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晋剧 >

张瑞鹏:共同谱写“中国梦”的山西华章

2014-07-04 发表|来源:山西省文化厅|作者:佚名

原标题:张瑞鹏同志谈“中国梦”主题艺术创作

6月12日,山西省文化厅召开全省艺术创作工作会议,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工作的重要论述,传达贯彻文化部蔡武部长、董伟副部长在全国艺术创作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就抓好以“中国梦”为主题的艺术创作进行交流部署。省文化厅厅长张瑞鹏在会上强调,要围绕阐释“中国梦”、表现“中国梦”、助推“中国梦”,进一步开创艺术创作新局面。

张瑞鹏同志结合山西实际,提出在创作工作中要注重把握好10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定位与作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和文化工作。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在谈到文化与中国梦的关系时指出:“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随着中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中华文明也必将顺应时代发展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总书记用深刻、精辟的语言,高屋建瓴地指出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文化与“中国梦”的关系。我们要充分认识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的地位,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从大处谋划、从实处推进文化工作。还要清醒认识到,创作是文化工作的灵魂与引领。不去抓创作的领导,是没有思想、没有境界、没有追求的领导。在艺术创作上有无作为,是对一个地方文化工作、文化领导干部的一个起码要求,也是衡量一个领导干部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我们只有把文化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地位搞清楚、摆正确,把创作工作在整个文化发展中的定位搞清楚、摆正确,才能有努力的方向,才能有大的作为。

第二,责任与机遇。中宣部、文化部组织开展的以“中国梦”主题的创作活动是当前文化部门重要的中心工作,是文化部门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的职责和责任所在。习近平总书记讲过,每个人都能在为“中国梦”的奋斗中实现自己的梦想。当前,全国人民都在为共筑“中国梦”、共圆“中国梦”而努力拼搏。对于文化工作者而言,共筑“中国梦”就是要认识“中国梦”,深刻领会“中国梦”的内涵和实质;要阐释 “中国梦”,把“中国梦”的灵魂和精神阐释好,使之深入人心,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引领和奋斗目标;要表现“中国梦”,发挥文化工作优势,把“中国梦”具体化、形象化,艺术地表现“中国梦”;要助推“中国梦”,用我们的力量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推动“中国梦”的实现。实现“中国梦”这样一个大的时代背景、大的中心工作,为我们的艺术创作打开了视野,提供了舞台,创造了机遇。同时要看到,艺术创作是“中国梦”的重要表现,也是“中国梦”最绚丽的组成部分。广大文化和文艺工作者要肩负责任使命,抓住历史机遇,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能力准备和状态准备,成为最具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追梦者。

第三,压力与突破。近年来,山西在艺术创作上取得了丰硕成果。目前,我省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的剧目有《立秋》、《一把酸枣》等7部作品,入选总数居全国第四,处于全国舞台艺术创作第一方阵。从专业角度讲,要超越这些影响大、起点高的作品,确实很不容易,存在不小的压力。在“中国梦”引领下,如何变压力为动力,寻找新的突破,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作为。特别是要着力从以下几方面来破题:一是原点突破。同类题材、同类导向、同类特点,在创作上讲是没有穷尽的,如晋商题材、红色题材等传统题材,关键是如何寻找、挖掘新的视角和切入点,做更新、更好的艺术诠释。二是转向突破。就是要转变思路,改换方向,挖掘新的题材库,发现新的创作源,到新的领域去突破。最近省内外的一些作品,如跨剧种移植改编的临汾眉户剧《雷雨》、改编自莎士比亚经典剧目《麦克白》的徽剧《惊魂记》、演绎三国历史故事的黄梅戏《小乔初嫁》等,在题材上的突破都值得我们借鉴。三是现实突破。敢于触碰现实生活,乐于深入现实生活,善于驾驭现实题材,勇于突破原有创作圈子,这是对我们文化工作者的考验。走不进现实就无法表现群众,不敢触碰现实就无法贴近鲜活的生活。四是表现突破。要在作品的表现方式、表现手法和表现理念上求创新求突破,打开视野,与时代同步。

