少年》等一批享誉全国乃至世界的精品力作,提升了太原的文化形象和影响力,成为这座城市富有生命力与感染力的“神韵”。实施“太原文艺复兴计划”,出戏出精品是重中之重,为此,相关部门组织创作了以弘扬晋阳文化、彰显地域特色为主题的35集动画片《名城太原》,以富有时代特色和大众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将古老厚重的太原历史文化底蕴展示给世界。

 创新手段如何有力?

“现在的青少年对自己城市的文化了解不多,缺乏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陈川平说,“青少年是未来文化传播的主体,名城太原底蕴深厚,年轻人有责任将这些财富传承下去。我建议采用动漫这种大众化,尤其是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宣传名城太原。”

太原市委副书记荣彤强调,动画形象的幽默、可爱是吸引观众的重要因素,一定要抓好动画片的质量,对既定的史实和故事, 要经过合理的编创和高质量动漫制作和后期处理后才能产生生动的形象。太原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春根表示,《名城太原》不是历史宣传片,要避免说教式地传播历史知识,希望通过动画片吸引当代人关注历史。成型后的《名城太原》既要有历史性,又要有故事性、趣味性和艺术观赏性,寓教于乐。

历史庄重,而动漫娱乐,怎样把这两者完美结合起来,达到寓教于乐的最佳效果呢?创作人员花了不少心思。孟恭才负责剧本的创作,主要涉及故事收集、艺术创作和资源整合。早在十几年前,由他担纲文学剧本总统筹和编剧之一的长篇电视剧《一代廉吏于成龙》,曾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热播。

以动画片的方式来展现历史,故事内容必须真实,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现晋阳精髓、深厚的文化内涵,其内容、场景和背景应尽量地去还原历史的真实感。其观众定位是老少咸宜,不光儿童可看,年龄相对大一点的人,包括对于历史有兴趣的成年人和想要了解中国历史的外国人,都可以看懂。在故事表现形式上,《名城太原》充分依托晋阳大地悠久的历史文化,从丰富多彩的文化矿藏中深入挖掘,从“名城名迹”“名人名典”“名说名闻”3个方面进行挖掘和表现。

绚丽缤纷的故事场景、简短却寓教于乐的故事情节、晋阳特色的文化故事……在创作者和制作者的智慧与汗水中呈现出来。今年2月8日,《名城太原》制作完成4集并在太原电视台播出,剪桐封弟、豫让刺赵、元好问写雁丘词、李白游太原等典故和历史故事,以动画的形式走进了千家万户,激发广大民众了解太原、认识太原、热爱太原的热情。目前,前15集已经制作完成。值得一提的是,该片由太原金卡通传媒科技有限公司和山西灌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制作。他们采用传统手绘和电脑制作技术结合的方式,画面效果精美大气,从兵器、服饰、建筑等细节上,展现太原各个时代原汁原味的风貌。通过《名城太原》的生产制作,不仅通过电视传播让广大民众了解太原、认识太原、热爱太原,更重要的是为太原的动漫制作培养了一批人才,推动了太原动漫产业的发展,为下一步太原动漫企业形成规模化经营,做大做强动漫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太原市文广新局还要将此片制作成光碟,并与《画说太原建城史》、《画说太原老街巷》、《画说太原名人多》3部介绍太原的彩色动漫手绘画本一并发行。

专家分析说,《名城太原》之所以受到观众欢迎,和它与地方传统文化巧妙地结合分不开;吸取传统美学精髓,融合现代动漫表现技巧,制作出带有地方文化符号的视觉风格和视觉表现形式,是国产动漫对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原创动漫打开世界市场的新途径。

新方向、新要求、新起点是当前太原文化建设的大背景。李钢表示,接下来,太原市将积极组织创作拍摄完成《名城太原》后20集。太原将进一步转变观念、解放思想、挖掘资源、打造品牌,发挥太原的省会优势,选择最有代表性的文化资源,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传承城市文脉,彰显城市特色,提升城市知名度;组织创作拍摄一部题材好、立意高、讲述太原故事、展现龙城风采的长篇电视连续剧和一部舞台剧;进一步加大投入,改善环境,完善落实文化政策,加大对重点文化单位的扶持和重点文化项目的投入;在选好人才、用好人才和储备人才上下功夫,为育出人才推出精品出好政策、用好办法、造好环境。让文化如惠风春雨滋润城市的每一寸土地、每一颗心灵,为把太原建成具有历史感、生态性、文化味的形神兼备的一流文化名城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