第四,资源与创意。我省是文化资源大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第一,戏曲剧种总数全国第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全国第三,这些丰厚的文化资源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宝库。关键是怎么样把资源和创意结合起来,激活资源,开发资源,让资源插上创意的翅膀,为文化发展注入活力,占领未来文化发展的制高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传统资源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对这一重大观点我们要深刻领会。必须清醒看到,我们还远远没有做到这一点,还是习惯于走旧路、守传统、好循环、靠习惯,缺乏好的点子、好的故事、好的创意,这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和差距,也是我们最大的“敌人”。我们有很多很好的文化资源都还没有触碰,比如晋国历史题材、煤矿题材等,都需要我们花大力气去思考,去挖掘。

第五,整合与分散。山西要在全国树立文化形象,产生文化影响力,就需要创作有代表性的文艺作品,这是一个地方软实力和整体形象的体现,同时也是文化强省的重要标志之一,建设文化强省要求我们能够创作出与之相匹配的精品力作。这是我们这一代文化工作者肩负的历时使命。从整合角度来说,省、市、县三级需要形成合力,共同携手打造一批艺术精品;从分散的角度看,各地都要有一批反映当地地域文化和特色的作品,这也是山西整体文化形象的重要体现。要把整合资源、打造精品与分散普及、全面推进更好地结合起来,从总体上构成山西丰富立体的文化形象。要做到“演出一批、排演一批、创作一批、储备一批、策划一批”,使艺术创作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最近几年,市、县以及基层院团的创作积极性普遍很高,全省形成良好的创作态势,非常难能可贵。这是我们深厚的工作基础,值得倍加珍惜、重视。有些来自基层的好作品,要加以提升推广,使之成为代表山西文化的经典作品。

第六,人才与机制。艺术创作活动,说到底是人的形象化、创造性思维的集中体现。必须认识到,人才是艺术创作的第一要素。要开阔思路,把直接创作人才和策划组织人才很好地结合起来。可以培育人才,也可以引进人才,关键是要用好人才。同时,还要形成好的机制,最大限度激发艺术创作的活力,逐步建立相关长效机制,如艺术创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交流、通报和研究艺术创作情况;新剧目首演通报制度;省级艺术精品制度;省级艺术基金制度,用新的方法和平台支持艺术创作生产;好剧本评价发现制度;剧本购买、转移制度;推动将群众看戏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

第七,行政与鉴赏。文化部门不同于经济建设、社会管理等其他行政部门,有自身的规律和特殊性。因此,文化部门的领导干部,包括文艺院团长既要善于组织领导,做好行政、管理、协调工作,又要具备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甚至创作能力,这样才能和艺术家进行主动、直接、深入、有效的沟通,更好地指导、协调、促进艺术创作活动,快出作品,多出精品,少走弯路。

第八,阵地与市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体制改革不管改什么、怎么改,导向不能偏,阵地不能丢。200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指出:“先进的文化产品,应当既体现先进性,又能体现群众性,既不‘趋利媚俗’,又不远离市场、忽视市场。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产品的意识形态属性与产业属性是一致的,占领市场与占领阵地是一致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是一致的,文化产品的先进性与实现人民群众的文化利益是一致的。”我们的文化产品怎么样既占领阵地又占领市场,通过两者的结合,实现发展、赢得尊严、增强实力、造福群众,这是需要深入研究的。我们既要看到文化发展的黄金期已经来到,又要看到市场是文化发展的主要动力,对这两个大趋势文化工作者一定要牢牢把握。

第九,硬件与软件。组织机制、创意水平、创作理念等软件,设施、设备等硬件,这两方面我们都有不小的差距,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创作能力、制作能力、运作能力的发挥和提高。下一步,需要软件、硬件两手抓,才能提高我省整体创作水平,提高我省文艺作品在全国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促进良好创作局面的出现。

第十,真诚与梦想。没有真诚,再好的梦想也是空想;没有勤奋、努力和付出,再好的梦想也不可能变成现实。真诚是创造之母,创作之源,也是成功之路。没有对生活、对人民、对艺术的真诚,难以创作出好的作品。围绕“中国梦”主题开展创作活动,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为之真诚付出,通过尽心尽力,追求尽善尽美,共同谱写“中国梦”的山西华章。